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綠道:構建低碳新空間 打造都市慢生活

發佈時間:2021-08-18 11:27:17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何靜怡

山城步道記錄了重慶的歷史變遷,不僅承載了交通出行功能,還是人們漫步山水間,品味城市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

為群眾辦實事,兩江新區在山城步道建設的基礎上,正全力打造具有新區特色的升級版山城步道—即兩江新區綠道系統。這種兼具休閒與通勤功能的綠道系統,既可漫步又可騎行,串聯起山水、公園和綠地,延伸到學校、商業中心、寫字樓和公交站點等,更好地滿足市民出行、遊憩、運動等多方面需求。

最美、最長濱江步道即將竣工

記者從兩江新區城市管理局獲悉,新區正全面推進以休閒為主、通勤為輔,支援步行、兼顧騎行的“兩江綠道”建設,完善新區“通江達山”慢城格局。

以“傳承歷史、智慧現代、山水相融、生態便民、宜遊宜賞”的高品質未來步道串聯新區的城市公園、生態綠地、商業聚居區、人群居住區、交通樞紐,展示兩江新區山水人文特質,豐富市民休閒生活,創造高品質的城市空間。

“2021年,計劃建成山城步道2公里,兩江綠道23公里,沿嘉陵江貫通大竹林至水土的濱江步道系統,努力打造全市最美、最長濱江步道。”兩江新區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十四五”期間,將新建成兩江綠道350公里,形成城市公園、商業區、居住區和交通樞紐相互串聯的綠道骨幹網路。

綠道系統一期工程即將動工

以“新綠道”串聯“生態綠”,以照母山、嘉陵江為主脈,兩江新區正推進人和、禮嘉等組團的綠道系統建設。利用綠道將現狀分散的城市公園、山體公園、水體、公共空間等進行串聯,形成大山大水特色的綠色空間網路,綠道主線聯繫17個大型城市公園,支線深入社區激活眾多社區綠地,打造沿線城市綠廊。

據介紹,兩江新區目前已建成兩條綠道示範段。

其中, 3號線東起照母山公園,西至金海灣公園,沿途串聯起照母山公園、戀湖公園、竹林公園、龍凼山公園和金海灣公園;

5號線北起照母山公園,南至動步公園,沿途串聯起照母山公園、百林公園、月亮灣公園、動步公園,並與幸福廣場以及財富中心商業區、辦公區無縫銜接。

兩江綠道系統聯繫22個軌道站點,以及33個公交大客流站點,連接城市商務商業、購物中心、社區市場、醫院、學校等,深度融入城市生産生活;系統佈局34處服務驛站,提供包括自動販賣機、休息區、公共廁所、公共WiFi等服務。目前,新區正在積極推進綠道系統建設,預計今年底開工。

兼具休閒與通勤功能 既可漫步又可騎行

眾所週知,由於地形的原因,重慶沒有非機動車道。但近年來,共用單車逐漸興起,這為重慶的城市管理帶來了新的課題。

據介紹,兩江綠道與一般山城步道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將步行道和騎行道合二為一,既可漫步又可騎行,使其兼具休閒與通勤功能。

為此,部分綠道將達到4米的道路寬度,且沒有梯坎,上下坡均採用緩坡路面。一些坡度較大的地方,還會安裝助力裝置,使推自行車上坡時沒那麼費力。此外,還建設自行車停放站點,引導“小黃車”規範停放,使居民在綠道沿線能很便捷地通過掃碼方式租用自行車。

 另外,這些綠道還將延伸至學校、醫院、商業中心、重要政府機構、寫字樓、公交車和輕軌站點,方便居民上下班、購物、就醫、辦事和接送孩子上學、放學等。因此,兩江綠道將會提供一種健康、環保的出行方式,成為一種重要的中短距離通勤選擇,有效緩解城市擁堵。

值得一提的是規劃建設的禮嘉山城步道,以打造成智慧現代、山水相融、生態便民、宜遊宜賞的高品質未來步道為目標,成為全市首屈一指的濱江步道(騎行道)典範。建成後的沿嘉陵江綠道系統可以舉行小型跑步騎行賽事、有氧健身、攝影比賽、文化遺址展示、草坪露營、親子遊樂、老年聚演活動等,可以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

兩江新區擁有28個山地水庫湖泊、11條溪谷,目前已建成上百個公園,綠道系統一半以上都在這些公園中穿行。這些綠道建成後,將把轄區山水資源串聯在一起,大幅提高公園的可達性,使綠道兼具休閒旅遊功能。

 以3號線和5號線為例:3號線東起照母山公園,西至金海灣公園,沿途將串聯起照母山公園、戀湖公園、竹林公園、龍凼山公園和金海灣公園,突出“山水相接”的特色,打造運動健身、生態休閒的綠道系統;5號線北起照母山公園,南至動步公園,沿途將串聯起照母山公園、百林公園、月亮灣公園、動步公園,並與幸福廣場以及財富中心商業區、辦公區無縫銜接,突出“都市活力”的特色,打造休閒購物、生態辦公的綠道系統。

智慧化無障礙 功能完善又時尚美觀

  據介紹,兩江綠道不僅與一般山城步道有不一樣的內涵,與國內外一些已建成的綠道系統也有很多功能上的差別。具體而言,兩江綠道主要擁有無障礙、與各種交通方式零換乘零結合、服務設施人性化、智慧化、全海綿化等8大特點。

兩江綠道全程沒有梯坎,全部都是平坦路面或緩坡路面,重要路段採取天橋或下穿道的立體方式通過,注重與軌道、公交、公園、醫院、學校、政府機構、菜市場進行有機結合,可與各種交通方式進行零換乘。

其中,兩江綠道一期工程規劃長度255公里,沿線將與24個軌道站點和33個公交大客流站點接駁。居民坐軌道交通下班,可在軌道站出站後租一輛“小黃車”,沿綠道騎行回家,大幅提高通勤效率。

兩江綠道一期工程將在沿途建設34處服務驛站,服務驛站設有直飲水、公廁、便民超市等服務設施。驛站周圍安裝WIFI,並將開發專門的兩江綠道APP,居民安裝APP後,打開手機就能找到沿線的各種服務設施、商業設施及旅遊資源介紹。採用全海綿化設計建設,路面全部用透水材料鋪裝,即使下雨天也是見濕不見水,不會打濕鞋褲。

兩江綠道還將融入重慶本土文化元素,植入一些重慶“言子”,播放背景音樂,讓一路步行或騎行的居民不感到沉悶。另外還將以圖繪、塗鴉方式,融入健康元素,並通過繪製標識標線、腳印圖案等,提示行人行走的長度和消耗的卡路裏。

此外,安裝夜光系統、安保系統,全程裝有攝像頭,居民即使晚上行走、騎行在兩江綠道,也會安全無憂。( 趙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