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昌區委書記盧紅:在“創文”過程中讓老百姓得到實惠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9-26 16:56:02 編輯:何靜怡

原標題:【重慶市精神文明創建成果巡禮系列報道】榮昌區委書記盧紅:在“創文”過程中讓老百姓得到實惠

融巴蜀靈氣,興天下榮昌。地處重慶西部的榮昌,距重慶90公里,離成都240公里,幅員面積1077平方公里,是成渝經濟區的戰略腹心。

榮昌自唐乾元元年(西元758年)建縣以來,已有1262年曆史。2015年6月18日,榮昌撤縣設區後,區委區政府圍繞成渝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全國首個農牧特色國家高新區、國家畜牧科技城等“三區一城”建設目標,堅定不移提升城市品質,積聚起加快發展的強大動能,這座文化厚重之城、新興産業之城、生態宜居之城、畜牧科技之城、開放創新之城、民生幸福之城自此開啟了發展的新征程。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也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榮昌區自2018年入圍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以來,全區上下凝成一股繩,奮力推進“創文”工作。如今的榮昌,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環境衛生乾淨整潔,交通秩序井然有序,城市景觀亮化提升,處處盛開文明之花,瀰漫著幸福味道。

榮昌區取得文明城市創建成果的背後,是區委區政府領導的科學決策和身先士卒。為確保2023年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區,當前及今後幾年,榮昌區將如何推進全國文明城區的創建工作?日前,中國網新重慶外宣平台獨家採訪了中共榮昌區委書記盧紅,讓我們一起傾聽榮昌的“創文”心聲,感受榮昌的城市蝶變。

image.png

漫遊慢遊之城讓你“一週不重樣”

中國網新重慶:盧書記,您今年3月份到榮昌任區委書記,近半年來,相信您對榮昌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請您給廣大網友推薦一下榮昌區,您會怎麼介紹呢?

盧紅:榮昌是一座值得漫遊和慢遊的城市。它是一座很浪漫的城市,有1200多年豐厚的歷史,取“繁榮昌盛”之意而得名,古稱昌州,因“世上海棠本無香,獨昌州海棠香氣撲鼻”,故又有“海棠香國”之稱,這裡有重慶的最美河流、最美街巷,是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區和國家畜牧科技城,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橋頭堡”。它也是一座需要慢遊的城市,美食能讓你挪不動腳,榮昌鹵鵝、羊肉湯、鋪蓋面、黃涼粉、豬兒粑等各類美食,真的“可以一週不重樣”。美景可以讓你看不夠,萬靈古鎮、夏布小鎮、安陶小鎮、瀨溪河、八景園等等,更難得它是一座“可以光腳走”的運動健康之城。美物還能讓你玩不夠,這裡有陶器、夏布、折扇三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最難得還有一頭粉嘟嘟可愛的“榮昌熊貓豬”。在這裡,我向廣大網友發出誠摯的邀請,歡迎大家來到榮昌,相信一定會帶給你們不一樣的體驗。

image.png

以實際成效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中國網新重慶:榮昌區如何堅持“創建為民、創建靠民、創建惠民”的理念,通過文明城市創建給群眾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和變化?

盧紅:不錯,“創建為民、創建靠民、創建惠民”也是榮昌在創建文明城區過程中堅持的一個核心理念,只有將創文的過程變成老百姓實實在在得實惠的過程,才能得到老百姓的真心擁護和支援,這也才是創文的核心和內涵所在。榮昌在這方面,下了狠功夫。

一個方面是每年堅持辦理民生實事,今年,結合榮昌發展實際和老百姓的切身需求,年初確定了20件民生實事。以連著千家萬戶的教育來説,通過政府財政出資新建和收購的方式,新增公辦學前教育學位1080個,就在上周秋季新學期開學已經全部招生,是得到群眾真心點讚的民生實事。再比如針對榮昌生態環保短板問題,近半年區委區政府專題研究生態環保工作5次,下決心實施鐵腕治污,可以説這種力度是榮昌前所未有的,結果也讓我們很欣慰,截至8月底,瀨溪河、大清流河水質明顯改善,城區空氣環境品質優良天數191天,較2019年同期增加12天,優良天數改善率排全市第6位。

另一個方面,榮昌在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中,發現群眾的許多需求,是可以在“家門口”得到解決的。於是我們創新開設了400個“小院講堂”,通過組建570支志願服務隊,把文明新風、法律法規、種養殖技術等送到群眾家門口,同時組織全區4000余名機關黨員幹部,到社區報到、到家門口服務,帶動10萬名群眾主動參與“共戰疫情”“清潔家園”等文明實踐活動,真正把文明種子種到全區85萬市民的心中,把文明新風傳遍榮昌每一個角落。特別是榮昌結合“為群眾辦實事”,創新開展“三級書記進小院辦實事”活動,通過區級領導重點訪、鎮街(部門)定期訪、村(社區)書記普遍訪,梳理形成“35件區級重點民生項目清單”“1236件處級領導幹部為民辦實事清單”“14653件普通黨員辦實事清單”三級問題清單,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9000余件。老百姓切切實實從創建中得到了實惠、看到了變化,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對榮昌這座城市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也在持續升溫。

image.png

“復讀生”有信心打贏這場硬仗

中國網新重慶:剛才盧書記也提到,榮昌區已經是第二次啟動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工作,那您認為,這一輪與上一輪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工作有什麼不同?

盧紅:在上一輪創建工作中,由於種種原因,特別是我們自身的不足,沒有創建成功,作為“復讀生”,我們在各方面進行了調整升級,為新一輪全國文明城區創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不同。

第一個不同是基礎更牢。上一輪創建,是在榮昌撤縣設區之後提出的新目標,從全國文明縣城直接升格為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對於榮昌來説,不僅僅是名稱上的改變,更是在範圍、標準、要求等方面全方位的提升。雖然説我們有基礎,但是從前期創建來看,基礎比較薄弱。而這一輪創建是在經歷了三年文明城區創建之路後啟動的,我們積累了經驗,推動新一輪創建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群眾參與度更加充分,問題短板也找得更精準,這也成為新一輪創建的重要工作基礎。

第二個不同是決心更大。與上一輪相比,經過前三年的洗禮,我們深感文明城區的十足含金量,大家也已經形成了一種共識,就是創文不是想不想創、願不願意創、可創可不創的工作,而是必須要幹成的大事、實事。我們做了調查,發現過去三年的創建,榮昌區的老百姓90%以上都是擁護創建的。因此,基於良好的群眾基礎,以及我們為民辦實事的這樣一種理念,我們有決心把創建工作幹成,切切實實把這件得民心、讓老百姓得實惠的事做好。

第三個不同是信心更足。上面兩個不同,其實也是我們這一輪創建的工作基礎和群眾基礎,提振了全區幹部群眾的信心;特別是中央、市委對榮昌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工作高度重視,給予深情厚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家戰略持續深化,賦予榮昌建設國家畜牧科技城、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等時代使命,這些時代賦予的重任,不僅是對榮昌發展的肯定,更是對我們榮昌人能幹事、幹得成事的鼓勵,讓我們信心更足。

image.png

四項舉措紮實推進創文攻堅工作

中國網新重慶:為確保2023年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區,當前及今後幾年,榮昌將在哪些方面下功夫,著力推進全國文明城區的創建工作?

盧紅:應該説創建只有起點,沒有終點,這個既是新發展理念的要求,又是民心所向。如何把這件大好事持續辦好?榮昌在新一輪的創建工作中,主要從四個方面去努力。

第一,完善機制保障。由於我們城市是在發展的,需求是在變化的,特別是基於在上一輪創建中,發現的體制機制方面的不足,還得隨著形式的變化不斷地發展完善。一方面將圍繞2023年成功創建這樣一個總目標,分別確定每一年的年度目標,做到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另一方面建立完善領導小組例會制度、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等決策機制和聯絡員制度、任務清單制度等推進機制,大力保障全區的創文工作能夠高效推進。

第二,廣泛社會動員。文明城區創建,是全體市民的事,是大家的事情。大家的事情一定是要大家理解、擁護、支援才能成功,這方面我們還要下大力氣。一是發揮社區、媒體、公共場所等陣地作用,發動社會力量,通過系列主題報道、公益廣告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營造全民參與濃厚氛圍。二是加大文明細胞創建,以點帶面,形成全民共識,把全區人民普遍動員起來。

第三,堅持創建為民。這一點,在上面已經談過,為什麼還要強調,就是因為只有堅持好“創建為民、創建惠民”的理念,才能真正把創文工作做實在,做到群眾心坎上。除了每年滾動辦理一批民生實事外,榮昌將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小院講堂等陣地作用,深化“三級書記進小院辦實事”活動品牌,廣泛收集、分級分類分頭落實好群眾需求。總之,就是圍繞老百姓身邊的現實需求多做好事、多做實事,讓創建過程變成老百姓得實惠的過程,而不是政府爭榮譽、拿牌子的過程。

第四,建立多元監督。創建體系包含9個測評項目、72個測評內容、140條測評指標,涉及內容多、範圍廣,要想讓這些指標一一落地,健全的監督體系是必不可少的。榮昌將進一步健全“行政監督、民主監督、媒體監督、群眾監督”的監督體制。首先行政監督作為城市管理中的閉環管理系統,是保障創文工作各項指標落到實施的核心力量。其次發動人大、政協委員開展專題視察監督;發揮媒體監督力量,一方面宣傳好人好事等文明新風,一方面加大曝光不文明行為;最後就是發動廣大市民通過政務留言板、投訴熱線等方式開展群眾監督,全方位傳導壓力,確保各項創建指標落到實處。

image.png

中國網新重慶:日前,隨著榮昌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區攻堅工作會的召開,區委區政府再次發出“動員令”,全區上下聞令而動、乘勢而上,把創建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組織成立高規格“創文”工作領導小組、建立高頻率工作調度機制、形成高效率督查整改機制、實行網格化工作推進機制,全員參與、全力以赴打贏創文攻堅戰。我們深信,在“創文”這條路上,榮昌必將更加堅定從容,摘取“全國文明城市”的桂冠指日可待。文明必將成為這座城市最靚麗的底色!(何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