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頂山結界造像年底將完成建國以來首次搶險加固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7-30 15:15:16 編輯:何靜怡

建國以來大足石刻寶頂山結界造像首次搶險加固工程于2019年7月正式啟動。經過2年的緊張施工,目前各項工作進展順利,預計今年底將正式完工。

0df3e68cb2a7a43c94b70b65edcbb71.jpg

工人們正在做灌漿前的準備工作

世界文化遺産大足石刻,以南山、北山、寶頂山、石門山、石篆山的石窟造像群為代表,體現了西元9至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準。其中,寶頂山摩崖造像總體佈局以大小佛灣為中心,13處結界造像呈放射狀分佈于四週五華里範圍內,是具有密宗道場性質的大型造像群,具有典型的宗教意義,將中國內地密宗傳播的下限推遲至南宋末年以迄明初,填補了宗教史的缺陷。

bef9ebdba84573a21eeefefc6218de8.jpg

龍頭山1號龕毗盧佛的搶險加固難度非常大

據大足石刻研究院工程中心工作人員馮太彬介紹,寶頂山石窟結界造像一直被視作寶頂山石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主要分散于古石梯,小寶頂路,龍頭山等地,與進山路線有著密切的關係,同樣是寶頂山摩崖造像總設計師趙智鳳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世界文化遺産大足石刻不可或缺的構成要素之一,對於研究寶頂山石窟具有重要的價值。

2ee4b611eec1c68d985f73e1a40c5a0.jpg

已經完成搶險加固的結界造像

772fbe02366cd56f55fde965adfe1f5.jpg

工人正在施工

然而,寶頂山結界造像自開鑿以來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期間因為遭受雨水沖刷、岩體開裂垮塌等自然營力和人類活動的影響破壞,出現了十余種“致命”病害。

2015年9月,大足石刻研究院與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開始著手寶頂山結界造像搶險加固工程的方案設計,2019年7月交由北京國電負責施工。

據大足石刻寶頂山結界造像搶險加固工程施工現場負責人南韓欣介紹,這項工程是建國以來,首次對寶頂山結界造像進行搶險加固。由於13處結界造像較為分散,車輛交通不暢,每處造像病害也各有不同,給施工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據悉,兩年多來,施工方根據方案通過錨桿錨固、灌漿加固等方式,順利有效地完成了寶頂山結界造像搶險加固工程量的百分之七十,預計今年底將全部完工。

 

新聞特寫——

直擊龍頭山1號龕修復現場——

早一天排險多一份安心

7月28日早上6點半,和往常一樣,南韓欣起床簡單洗漱後,便馬不停蹄地開車前往寶頂。

這天是寶頂山結界造像龍頭山1號龕毗盧佛進行裂縫灌漿作業的第一天,作為大足石刻寶頂山結界造像搶險加固工程施工現場的負責人,南韓欣深知,裂縫灌漿的重要性。

13處結界造像分佈于荒山密林中,它們大多位置偏遠,病害多。龍頭山海拔在500米以上,雜草叢生的山林間,隱藏著8處結界造像。龍頭山1號龕毗盧佛極具代表性,也是南韓欣眼中,最難啃的“骨頭”。

7時許,南韓欣開車來到龍頭山下,然後步行近40分鐘,才能抵達1號龕毗盧佛的所在地。

這裡是龍頭山的最高處,山下的車家村,鬱鬱蔥蔥,一覽無余。

檢查設備,調製加固材料,試壓……在南韓欣的指揮下,各項準備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試壓一定要做好,這是不可逆的!”一遍遍實驗後,南韓欣依然不放心,反覆提醒著工人們。

據了解,灌漿作業之前,要進行切縫、埋管、封縫、試壓等環節。而裂縫灌漿作業,其原理主要是通過壓力將環氧樹脂,或者其他的一些加固材料,通過壓力壓入裂隙的內部,然後在裏面凝結,對文物本體進行加固處理。

“早一天加固,文物就少受一天‘罪’。”9點10分,烈日當空,一股股熱浪火辣辣地打在南韓欣的背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從安全帽裏滾落下來。

裂縫灌漿完成後,1號龕毗盧佛的搶險加固工程就接近尾聲了。

作業近一小時後,南韓欣招呼工人們躲到一旁的樹蔭下喝水休息。

“1號龕毗盧佛位置偏遠,材料、設備運輸全部靠人工。”南韓欣坦言,這裡位置偏,地質環境複雜,造像本身也存在位移、開裂、風化等諸多病害。

大足石刻研究院工程中心工作人員馮太彬也表示,1號龕本體發生了位移,表面有風化,底部還出現了空鼓,頂上有滲水面流水的侵蝕,這些病害嚴重威脅著造像保存,對它進行搶險加固,勢在必行,迫在眉睫。

2019年7月搶險加固工程啟動後,1號龕的前期勘察也隨之開始,挖深槽了解地質情況,取岩芯做力學實驗,掌握地基承載力……一步一步有序推進,為其加設龕岩抵禦水害,加固危岩防止剝落,補砌條石助其底部支撐,裂縫灌漿預防岩體失穩。(陳柯男、李東、張瑋、熊敏秀/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