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樹昆: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的“家國記憶”

發佈時間:2021-06-10 16:20:49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李柯佑

“我們團鎮守537.7高地,敵軍的陣地離我們最近時只有50米,他也看得到我,我也看得到他.....”家住宜賓市敘州區柏溪街道華盛街社區的任樹昆老人,1951年3月入伍,作為志願軍戰士奔赴朝鮮戰場。如今91歲高齡的他,談起曾經的戎馬生涯,仍是滔滔不絕。

響應號召油漆工報名參軍

1951年,如果沒有那一場艱苦卓絕的戰爭,原本在姐夫油漆作坊工作的任樹昆將學成一門手藝,在柏溪街頭開上一間鋪面,平平淡淡走過他的一生。

image.png

在黨和國家的號召,21歲的任樹昆和當時許多的年輕小夥一起,報名參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在報名150人中,任樹昆幸運地成為被選中的28人之一。在母親、姐姐、哥嫂的牽掛和叮嚀中,登上了東去的運兵船,一路途經重慶、武漢、天津、唐山,最終入朝作戰!

“一路都遭遇敵人轟炸,為了躲避敵機,洗完的衣服都不敢拿出來晾曬。”剛剛進入朝鮮,年輕的任樹昆就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和激烈。

英勇戰鬥上甘嶺阻擊敵軍

上甘嶺戰役是朝鮮戰爭中最著名的戰役之一,任樹昆在朝鮮參加的戰斗大都在上甘嶺。他所在的團負責鎮守537.7高地,兩軍陣地近到能清楚的看到對方使用的是什麼武器。“我們的背後就是師指揮所,如果我們的陣地被突破,指揮所就要遭殃,會影響到整個戰爭的大局。”雖然只是一名普通的機槍手,但是任樹昆很清楚自己肩負的責任。

“敵軍有時候一天連續進攻,有時候隔天進攻,每一場戰鬥都是互有幾十人的傷亡。”任樹昆現在仍然記得,副機槍手就犧牲在自己身邊。“每天都要掩埋戰友,冬天泥土凍硬,連挖土都困難,有的戰友就只能淺淺地埋在那裏,用浮土蓋住。”1952年末,戰爭到了最激烈的時候,任樹昆也在戰鬥中負了傷,被炸彈炸成腦震蕩,從此也落下了頭痛的病根,1953年7月,《朝鮮停戰協定》簽訂,任樹昆隨大部隊回到了祖國。

復員回鄉不忘初心感黨恩

1956年,任樹昆復員回鄉,在武漢一家電廠工作。然而,戰場上遺留下的病根不時復發。在組織安排下,任樹昆輾轉重慶、長沙等多地治療。1958年,因母親病重,回到宜賓工作。在宜賓動力廠工作1年多時間,直到1960年母親去世。母親走後,重慶永榮煤礦初建,需要宜賓成熟的技術工人支援,任樹昆又再一次挺身而出,隻身前往重慶,直到48歲病休才回到家鄉。

回到家鄉的任樹昆,很少向人提起自己入朝作戰的經歷,他也嚴令自己的兒女不準對外人提起,以至於很多鄰居都不知道身邊有這麼一位朝鮮戰場回來的老兵。在任樹昆看來,作為軍人聽黨指揮,這是天職,並沒有什麼好炫耀的。他説“黨和國家已經給了我這位老兵應有的榮譽。在部隊讓我學文化、學技術。回來以後,對我的身體、生活都很照顧,我已經很知足。”

現在國家變得富強了,對國防很重視,就算有其他國家來侵犯,我們也不用怕。祝願國家今後更加強盛,人民生活更富裕。雖然現在歲數大了,但任樹昆仍然關心著國家大事。(李雲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