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教委獲悉,重慶市教育委員會與四川省教育廳共同研究制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教育協同發展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川渝兩地將圍繞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用、教師能力素質提升等10個方面的內容,高起點、高標準、高品質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教育協同發展,共同打造具有全國重要影響力的教育一體化發展試驗區、改革創新試驗區、協同發展示範區、産教融合先行區。
兩地多樣化、可選擇的優質教育資源更加豐富
《行動計劃》提出了川渝兩地教育協同發展的目標:到2025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教育協同機制常態化、制度化,形成與成渝地區教育一體化發展相適應的系統完備、服務完善、辦學多元、管理科學、開放共用的制度體系。
成渝地區多樣化、可選擇的優質教育資源更加豐富,人民群眾受教育的機會進一步擴大,實現更高水準、更有品質、更加普及的發展目標。
高校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能力全面增強,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全面提高,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活力全面提升。
建設共用公共服務平臺,學生學籍資訊等共用
《行動計劃》提到,川渝兩地將強化重慶、成都兩個國家中心城市的教育輻射帶動作用,推動渝東北、川東北地區教育一體化發展,創建萬達開川渝教育統籌發展示範區。支援潼南遂寧、大足資陽等成渝中部地區教育一體化發展,優化成渝地區高等教育資源和功能佈局。共同推動渝西、川南融合發展,支援共建川渝毗鄰地區教育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試驗區。
支援兩省市毗鄰地區教育同城化發展,探索改進同城化區域內教育公共服務供給方式,推動教育公共服務由按行政等級配置向按常住人口規模配置轉變。
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教育共用公共服務平臺,在學生學籍管理、畢業生就業資訊、教師資格證書查詢等方面實現數據共用。
推進教師、校(園)長挂職交流,試點教師職稱職務互認
依據《行動計劃》,川渝兩地將實施數字學校優質資源共用項目,推動優質數字教學資源面向成渝地區教師、學生全面開放。
共建共用中小學社會實踐基地、綜合實踐教育基地、法治教育實踐基地等校外教育資源,合作打造精品研學項目。
推動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設施相互向中小學生免費開放。鼓勵和推動區域間基礎教育對口幫扶項目。
推進成渝地區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校(園)長跨區域跟崗研修、挂職交流,試點教師職稱職務互認,舉辦成渝地區師範生技能大賽。聯合培養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名班主任。
以國家教師發展協同創新實驗基地為依託,創建成渝教師教育創新試驗區和優質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建立教師職前職後一體化發展機制。
職業教育共建優勢專業、實驗室和研究中心
《行動計劃》提出,川渝兩地將協同推進“陸海新通道職業教育國際合作聯盟”建設,共建優勢專業、實驗室和研究中心,推進學分互認、實施更加靈活的交換生安排等方面交流合作,推動技術技能人才聯合培養。
共同實行“1+X”證書制度,支援職業院校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教育資格資歷互認。聯合開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職業教育活動周和“川渝杯”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支援發展一批品牌化、連鎖化和中高職銜接的職教集團(聯盟)。
爭取地方屬院校互相增投招生計劃
《行動計劃》還提出,構建成渝地區高校協同創新體系,建立高校協同育人長效機制,實現專家共用、課程互選、學分互認、師資互聘和學生互訪。支援兩地高校深化合作,加強科教創産協作,參與共建西部科學城。
建立高校教師訪學機制,建設開放共用的高校學生素質教育基地、實習實踐基地和實訓基地。共同舉辦成渝地區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共用重慶高校線上開放課程平台資源。
爭取部委屬高校向重慶、四川增投招生計劃,地方屬院校互相增投招生計劃。聯合打造一批高校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一批産學研用合作共同體。
引導民辦普高錯位發展、多樣化特色辦學
《行動計劃》提出,鼓勵民辦教育機構到成渝地區提供普惠性學前教育服務,引導民辦普通高中錯位發展、多樣化特色辦學,支援社會力量到成渝中軸線地區依法規、按條件舉辦高等教育。
建立成渝地區社區教育和老年教育合作交流平臺,共同推進終身教育“網際網路+”創新建設,實行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結果互通互認。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教育協同發展十大行動計劃
1 | 突出教育雙核引領發展 |
2 | 促進毗鄰地區教育協同發展 |
3 | 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用 |
4 | 推進教師能力素質提升 |
5 | 推動職業院校提質培優 |
6 | 推動職業教育協同發展 |
7 | 構建高等學校協同創新體系 |
8 | 提升高等教育資源共用水準 |
9 | 支援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 |
10 | 全面構建終身教育體系 |
(資料來源:重慶市教育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