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對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給予表揚的通報》,表揚了重慶和兩江新區聚焦“科創+産業”打造重要創新策源地。
近年來,兩江新區高標準建設兩江協同創新區,以“科創+産業”為導向,強化産業協同、人才協同、生活協同、生態協同,突出産業創新示範,瞄準新興産業設立開放式、國際化高端研發機構,打造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重要策源地。
近日,重慶交通大學綠色航空技術研究院歷時1年多自主研發的混合動力複合翼無人機,在西安成功完成首飛。
這款複合翼無人機使用該研究院自主研發的電動機提供油電混合動力系統,採用大展弦比上單翼、倒V形尾翼、雙尾撐佈局,翼展5.7米,最大起飛海拔3000米,能夠攜帶25公斤載荷的貨物或任務設備,飛行數百公里,速度最快可達150千米/小時,各項指標處於國內先進水準。
以重慶交通大學綠色航空技術研究院等為代表,兩江協同創新區緊盯新區支柱産業和新興産業發展方向,按照“一所(院)一策”原則,運用自建或共建重大科技平臺、分支機構、校區等多樣化合作方式,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設立研發機構。
截至目前,兩江協同創新區累計已簽約高校院所38家,建成科技研發平臺80余個,獲批市級新型高端研發機構18家。
引進這些高校院所之後,如何營造良好創新生態,推動産學研協同創新,是兩江協同創新區正在開展的課題。
推動協同創新,打造由高校院所、科研機構、科技企業共同參與的“創新集群”,兩江協同創新區摸著石頭過河,勇做“試水者”。
推動打造由高校院所、科研機構、科技企業共同參與的“創新集群”,建設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與協同創新示範區,兩江協同創新區以“産”為主導、“學”“研”為基礎,突出“用”字當頭,努力打通協同創新“通道”,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深度融合的産業創新聯合體。
人才引領創新,創新驅動發展。近一年,兩江協同創新區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在聚集人才、激勵人才、服務人才上下更大功夫,持續優化近悅遠來的良好環境,以人才協同為切入,聚天下英才而用,積極夯實創新發展的人才基礎,打造重慶高端人才集聚洼地,通過“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定向招聘核心人才、屬地組建基礎團隊”模式,已聚集科研創新人才1200余人。
兩年時間,一個僅30平方公里的地方,聚集了12名院士、500名博士,13個市級、1個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10月22日,作為承擔國家重大發展和改革開放戰略任務的綜合功能平臺,重慶、成都經濟發展的主戰場,重慶兩江新區、四川天府新區協同創新區産業旗艦聯盟(以下簡稱:聯盟)第一次大會在兩江協同創新區舉行,在推動成渝地區打造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和協同創新示範區走在前、作表率。
聯盟依託于兩地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創新服務機構資源聚集優勢而組建,宗旨是為推進兩地科技協同創新,擴大深化交流,促進協調、綠色發展,營造共生、共榮的創新創業生態,提升區域內優勢産業及技術創新整體實力。
兩江協同創新區正在加快構建開放式創新生態,堅持高水準開放合作,堅持硬環境和軟環境兩手抓,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健全科技金融體系,促進創新交流合作,打造“近悅遠來”的創新生態。
近日,在兩江協同創新區舉行的明月湖國際創新創業大賽完成了初賽,從300個創業團隊(企業)中脫穎而出的90個團隊,順利晉級。
3億元産業扶持,5億元明月湖科創基金,以及N個重磅政策支援,收到了海內外科技人才和科創團隊的關注,1100多個國內外頂級團隊(項目)報名。
做靚“明月湖”品牌,兩江協同創新區設立5億元明月湖科創基金,開辦首屆明月科創實驗班,舉辦明月湖國際創新創業大賽、成果對接大會、明月湖創新沙龍等系列活動。
未來,兩江新區將聚焦科技這一靈魂,把握協同創新這一路徑,堅持高水準開放合作,促進創新資源加快集聚,推動科技、人文、生態有機統一,繼續在謀中乾、幹中謀,增強信心、堅定決心,高標準打造兩江協同創新區,努力在大數據智慧化創新上擔當重任、走在前列,在雙城經濟圈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中勇挑重擔、作出表率,在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上實現突破、展現作為,更好地在全市科技創新中發揮引領示範作用。(趙鵬 兩江協同創新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