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兩江重慶首頁 頭條 要聞 經濟 交通 法治 公安 文化 旅遊 企業 招商 公益 健康 教育 房産 大數據 時評 政務聯播 視頻訪談 成渝經濟 網上直播 特別策劃 雙語資訊
  
  > 要聞
川渝兩地如何協同奏響“交響樂”
作者:韓毅 趙迎昭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0-10-16 10:20:32責編:尚善

釋放文旅新動能,打造世界級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助力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川渝兩地如何協同發力?

10月15日,2020重慶國際文化旅遊産業博覽會主論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文旅融合高峰論壇暨第三屆T12中國西部文旅産業發展峰會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舉行,來自川渝兩地的專家學者、文旅企業代表、行業主管部門代表等齊聚一堂,聚智、聚力、聚資成渝地區文旅産業高品質發展。

該論壇由重慶日報報業集團、重慶悅來投資集團、重慶國際文化旅遊産業博覽會組委會主辦,重慶社會科學院(重慶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文史研究所、重慶日報報業集團旅發中心、重慶新聞旅遊集團、T12中國西部旅遊媒體聯盟承辦。

做到“五同”推進“三唱”

奏響巴山蜀水文旅融合發展“交響樂”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文化圈、生態圈、旅遊圈、戀愛圈、親情圈、友誼圈,是巴文化與蜀文化的共生之地、融合之地。”論壇上,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成都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李后強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打造世界級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要做到“五同”、推進“三唱”。

首先,要做到巴蜀“五同”。畫好“同心圓”,通過頂層設計,建立巴蜀文旅共同體;做大“同類項”,把相似的産業和景區攜手整合;共建“同盟軍”,建立市場共同體,在招商引資、土地開發、人才流轉等方面,共舉巴蜀旗、共打巴蜀牌;優化“同位素”,拓展兩個市場、做大兩個極核;強調“同義詞”,同譜一個調、同唱一首歌、同演一場劇,努力謀求共同語匯。

其次,要推進巴蜀“三唱”。推進川渝文旅要素大合唱,把科技、人才、資本、秩序、標準、基礎設施等要素有機整合;推進川渝文旅業態大合唱,全面深入推進兩地都市休閒旅遊、鄉村旅遊、文化娛樂旅遊、森林康養旅遊等多種業態發展;推進川渝文旅區域大合唱,發揮重慶和成都雙城旅遊目的地的帶動功能,沿岷江、嘉陵江、沱江、長江,突破行政轄區分割,以地理優勢或資源特質,構建帶狀、環狀自由通達的旅遊閉環等。

精耕三條精品線路

把川渝文旅資源串點成線

“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不能是空中樓閣,需要整體的規劃、線路的連接、産品的共建共用等。要把該走廊建成世界級文旅大樂園,串點成線的線路必不可少。”論壇主題演講後,舉行了圓桌論壇,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文學與藝術研究所所長、研究員艾蓮表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精耕三條精品線路大有可為。首先是關於三國文化的旅遊線路,除了傳統的南、北線,最近新挖掘的東線,涵蓋成都、樂山、宜賓、瀘州、重慶、恩施、宜昌等,沿途文旅資源豐富;其次是川渝古鹽道,沿途古鎮、碑刻、會館、非物質文化遺産等眾多,考古價值、旅遊價值、開發價值非常高;最後是“三線建設”留下的大量工業遺址線路,內容同樣非常豐富,大有文章可做。

圓桌論壇上,與會的重慶大學文化創意産業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立新也分享了觀點。她稱,鄉村是文旅融合發展中十分值得關注的領域,也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不可忽略的一個話題,鄉村發展文化旅遊産業,一定要處理好幫扶與被幫扶問題、傳統精英和新鄉賢運動問題、新舊關係問題等。

積極融入國家戰略

加速建設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支點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號角已經全面吹響,各區縣如何積極融入這一國家戰略,搶抓機遇,聚力發展呢?圓桌論壇還邀請到南充、合川、營山等地相關負責人作了經驗分享。

四川省南充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忠臣表示,南充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文化交匯處,既有蜀文化,也有巴文化。前不久,南充分別在重慶、成都舉行了文旅推介會,取得良好效果——國慶中秋假期,南充共接待遊客563.5萬人次,總量居四川全省第二,僅次於成都。未來,南充將加快融入成渝“朋友圈,為全力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次極核貢獻力量。

重慶市合川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盧波表示,合川區通過建立聯盟、開發線路、組合行銷等形式促進與四川的文旅共用發展。接下來,合川還將聯動四川相關城市打造嘉陵江水上游、康養休閒文旅項目等,進一步深化川渝之間的文旅合作。

四川省營山縣委書記黃金盛説,文化賦予旅遊別樣意義,營山將在文旅融合發展中把握住機遇,擦亮耕讀文化、進士文化、紅色文化和康養文化4張名片,加快建設有影響力的山水田園城市和川渝合作示範縣。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8000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817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8063

廣告合作:0086-10-8882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