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縣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做好“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切實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強服務、保穩定、謀發展、解難題的實際舉措,用實際行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答好“我為群眾辦實事”考卷。
為民服務做加法
忠縣將提升群眾滿意度作為“辦實事”的發力點,把技術、政策和關愛送到群眾家門口,讓服務群眾更加有效、更加便捷、更加暖心。
拓寬服務渠道。依託“科技周”、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等活動,採取下鄉指導、技術培訓、定向幫扶等方式,把惠農政策、種養技術、科技裝備送到田間地頭的生産一線。目前已示範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農機等113項,水稻機耕、機械率達93.2%、94.94%。
延長服務鏈條。依託“網上辦”“就近辦”“到府辦”等便捷方式,在拔山等鄉鎮生源地助學貸款辦理點為1600多名貧困學生辦理貸款業務,為157名重度殘疾人入戶辦理殘疾人證,深入80余家養老機構為離退休人員採集資格認證資訊,用暖心行動暢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豐富服務內涵。時刻把基層勞動者的冷暖放在心頭,10余位縣領導帶隊看望一線民警及企業工人並送去藿香正氣液、礦泉水、飲料等防暑降溫物品,組織愛心企業為5個困難家庭捐款3萬元,切實讓基層群眾感受黨和政府的關心和關愛。
災害隱患做減法
忠縣把守護群眾安全感作為“辦實事”的落腳點,緊緊抓住“防火、防洪、抗疫”重點領域,堅決築牢災害防控的鋼鐵防線,除隱患、遏事故、防風險。
抓排查消除火災隱患。將“防患于前”擺在突出位置,組織專班開展拉網式排查,累計開展87棟高層建築消防用水攻堅整治,深入8條市政道路、13個居民小區、24棟高層建築開展“生命通道”集中夜查,將火災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抓協作減少洪澇災害。積極組織黨員幹部、城鎮居民、志願團隊第一時間開展自救互救、交通疏導、秩序維護、隱患排查等防災減災工作,緩解因強降雨導致的群眾被困、道路中斷、房屋損毀等險情,握指成拳打好防汛救災攻堅戰,努力保障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抓管控嚴防疫情危害。嚴格落實五類來忠返忠人員管控要求,嚴格執行“一米線”“二碼聯查”、“三戶”排查、體溫檢測等防疫措施,增設11個新冠疫苗臨時接種點,抓好“掃街、掃樓、掃戶”動員群眾接種新冠疫苗,堅決抓好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兩環節。截至8月30日,忠縣累計接種疫苗89.7萬劑,完成全程接種37.3萬人。
發展産業做乘法
忠縣把增強群眾獲得感作為“辦實事”的主線,縱深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讓人民群眾的荷包不斷鼓起來,走出産業興、百姓富、鄉村美的新路子。
“一村一品”各展風采。充分利用各地區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發展基礎等優勢,積極推進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和市場化建設,努力打造市場潛力大、區域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主導産品,推動單一化、同質化産品向特色化、多元化邁進。其中,汝溪鎮老林村紫蘇每年增收70萬元,忠州街道麟鳳村150畝紅辣椒總産值50余萬元。
産業融合接二連三。推動農産品生産業向加工業和銷售服務業延伸,努力構建一二三産業的融合的良好格局,通過産業鏈衍生提高農産品增加值,有效解決小農戶生産與大市場需求的對接問題。截至目前,全縣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4458家,帶動農戶增收近10億元。
以工代賑強農惠農。將以工代賑作為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渠道,組織貧困農民參與家鄉建設,實現就業增收,推動鄉村發展和農民致富雙促進、雙提升。目前,已啟動以工代賑國家試點示範項目和市級第一批鄉村振興綜合示範工程各1個,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815萬元、市級財政資金720萬元,吸納就近就地就業務工居民104人。
群眾困擾做除法
忠縣把增加群眾幸福感作為“辦實事”的突破點,找準民生需求,回應群眾關切,送上除煩、解憂、消愁的“及時雨”。
消除“行路難”。圍繞人民群眾出行不便等實際問題,全面推進城區“道路平整”專項行動,認真開展101公交車始發站延伸調研,高品質改建“四好農村路”50公里,以辦實事“一盤棋”規劃,高起點、高站位、高效率打通城鄉交通“腸梗阻”。
消除“周邊亂”。把打造山水宜居之城列為當前工作的重要方向,常態化抓好城區老舊小區墻面整治工作,高品質開展汽車站、校園及周邊治亂象、凈環境、樹形象專項行動。截至目前,累計美化墻面4800平方米,勸離遊攤走販180余人次、清除髮發傳單30起、亂停車輛132余次。
消除“如廁難”,把“廁所革命”作為補齊群眾生活品質短板的關鍵,圍繞“四凈三無兩通一明”的要求,針對找廁難、排長隊、臟亂差的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改造,城區增設43塊規範公廁指示牌,全縣93所中小學改造廁所即將投入使用。(忠縣黨史學習教育辦 黃香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