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規劃師妙筆生畫 再現消失的城市文化

發佈時間:2021-06-18 13:12:59 來源:重慶晚報 責任編輯:羅儀

關於城市文化記錄和老城保留的話題,如今被更多的人關注。

四川美術學院黃桷坪校區公共藝術學院城市設計教研室的薛威,走進重慶市九龍坡區黃桷坪街道五龍廟社區當規劃師。3個月後,他從了解到熟識,用專業的角度去記錄居民的鄉愁,用藝術的筆法復現城市的過去,用規劃師的手筆承載城市發展與期望。

image.png

記錄無法忘卻的過去

為了廣泛了解社區居民對城市建設管理的意見和建議,探索社區規劃師參與社區治理的方法和經驗,今年初,重慶市社區規劃師試點工作正式啟動,全市首批12位社區規劃師,走進中心城區的12個社區,傾聽居民心聲,參與社區規劃,讓社區更美、環境更好、生活更幸福。

3月5日,薛威第一次進入五龍廟社區。這是一個過去有著600多戶1000余人的社區,隨著城市的發展,很多人離開了這裡。雖然人離開了,鄉愁卻沒有消失。

如今,這裡還有100多戶300多人。在城市發展與社區更新進程中,如何保存更多城市文脈與社區記憶,挖掘並激活歷史文化資源,是薛威作為五龍廟試點社區規劃師首先面臨的挑戰。於是,他帶領著自己的28名“社區營造”課程學生再次進入社區,開始了近三個月的“記錄發生——社區志書計劃”,用畫筆復現社區歷史,記錄社區居民集體記憶。

再次進入社區時,薛威給居民朋友們帶來了“禮物”。在社區志書計劃成果展覽中,那些曾經出現在居民們生活和工作中的場景,就像時空穿梭機一樣,回到了居民面前,也拉近了社區規劃師與居民之間的距離。

“我鄰居原來就在這個渡船上上班,想來她退休都退了十多年了。”范大姐是老居民,想起曾經與她朝夕相伴的鄰居和來往九渡口和李家沱的渡船,讓她兩眼放光。

這也讓薛威感到,用圖繪場景的方式記錄城市,是可行的。

讓薛威感觸的,還有一位尖山堡老居民何先生的講述。何先生是土生土長的五龍廟人,從他有記憶開始,鐵軌就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小時候沒啥好玩的東西,就經常在鐵道外邊耍石子兒……”同學們將何先生的回憶通過一張張圖繪呈現出來,這些圖繪也引起了居民的熱烈討論。

“這一刻我知道,我們為志書計劃所做的探索都是值得的。”薛威説,我們記錄的一切,正是他們無法忘記的過去。

這些城市符號很親切

薛威于2017年從重慶大學博士畢業,博士研究方向是歷史文化保護與城市更新,讀書期間主要精力集中在研究社區建成環境更新與文化復興這一塊。大學畢業後,到川美黃桷坪校區成為老師。沒課的時候,薛威很喜歡在黃桷坪走走。“蹄花、豆花、火鍋、塗鴉、電廠、鐵軌……這些城市符號都讓我覺得很親切。”

薛威説,這裡的人吃了幾十年的蹄花、豆花,彼此熟悉很多代人。在五龍廟社區,很多住得近的,甚至是兒女親家。來來往往,薛威産生了想更深入了解黃桷坪的想法。

通過3個月的走訪,薛威老師和他的28名學生從居民、城市文脈以及現存的城市景象中,用圖繪影像等手段記錄了五龍廟這個地方的歷史記憶、風土人情。

image.png

比如五龍廟社區的名字源自於長江北岸一座山上的廟觀,原為舊時九龍半島上的五座廟觀之一,基址位於現黃桷坪小學處。由於很早之前就遭拆除,社區居民從未見過五龍廟的盛景。薛老師與同學們通過深入查閱相關資料,繪製出九龍半島與五龍廟的歷史場景。

重慶第一本社區圖繪志書

五龍廟社區裏的九龍寺也有一個佛教傳説。九龍寺舊稱老關廟,傳説地主家的老牛産下一小牛犢子,小牛生下就體弱多病,好幾次都命懸一線。還好有王老漢悉心照料,小牛才得以起死回生。慢慢的王老漢和小牛就有了情感。隨著日子流逝,牛也即將老死田下。地主管家早已申報官府聯繫屠夫,王老漢不忍心,就用平生積累的一些銀兩換取了牛的性命,于老關廟放生。他一進寺頓感神清氣爽,超然物外,跪于佛前倡言“你也苦,我也苦,今日有緣見佛祖,幻世間去作古。”説完再也起不來了,老牛流著眼淚,步入江中逐漸漂遠,化作老關廟對面的一座伏牛山。志書對此也以圖像的方式進行了生動的呈現。

還有和居民生活相伴的233路公交車、曾經的李九車渡等,通過繪畫、文字記錄、故事呈現等方式,讓一個普通的社區,在川美師生的筆下,顯得濃厚、有深度。

楊守艷是薛威的學生,來自川美城市設計專業大三的本科生,她跟著老師一起,將生活了三年的黃桷坪翻了個底朝天。“我也是第一次明白,我生活了這麼久的地方,原來這麼有人情味。”

薛威介紹,這次是重慶第一本以社區為記錄單元的圖繪志書。“我們的志書將無償提供給社區,既作為社區文化建設的基礎材料,也可以指導社區未來的存量空間提質”。同時,作為首批試點社區規劃師,薛老師也希望這次帶領學生共同的探索能夠形成可推廣可複製的經驗,為重慶城市社區高品質更新增添精細化、人文化技術抓手,推動重慶在社區文化資源發掘、整理,最終服務於城市品質提升。

留住城市文脈的“根”

值得一提的是,社區規劃師是一份義務的工作,之所以願意做這份義務的工作,薛威表示他很熱愛這座城市。

薛威住在重慶市沙坪壩區小龍坎,他發現,老重慶的美,必須要深入到居民的生活中才能體會。

作為社區規劃師,薛威認為與傳統規劃設計工作最大的不同是以陪伴的方式開展工作。他提出,接下來的工作將圍繞把社區的美好歷史和故事記憶記錄下來,把規劃確立的美術公園願景宣傳出來,把社區建設問題與居民訴求反映出來,把社區資源資本挖掘和培育出來等方面展開。同時,還計劃將根據特有的山地地形,靈活利用部分老建築,整理出一些微空間,為社區現有的中老年人提供活動空間,解決公共服務短板,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以場景的方式描繪出來。

重慶市九龍坡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社區規劃是一項公益性工作,為社區謀劃美好未來,同時邀請社區老居民共同參與,共同發掘五龍廟歷史文化與記憶,做好規劃宣傳工作,以擬開展的建設項目為重點,將歷史記憶與文化融入到項目中。(王渝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