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合川區高校畢業生和困難人員就業創業工作小記

發佈時間:2021-08-23 13:06:42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何靜怡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源。今年以來,重慶市合川區堅持把高校畢業生和困難人員作為就業創業工作的重中之重,聚合資源、搭建平臺、精準服務,著力幫助高校畢業生和困難人員實現更高品質就業創業。8月19日,筆者去到負責全區就業創業工作的區人力社保局進行了採訪。

“一人一台賬”實名管理制度提升服務精準度

“今年7月一畢業,我就到合川區就業服務窗口登記了就業需求,之後有專人和我聯繫,最終幫我找到了適合的工作崗位。”目前在重慶希爾安藥業有限公司上班的高校畢業生張韓告訴筆者。 

張韓的成功就業,離不開就業相關資訊臺賬的建立。據了解,合川區從建好資訊臺賬入手,強化就業幫扶實名制登記管理,加大與教育部門資訊對接力度,利用公安人口資訊,完善高校畢業生家庭地址、聯繫電話等資訊。深入村(社區)走訪入戶,詳細掌握困難人員就業失業情況和服務需求,詳細建好“一本台賬”。據統計,全區幫助脫貧人員就業10400人,累計安置城市困難人員、退役軍人等群體就業1779人。   結合人員情況和就業創業需求,分門別類提供精準定制服務。深挖崗位資訊,向有求職意願的人員至少進行3次崗位推薦;開展政策輔導,為有創業意願且符合條件的人員提供項目、場地、資金等全方位創業支援;推薦有培訓意願的參加培訓課程和培訓項目,幫助提升職業技能,落實培訓補貼政策。今年,為4769名失業職工發放失業保險金2906萬元。 

“針對高校畢業生就業設立了服務窗口,明確專人負責,為他們提供就業報到、檔案轉遞、政策諮詢等一站式服務。”區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説,此外,還建立了“一對一”就業幫扶機制,對辦理求職登記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由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具體聯繫畢業生,加強就業指導服務,並將貧困高校畢業生納入重點幫扶範疇。今年,點對點解決了694名高校畢業生就業。

“一方一計劃”拓寬就業領域促進就業多元化   

“我沒有什麼技能,能找到既能上班掙錢,又能照顧家庭的工作,打心底感謝就業服務平臺對我的幫助。”在官渡鎮公益性崗位上班的樂小紅對筆者説,她享受到了好的就業政策,在就業服務平臺的幫助下不僅找到了工作,下班後還能去接送學生,工作生活兩不誤。 

合川區通過充分整合就業資源,動態掌握用人企業、高校畢業生和困難人員的供需結構,實時跟蹤就業進度資訊。與智聯招聘、匯博人力等知名人力資源機構合作,今年上半年調查摸底65家單位人才崗位需求3750個,舉辦“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百日千萬招聘進校園”等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和專場招聘會,持續豐富崗位選擇。今年以來,全區城鎮新增就業1.2萬人,累計幫扶5167名困難人員實現了就業。   

同時,充分拓展就業空間,及時啟動教育和衛生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完成上半年教育衛生事業單位188個崗位招聘的筆試、面試工作。繼續實施“三支一扶”招募計劃,重點招募鄉村振興所需人才,擴大招募規模至26人,目前46名考生即將進入資格復審環節。 

“我們充分發揮平臺作用,依託在合高校和育才職教中心,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協助在合高校設立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産業急需專業人才的二級學院,與企業開設訂單式産教人才班。”區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説,同時,還圍繞發展需求,推廣智慧就業培訓平臺應用,開展無人機駕駛員、全媒體運營師等新職業培訓1157人次;貫徹落實“三年百萬青年見習計劃”,新增見習基地35家,吸納畢業生見習465人,發放見習補貼363萬元。”

“一域一平臺”推動創新創業聚焦雙創提品質   

今年以來,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舉辦創業創新大賽,吸引川渝兩地485個項目1900人參賽,與四川省遂寧市、廣安市和重慶市長壽區等人力社保部門同步選拔出40個優秀項目同臺競賽、分享成功,唱響雙城記、共建經濟圈。宣傳創業創新典型,開展創業講座、創業沙龍、創業項目推介等系列活動30余場,掀起創業創新高潮。 

目前,合川區通過鞏固發展8家市級、區級創業孵化基地(園區),為創業者提供低成本場地支援、指導服務和政策扶持。每年為基地落實績效獎補、一次性孵化補貼等補助300余萬元,孵化成功率超過90%。引導區內4家市級創業孵化基地、37名創業導師入駐重慶市智慧就業創業系統,積極為創業者提供孵化、項目指導等綜合服務,推動創業擔保貸款、創業補貼等業務網上辦。   此外,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543萬元,扶持創業144戶,帶動就業334人。不斷充實創業導師庫,累計聘任初、中級創業導師37人,開展項目指導、投資分析等服務300余人次。大力開展創業培訓,今年組織IYB創業培訓、網路創業培訓共計27期833人,幫助201名高校畢業生和困難人員成功創業。(任洋、唐敖、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