重慶市渝中區是重慶“母城”,也是名副其實的文物大區。全區共有不可移動文物149處(173個點位)。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9處,重點文物密度之大居全市之首。
“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是深化“人文渝中”建設,增強全區文化軟實力的題中之義。
為此,渝中區先後出臺《渝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規劃和實施工作方案》《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十七條措施》等方案,凝聚起文物保護利用的強大合力,迎來文物保護利用的春天。
傳承紅色基因
革命文物保護利用進程加快
中共重慶支部史實陳列展覽在重慶黨組織的“搖籃”——中法學校舊址揭開神秘面紗,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黨史學習教育現場教育活動同步開展。
該陳列展以“圖文+場景復原+多媒體”的方式,全面展示中法學校創辦、中共重慶支部建立、中共重慶地方執行委員會成立以及領導重慶地區革命鬥爭的光輝歷程。
陳列展開始後,前來追尋緬懷楊闇公、吳玉章等早期共産黨人奮鬥足跡,參觀學習重慶黨史的黨員幹部群眾絡繹不絕。
這只是渝中區革命文物活化利用的冰山一角。
“渝中區是全市革命文物最為集中的區域。”區文化旅遊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渝中區專門出臺《渝中區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實施方案》,全面提升新時代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品質水準。
據全市革命文物專項調查,全市現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417處,其中,渝中有50處,位於“紅色三岩”沿線文物遺址數量較大。近年來,渝中區按照堅持全面保護、整體提升,堅持社會效益、重在傳承,堅持全面融合、創新發展原則,加快推進“紅色三岩”大景區建設。
目前,紅岩革命紀念館入口廣場已改造完工;八路軍重慶辦事處大樓舊址、《新華日報》營業部舊址、桂園、周公館等30處文物舊址已完成保護修繕。在此基礎上,還推出“紅色三岩”主題旅遊線路,開通“紅色三岩”觀光巴士專線,紅岩革命文物煥發出嶄新光彩。
與此同時,中共重慶地委舊址、郭沫若舊居、中共地方執行委員會舊址等展覽展陳已正式開放。沈鈞儒舊居、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事組舊址、國民參政會陳列館等一批革命文物也將在不久的將來與市民見面。
“革命文物承載著黨和人民英勇奮鬥的光榮歷史,記載了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和感人事跡,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弘揚革命傳統和革命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區文化旅遊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依託文物活化利用,渝中大地已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熱土,帶動著紅色旅遊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拓展公共文化服務
讓文物走進千家萬戶
美輪美奐的燈飾夜景、古色古香的街巷肌理、新老重慶的記憶正交替呈現……沿著十八梯古樸的青石臺階蜿蜒而下,司曙旅行空間映入眼簾,這裡原本是重慶優秀歷史建築——十八梯十八景“巴渝人家”舊居,時光荏苒,這棟有著濃郁開埠時期風格的建築,隨著國內首家旅行主題書店、區圖書館十八梯分館等嶄新使命的到來,再度成為十八梯新街景。
近年來,渝中區加大文物活化利用創新力度,將文物活化利用與公共文化服務有機統一起來,讓文物成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承載地。
曾入選國家文物活化案例的曾家岩書院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這裡原本是清末的一座書院。2015年,中山四路特色老街區建設項目啟動,沉寂多年的曾家岩19號建築在保留原風貌的基礎上,進行局部軟裝升級。最終,由文史圖書館、文化大講堂、靶點影像藝術空間三個板塊組成的曾家岩書院對外開放,不僅提供圖書借閱、觀江賞景服務,還常年開展展覽、沙龍、手工等公益性文化活動。開園以來,已累計接待參觀者160余萬人次。
與之相媲美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廣會館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會館建築群。近年來,該館常年開展“醉巴渝”非遺展演、禹王祭祀典禮、成人禮、移民文化研學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成為市民、遊客學習傳統文化的生動課堂。
“文物歷史久遠,承載著幾代人的共同記憶,本身就是文化的代言人。”區文化旅遊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把文物活化利用為公共文化活動空間,和居民心理距離很近,大家更願意去。
近年來,與公共文化接軌已成為文物活化利用的重要方式。隨著渝中區城市更新進程加快,法國仁愛堂、中英聯絡處舊址、蘇聯大使館武官處舊址等文物活化利用工程先後竣工,變身共用展廳、文創産品集散地、遊客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務場所,為渝中區加快建設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注入嶄新活力。(黃清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