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物理變化”到“化學反應” 規劃引領做深做實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省委書記彭清華在廣安調研時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廣安區引發強烈反響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11-04 16:57:24 編輯:珍珍


圖為幹埝村桃樹種植基地。

11月1日,在廣安區大龍鎮幹埝村桃樹種植基地,四川森河盛農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何傑正在查看桃樹的長勢情況。

雖然下著小雨,天氣轉冷,但何傑的心裏暖洋洋的。幾天前,省委書記彭清華激勵的話語仍在他心頭縈繞:“要堅持把農業做大做強,帶動更多鄉親致富增收,黨和政府將給予你們大力支援……”

“事實上,這是我與彭清華書記第二次見面。”何傑告訴筆者,早在2018年在廣州召開的川籍農民工座談會上,何傑與省委書記彭清華已有一面之緣。“彭清華書記鼓勵我們搶抓機遇返鄉創業,為家鄉發展多作貢獻。”

如今,省委書記彭清華的殷切期望已變成現實——今年3月,何傑在幹埝村流轉土地2000余畝,連片發展黃桃産業,成為當地村民脫貧致富的“領頭羊”。

10月28日,省委書記彭清華走進幹埝村連片種植2000多畝的桃園,與鎮村幹部群眾一起想辦法、出主意,謀劃借助科學劃分片區把現代農業園區做得更具規模、更具競爭力。

“彭清華書記在調研中指出,以片區為單元編制鄉村國土空間規劃,要編制好片區規劃,確定好中心鎮(村),佈局好産業,推動形成‘一片區一主業一特色’的新格局。”全程陪同省委書記彭清華調研的大龍鎮黨委書記趙瑾欣喜地表示,“彭清華書記的理念,大龍鎮已在積極踐行。”

趙瑾介紹,大龍鎮位於廣安城區東北部,由原大龍鄉、崇望鄉、蘇溪鄉合併設立,2020年該鎮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後,村(社區)由37個減少到17個,村(居)民小組由333個減少到176個,一舉改變了原來鎮村“多、小、密、弱”的狀況。

“作為廣安區南部片區中心鎮,大龍鎮堅持以做好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為抓手,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趙瑾説,該鎮依託産業基礎、資源稟賦、地理條件等因素,將幹埝村、戰鬥村、光明村、太山村等4個村作為全鎮的中心村,啟動3個村莊規劃,引領帶動全鎮協調發展、集聚發展。

鄉村振興,産業興旺是基礎。趙瑾告訴筆者,大龍鎮按照“串點成線、連線成片、擴片成帶、集帶成面”思路,立足原撤並鄉鎮的産業基礎,規劃覆蓋了7個村、面積達62平方公里的大龍鎮開花水果現代農業園區,實行“公司+村集體+農戶”發展模式,集中佈局以優質桃李為主導的開花水果産業,實現了産業與現代農業園區擴面提質相結合。

“兩項改革是一篇前後相續的大文章,‘前半篇’重在調優減量、激發物理變化,‘後半篇’重在提質增效、催生化學反應。”在廣安區民政局局長陳維波看來,以片區為單元編制鄉村國土空間規劃,是做深做實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的現實之需和實現鄉村國土空間規劃全覆蓋的創新之舉。

“目前,廣安區已劃分為北部優質糧油片區、中部種養迴圈片區、南部農旅融合片區三大片區,以片區為單元編制鄉村國土空間規劃。”陳維波表示,該區加快構建“2+6”現代農業産業體系,每個鄉鎮規劃建設一個1萬至3萬畝的現代農業園區,著眼于提升中心鎮的發展能力、承載能力、輻射能力,並不斷提升鄉鎮的教育、醫療、養老等服務水準。

“下一步,全區上下將認真學習貫徹彭清華書記在廣安調研時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規劃引領,將兩項改革‘前半篇’物理變化轉化為‘後半篇’化學反應,持久性釋放改革紅利,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廣安區相關負責人説。(廖小兵、許婷、龍俊帆、楊歡/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