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兩江重慶首頁 頭條 要聞 經濟 交通 法治 公安 文化 旅遊 企業 招商 公益 健康 教育 房産 大數據 時評 政務聯播 視頻訪談 成渝經濟 網上直播 特別策劃 雙語資訊
  
成渝高新區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中堅力量
作者:彭祥萍、鐘茜妮、張瀚祥、李舒 來源:重慶晨報 時間:2020-09-09 15:10:32責編:尚善

image.png

永安湖城市森林公園

image.png

成渝記者在西永微電園公司釆訪上游新聞記者李化攝

重慶高新區

一條路兩個區共繪雙城圈

縉雲山以東,中梁山以西,中間落了個白市驛。這裡曾是明清時期成渝古道上一個重要驛站,從重慶西去成都,或從成都返回重慶,都要在此打尖歇息。

9月,“雙城新發現——成渝主流媒體聚焦雙城新經濟高品質發展”主題活動重慶報道團來到重慶高新區,白市驛鎮上,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正如火如荼。

一條有形的通道“升級”

白市驛也是成渝高速公路的起點。作為西南地區第一條高速,成渝高速拉近了成渝時空距離,也帶來了雙方經濟文化往來頻繁。如今,這條有25年曆史的“黃金鏈”,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推動下,迎來了升級更新——成渝高速公路(重慶段)道路由原雙向四車道拓寬為雙向八車道,設計時速由80km/h提升到100km/h,預計明年開工建設。

通道還在不斷生長,在成渝之間建起多元神經網路——打通縉雲山、中梁山“西向梗阻”。西部(重慶)科學城東西向共計規劃35個穿山隧道。此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的戰略性重大項目成渝中線高鐵,成渝兩地也將在年內動工建設。成都向東,重慶向西。隨著兩地高新區內交通發展大提速,可以預見的是,成渝兩地的生産和生活要素將進一步突破時空限制,向更“高”和更“新”一路邁進。

百年驛路,今煥新生。

兩個毗鄰的高新園區

迎來升級的,不僅僅是成渝高速公路。共建西部科學城,現在,成渝兩地的路徑越來越明晰。

去年4月,重慶高新區迎來升級,承接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的使命,其直管園範圍是西部(重慶)科學城核心區。從目前的規劃來看,西部(重慶)科學城東西橫跨5—15公里,南北縱貫80公里,國土空間規劃已初步完成。定位於“科學之城、創新高地”,將建設面向未來産業、未來生活、未來風景的未來之城。

西部(重慶)科學城範圍內共規劃佈局10條軌道線路,5條快線,5條普線,總長約288公里,未來將在此設立地鐵站。

成都,正以“一核四區”總體定位加快建設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由成都高新區打造、成都“四區”裏最年輕的未來科技城,于近日迎來道路建設重大節點——作為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配套道路之一,東一線道路及綜合管廊工程于7月底前完成全線半幅道路通車。

雙城打通的,不只是物理意義上的通道,更多無形的通道正實現共通融合。

今年5月,成都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和重慶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簽訂合作協議,推進兩區市場監管一體化合作,實現“重慶高新交資料,成都高新開公司”。截至目前,通過重慶成渝企業開辦綜合服務窗口發出去的異地執照,已有2家。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企業服務專區首席代表江夏説,隨著成渝交通一體化的不斷推進,成渝兩地市民的異地消費已變得越來越頻繁。未來成渝兩地高新區市場監管部門將探索消費投訴互通互調,消費公示互通互認,讓兩區互動從企業市場監管,落地到老百姓身邊。

落地天府新區的四川鯤鵬生態創新中心,和落地于重慶西永微電子産業園區的的鯤鵬計算産業生態重慶中心,也正在東西兩處架起支點,一邊是在5G、遊戲、智慧安防等領域發力的“四川鯤鵬”,一邊是著眼于製造業的“重慶鯤鵬”,致力於國産化和自主可控,鯤鵬展翅,成渝合力,要為世界提供第二算力。鯤鵬計算産業生態重慶中心副總經理馬淵説,雙城打造的是差異化的鯤鵬生態。未來,兩地鯤鵬生態將進行兩地聯動互動,希望在成渝合作大背景下,兩地企業要素參與進來,共同合作。

共繪成渝雙城美好圈

同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自由貿易試驗區核心區,成都高新區和重慶高新區,今年3月以來合作交流不斷深入,共繪一個圈。

今年3月、4月,成渝高新區分別召開“重慶高新區成都高新區共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第一次、第二次聯席會議”,簽署《重慶高新區成都高新區“雙區聯動”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戰略合作協議》。制定《重慶高新區成都高新區“雙區聯動”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工作方案》,提出雙方將通過實施“六個一”重點任務,共同推進西部科學城、成渝科創走廊、內陸自貿港等建設,合力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在市場共振方面,兩地簽訂協議,共同探索市場準入合作、安全監管、執法辦案等新機制,建立智慧檔案管理、查詢系統,聯網省市,實現兩地網上自助查詢企業註冊檔案,打造兩地“無證明城市”;在金融支撐方面,雙方共同發起設立總規模300億元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基金,推動兩地資本開展深層次多方位合作,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産業融合,促進優質企業雙城良性流動。在人才共用方面,雙方簽訂協議明確,將實現成渝高新區人社資訊“兩地通”、招聘求職“一點通”、養老保險待遇資格“就地認”、人才流動檔案辦理“零跑路”、社保卡“就近辦”。

此外,6月5日,重慶高新區公共服務局和成都高新區社會事業局在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用合作方面簽訂框架協議,就教育、衛生健康、民政、文化旅遊、退役軍人事務等公共服務領域合作達成一致共識,將攜手推動兩地公共服務事業聯動共建、協同共推和發展共用,助推西部科學城公共服務事業高品質發展。(彭祥萍、鐘茜妮

創業者很年輕是高新區發展的原動力

成都高新區

清晨的陽光輕柔地灑在永安湖上,四週的松樹林好似加了濾鏡一般在風中搖曳,早起的年輕人在環湖跑道上用晨練開啟了新的一天……

昨日,“雙城新發現”成都報道團來到成都高新區。32年前,成都高新區從城南神仙樹片區2.5平方公里的農田上開始精耕細作,如今已成長為中國最知名的國家級高新區之一。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作為推動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中堅力量的高新區,自然是身負重任,這也是報道團此行走進高新區的目的。

新經濟+大數據

成渝新産業看向同一個未來

永安湖城市森林公園在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內,新建的慢行步道與拔地而起的一棟棟大樓一樣,講述著這片土地的年輕。與這片土地同樣年輕的,還有成都近幾年大力發展的新經濟産業。

與全國很多城市都不一樣,成都市在2017年成立了成都市新經濟發展委員會,成都高新區新經濟發展局也應運而生。從此,數字經濟、智慧經濟、綠色經濟、創意經濟、流量經濟、共用經濟也成為成都高新區新的目標方向。

成都天府軟體園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蔡偉説:“成都的新經濟基因的確很深厚,這裡有充沛的新經濟人才,良好的新經濟文化土壤,豐富的新經濟應用場景。”這個成立了15年的軟體園,代表著中國軟體園發展的高度,他對自己的話還是很有自信的。

三年時間裏,成都獨角獸企業從0到6,新經濟企業從18萬家增至36.6萬家,獲得風險投資從40億元增至520億元,新經濟營業收入突破4000億元……

一座城市機構的設置,一定是隨著時代産業發展而升級的,這種升級也推動著産業的發展。新經濟發展委之於成都,就像大數據發展局之於重慶。雖然名字不同,卻是看見的同一個未來。

2018年,重慶開始大力實施以大數據智慧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同年11月,重慶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掛牌成立,重慶開始加速集聚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力數字經濟産業。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提出,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國家“兩中心”的定位,成為成渝産業攜手發展的目標,同時也讓敏銳的市場看到機遇。

去年8月,騰訊西南總部大廈在重慶啟用,今年8月,騰訊全國新文創總部落戶成都;前段時間,網易成都數字産業基地牽手成都高新區,就在9月9日,網易文創數字經濟産業園也將與重慶經開區簽約;還有阿裏、百度、愛奇藝等一批新經濟頭部企業,都將産業同時佈局在了雙城。

人才培養

讓年輕創業者成為産業發展原動力

“成都的産業發展速度很快,但是生活卻很閒適,所以很多年輕人才願意來,也願意留下來。”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給記者列了數字:2019年,成都高新區新登記企業共計5.5萬個股東,股東們平均年齡僅為36.3歲,20至30歲以下的股東佔比較上年提高4.19個百分點。“成都的創業者越來越年輕,這也是高新區産業發展的原動力。”

成都先導藥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是西南地區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李進對於人才的渴望更多。他説,成都出臺的産業生態圈人才計劃實施辦法等若干人才政策措施,讓企業在人才招引方面獲得了大力支援。“現在我們企業有省級人才10余個,成都高新區‘金熊貓計劃’人才1人,奠定了企業發展的根基。”

李進所説的“金熊貓計劃”,是成都高新區2018年推出的人才政策,對於全球頂尖創新創業團隊的科技成果轉化,最高可給予1億元資金支援,而對重點企業引進的符合要求的技能人才,還將給予每人每年最高5萬元獎勵。此外,落戶、融資理財、子女入學、醫療保障、政務服務等方面,“金熊貓”人才也有“綠色通道”。

重慶對於高新人才的渴望與成都一樣。近年來,重慶英才計劃、鴻雁計劃等人才政策,為重慶新經濟發展吸引了大批人才。

吸引人才的同時,從源頭培養人才也是重慶人才計劃的重要手段。在兩江新區協同創新區,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學院、比利時魯汶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20余個國內外知名科研院校和科研團隊集聚,將為重慶培養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新型人才。

採訪中,記者還得到了一個新消息。就在本月,四川省將向重慶派出第一批挂職交流幹部,成都高新區生物産業發展局功能區建設推進處副調研員黃榮澄就是其中一員。黃榮澄説,人才的互動交流,有利於成渝雙方更加了解發展的需求,“以前兩座城市競爭大於合作,如今是真正成為一家人了。”(張瀚祥、李舒)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8000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817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8063

廣告合作:0086-10-8882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