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如何協同創新 兩地政企學界建言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10-23 15:02:45 編輯:何靜怡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日前發佈。《綱要》指出,“打造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和協同創新區”“瞄準新興産業設立開放式、國際化高端研發機構,建設兩江協同創新區”。

10月22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發展峰會暨 2020 十大重慶經濟年度人物評選頒獎典禮在兩江新區舉行。主題對話環節,來自兩江新區、天府新區的多位嘉賓圍繞科技創新展開探討,建言成渝地區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兩江新區和天府新區是成渝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平臺,兩江新區正深入推進與天府新區創新合作。今年4月,兩江新區與天府新區共建八大産業旗艦聯盟,共同推動做強做大兩個國家級新區産業集群。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對成渝地區推進協同創新的路徑選擇提出建議:以建設成渝創新共同體為目標,加強頂層設計,提升決策高度與實施力度,在原始創新、協同創新、制度創新、開放創新等方面力爭取得新的突破。具體來説,要從建設成渝國家科學中心,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確立重點領域的局部優勢戰略,打造産業鏈協同創新領先區,建設協同創新示範區,共建成渝科技創新走廊,建設開放創新樞紐等六個方面下功夫。

天府新區黨工委副書記、成都科學城黨工委書記邱旭東表示,天府新區以建設綜合性科學中心、西部(成都)科學城、天府實驗室為核心,聚集戰略科技力量,推動國家級科研機構落地、建設一批校地協同創新的平臺。

邱旭東表示,為加強科研力量聚集,天府新區還致力建設大裝置,目前天府新區即將開工建設一系列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強國家實驗室,天府新區承擔了電子資訊、生態環境以及生命科學三個領域四個實驗室的主要建設任務;致力於發展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新經濟,積極打通從科學研究、應用開發、成果轉移轉化,形成科技産業發展、地方經濟發展對科技研發持續的支撐。

兩江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李潔表示,兩江新區把創新作為“一號工程”,構建了龍興、魚復、水土三座新城,為産業發展提供廣袤的物理載體;高標準打造兩江協同創新區、禮嘉悅來智慧園、兩江數字經濟産業園等科技創新平臺,增強産業的創新策源能力和自主創新的供給能力。

李潔表示,兩江新區主抓産業科技創新,謀劃建立“10+1”産業功能區、全面實施“鏈長制”,圍繞主導産業推動産業鏈上中下游聯動創新,推動強鏈、延鏈、補鏈;發揮産業龍頭帶頭作用,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充分發揮兩江協同創新區國內外一流科研院所集聚優勢,加強企業、科研院所合作,加強産學研協同創新。

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成先進生産力,離不開科研成果的孵化。重慶高新技術産業研究院董事長陳錦分享了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探索和經驗。他建議,科技創新孵化平臺要為被孵化企業提供廣泛的軟硬體平臺,為其後續發展提供支撐;幫助做好財務、産品、市場等方面風險管控,建立技術、運營、品質等體系,尤其是要在轉化過程中做好金融、人才等保障。

企業如何通過科技創新發展自身、推動産業,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展現新作為?重慶摩方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賀曉寧認為,必須堅持“硬科技”的原始創新。原始創新一旦實現産業化,將産生極高的壁壘和經濟收益,同時極大帶動産業發展。

他還談到,成渝地區有深厚的製造業基礎和優質的人才資源,能夠為科技創新提供實驗應用場景和穩定的人才團隊,這對科技創新的産業化至關重要。

四川中科融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四川軍民融合大型科學儀器共用平臺負責人蒲良駒提出,成渝地區具備豐富的科技資源和創新要素,可進一步著眼于建立機制、優化平臺、促進協同創新等方面,共同推動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讓要素的流動和協同産生聚變效應。

蒲良駒表示,將以研發設施共用為突破口,瞄準重慶、四川兩地的科研資源差異點、不同點發力,助推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産業培育壯大,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做好科技服務。

科技創新和數字化協同成為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重要來源。成都普朗克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張宇談到,在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過程中,中小型企業更希望實現低成本、高效率的轉型升級,這就要求工業數字化服務商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提供低成本、短週期的服務。

“我們需要設計開發強大的工業模型演算法引擎和決策庫, 通過演算法引擎和決策庫,適配不同行業、不同工廠個性化需求,以‘配置’代替‘定制’,提供中小製造企業用得起、用得好的數字化管理平臺。”張宇説。( 張廉、郭姝彧/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