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重慶市政府網全文刊發日前市政府發佈的《重慶市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下稱《規劃》)。
《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産值將實現3萬億元,年均增速6%,包括戰略性新興産業佔比35%,高技術産業産值佔比32%,工業增加值達到9000億元,工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在30%左右,軟體業務收入達到5000億元等多個目標。
把握戰略決勝期
製造業發展圍繞四個重點“做文章”
《規劃》指出,在接下來的5至15年,將是重慶製造業跨關口、培優勢、上臺階的戰略決勝期。為此,《規劃》提出,全市製造業發展將圍繞四個戰略重點“做文章”——
培育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産業集群。培育打造萬億級電子資訊、五千億級汽車、三千億級裝備、六千億級材料、五千億級特色消費品、千億級生物醫藥等産業集群。
增強製造業創新整體效能。強化創新在製造業高品質發展中的核心作用和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圍繞産業鏈配置創新鏈,健全製造業研發創新體系。
提升産業基礎能力和産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準。實施産業基礎再造和産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準提升工程,統籌推進鍛長板和補短板,持續開展補鏈強鏈,全力保障供應鏈穩定,提高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根植性。
促進製造業智慧化、綠色化、人文化轉型發展。深化新一代資訊技術植入滲透,提升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水準;加快綠色工廠和綠色園區建設,積極發展綠色産品和綠色供應鏈;更加突出人的作用,促進勞動者更多參與製造技術的設計和部署,加強勞動者人機協作等技能培養和提升,實現製造業高品質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相互促進。
增強支柱産業競爭力
培育六類戰新産業集群,謀劃一批未來産業
《規劃》提出,我市將不斷增強電子、汽摩等支柱産業的國際競爭力,具體包括——
電子産業方面,加快完善本地研發體系,提升智慧終端産品本地配套水準;汽摩産業方面,加快新車型開發,完善關鍵零部件本地配套體系,重塑中國汽摩名城競爭優勢;裝備製造産業方面,實施“整機+零部件”雙提升行動,鞏固全球通機生産基地地位,建設國家重要的山地丘陵農機産業基地和西部領先的電梯、工程機械産業基地;消費品産業方面,深化消費品産業與文旅、商貿産業融合發展,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特色消費品産業集群;原材料産業方面,加快結構調整和新品開發,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綠色建築材料和天然氣化工産業基地。
按照《規劃》,“十四五”全市製造業在産業發展方向上,將重點建設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涉及新一代資訊技術、新能源及智慧網聯汽車、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技術和綠色環保6類産業。
其中,在新一代資訊技術方面,我市將面向“智造重鎮”“智慧名城”建設需求,建設國家重要的功率半導體器件、柔性超高清顯示、新型智慧終端、先進感測器及智慧儀器儀錶、網路安全産業基地和中國軟體名城。
新能源及智慧網聯汽車方面,我市將發揮在燃油汽車生産能力、零部件配套體系和積體電路生態等方面綜合優勢,促進新能源汽車與資訊通信、能源、交通深度融合,建設國內領先的動力電池産業基地、氫燃料電池應用示範基地和國內先進的汽車電子産業基地。
高端裝備方面,我市將推動感測器、通信模組等組件在整機中植入和有色合金、合成材料等新材料應用,建設國家重要的中高端數控機床、城市軌道交通車輛、新能源裝備産業基地和西部領先的工業機器人、增材製造裝備産業基地。
新材料方面,我市將面向産業發展和重大工程建設迫切需求,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聚酰胺材料、聚氨酯材料産業基地和國家重要的先進有色合金材料、玻璃纖維及複合材料産業基地。
生物技術方面,我市將面向重大疾病發現和居民健康管理領域需求,加快生物藥上市步伐,推動醫療器械、化學藥原料藥及製劑、現代中藥升級發展,建設國內一流的生物醫藥産業集聚區。
綠色環保方面,我市將面向“碳達峰、碳中和”要求和生態文明建設迫切需求,豐富節能環保、新能源領域技術裝備種類,壯大再生資源、再製造等資源綜合利用産業規模,建設國家重要的節能環保、再生資源、氫能及儲能産業基地。
《規劃》還提出,“十四五”時期,我市將加強對航空航太、基因技術、未來材料、光電子等未來産業的前瞻謀劃,通過發揮既有的技術優勢,形成一批創新成果,促進一批未來産業跨越式發展。
明確任務保障實施效果
實施八項任務,落實八項保障措施
《規劃》提出,推動全市製造業高品質發展,我市將實施八項任務,首先是提高産業創新能力,包括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高水準共性技術平臺建設、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發展新型研發機構、推動新應用場景和新産品相互促進、加快工業設計發展、深入開展體制機制創新和企業管理創新、提升産業基礎能力和産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準等。
此外,其他七項任務分別是:提升産業基礎能力和産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準,深化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和服務化延伸,健全綠色製造體系,培育優質市場主體,加強品質品牌建設,推動園區特色集群發展和促進區域協同。
為保障上述實施效果,《規劃》還特別提出將採取八項保障措施,包括加強組織領導、深化製造業領域改革、擴大製造業開放合作、降低製造業成本、增加高素質人才供給、優化産業政策體系、做好運作調度和企業服務、強化工業安全生産保障等。
十組數據看重慶製造業發展成果
1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産值超過2萬億元,全部工業增加值近7000億元
2擁有全部31個製造業大類行業,基本建成門類齊全、産品多樣的製造業體系
3在全市優勢産業領域裏,微型電腦、手機、汽車、摩托車産量佔全國比重分別超過24%、9%、6%、29%,建成國內最大己二酸、氨綸生産基地
4市場活力不斷增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超過6800家,其中千億以上企業1家、百億以上企業20家(獨立法人)
5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累計建成國家重點實驗室10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3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超過1.6%、位居全國前列,12英寸電源管理晶片、硅基光電子成套工藝等領域在國內率先實現突破
6對外開放持續擴大,世界500強工業企業有237家在渝佈局,工業領域利用外資連續10年保持在40億美元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産值比重提高至19.4%
7設施體系更加完備,構建起“2+10+36”産業園區體系,陸海互濟、四向拓展、綜合立體的國際大通道網路加快形成
8數字經濟蓬勃興起,“智造重鎮”“智慧名城”加快建設,“芯屏器核網”補鏈成群,數字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超過25%
9新興産業快速壯大,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技術産業佔規模以上工業産值比重分別提高至32%、28%
10傳統産業改造升級步伐加快,技術改造投資年均增長15.6%,累計建成67個智慧工廠和359個數字化車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員勞動生産率達37.1萬元/人
資料來源:《重慶市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以上數據統計時間均截至2020年底)
(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