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鄉村如何建?重慶這兩區縣案例成全國示範

發佈時間:2021-09-08 09:55:28 來源:重慶發佈 責任編輯:何靜怡

鄉村興則國家興。建設數字鄉村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強調要“建設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

那麼

數字鄉村要如何建?

未來又將建成什麼模樣?

近日,由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科技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鄉村振興局等部門相關司局組織編制的《數字鄉村建設指南1.0》(以下簡稱“指南”)正式印發,提出了數字鄉村建設的總體參考架構以及若干可參考的應用場景,供各地區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時借鑒使用。

image.png

官網截圖 

目前,該《指南》提出了村數字經濟、智慧綠色鄉村、鄉村網路文化、鄉村數字治理、資訊惠民服務5大數字場景應用建設,描述了農業農村生産生活各個領域與資訊化深度融合的適用情景,提出了建設應用場景應具備的資源稟賦、資金、標準等基本條件,並提供了部分典型案例。

image.png

數字鄉村建設總體參考架構官網截圖

其中,重慶的榮昌和大足兩個優秀案例入選《指南》,成為全國樣本,為各地推進畜牧養殖監管數字化和智慧養老實施提供“重慶智慧”。

榮昌打造國家級生豬大數據中心

實現生豬全鏈條“一站式”監管

入選《指南》的榮昌案例,是畜牧養殖監管數字化的典型。

作為擁有全國首個農牧特色國家高新區的榮昌,不僅是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也是國家現代畜牧業示範區核心區。

近年來,榮昌著力構建以生豬大數據為關鍵要素的農牧數字經濟,打造國家級重慶(榮昌)生豬大數據中心,充分調動生豬全産業鏈數據資源,引導調節生豬市場運作,維持生豬市場産供銷平衡,助推生豬産業數字化發展。

其中,國家級重慶(榮昌)生豬大數據中心打造了“榮易管”“榮易養”“榮易買”“榮易賣”等創新平臺,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豬肉産品全程溯源,確保生豬養殖、販運、屠宰“一站式”實時監管,有效解決生豬交易鏈條過長、公平缺失、品質難溯、成本難降等一系列問題。

image.png

智慧數據興畜牧國家級生豬大數據中心供圖

截至今年7月,該中心已成功接入全國200個農貿市場、622個種豬場和全國進出口貿易涉豬數據,構建起覆蓋全國各區域、産業全鏈條的多維度數據採集體系;全面收錄15000余戶生豬養殖戶、212名動物防疫和檢疫人員、210個生豬販運主體和16家屠宰企業資訊,實現18.5萬頭生豬全鏈條“一站式”實時監管。

目前,榮昌正統籌推進數字鄉村試點建設,啟動開發生豬産業“榮易管2.0”,打造生豬産業區塊鏈電子印章,5G數字鄉村綜合資訊平臺等內容。

推行“網際網路+智慧養老”

大足建設智慧民政平臺 

智慧養老是指利用智慧穿戴設備、家居設備和呼叫設備等,為農村地區老年人提供遠端醫療、健康管理、隨身監護、關愛視頻等綜合性、多樣性的養老服務,提升農村老年人生活品質。

近年來,大足積極探索智慧養老,建設了以智慧養老為重點的智慧民政系統,打造“區—鎮街—村(社區)”互聯互通的智慧養老服務體系,開展線上線下結合的養老服務和農村互助養老服務。

image.png

大足智慧民政系統重慶市大足區智慧民政服務平臺供圖

其中,依託重慶首個智慧民政系統平臺對全區高齡、獨居、空巢、失能等特殊困難老年人開展摸查,繪製集老年人動態管理數據庫、老年人能力評估等級檔案、養老服務需求、養老服務設施于一體的“關愛地圖”,有效整合社會資源、政府資源、資訊資源等各類養老服務資源,實現養老服務資訊共建共用。

同時,依託鎮街養老服務中心、村級養老互助站等養老服務設施,在首批122個重點村(社區)試點推行農村社區互助養老模式,培育起122支養老服務互助隊伍和5000余名鄰里互助人員,建成“村(居)委會+居家養老服務+醫養結合服務+社會志願服務”的運作方式。

大足智慧民政系統上顯示著養老機構、床位等各類數據重慶市大足區智慧民政服務平臺供圖

截至今年6月,大足已採集完成全區20.97萬名老人基礎資訊,整合173家養老服務設施,為4600余名農村困難老人購買了智慧養老居家服務,已在122個村建立起互助式養老模式,向全區老人提供養老顧問服務。

基本實現養老服務基礎數據、養老服務業務和服務品質監管的智慧分析應用,全面提升了大足養老服務“智慧化、一體化、協同化、標準化、産業化”水準。(許琳珮/文    圖片均來自網路及各大主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