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兩江重慶首頁 頭條 要聞 經濟 交通 法治 公安 文化 旅遊 企業 招商 公益 健康 教育 房産 大數據 時評 政務聯播 視頻訪談 成渝經濟 網上直播 特別策劃 雙語資訊
  
  > 法治動態
人大代表賀恒揚:2019年重慶檢察機關辦理公益訴訟案超2千件
作者:金剛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6-15 08:53:29責編:

中國網5月22日訊 全國兩會期間,正義網推出“2020全國兩會訪談”,邀請代表委員,圍繞司法改革、公益訴訟、認罪認罰從寬等熱點話題線上交流。5月21日,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檢察院檢察長賀恒揚做客訪談,線上與網友交流。

image.png

25條貫徹措施的背後:

關於落實加強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

2020年3月,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這是繼2019年聽取審議公益訴訟工作專項報告後,立法機關為檢察公益訴訟工作持續健康發展提供的又一有力制度保障。

“檢察公益訴訟制度全面推開已有兩年多時間,但總的説來,檢察公益訴訟工作尚處於開局起步階段,在法律規範、制度設計等方面還有待完善。”5月21日,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賀恒揚在做客正義網“2020全國兩會訪談”時表示,立法機關的這一決定,是對檢察公益訴訟現行法律規範的有益補充完善,為重慶市公益訴訟工作行穩致遠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有利於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法律監督職能,全面保護公共利益。

賀恒揚説道,《決定》出臺後,重慶市檢察院黨組就迅速召開了會議,學習傳達決定內容,並制定了《關於貫徹落實<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的工作任務清單》。這個清單中,一共列出了7項25條貫徹措施。

“通過落實清單中的舉措,重慶市檢察機關統籌推進公益保護工作,使檢察公益訴訟更好地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治理,增強全社會的法治觀念,最大限度地保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賀恒揚説道。

拓展公益訴訟案件範圍

形成“4+1+5”監督新體系

“出臺《關於拓展公益訴訟案件範圍的指導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這是重慶市檢察機關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期待新要求的重要舉措。”賀恒揚介紹説。值得一提的是,《指導意見》是在全國範圍內首個拓展公益訴訟案件範圍的指導意見。  

筆者注意到,《指導意見》突出了五個重點領域,在辦理生態環境與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國有財産保護和英雄烈士權益保護“4+1”領域案件基礎上,重慶市檢察機關要在公共安全、網際網路公益保護、文化遺産和國家尊嚴保護、未成年人和婦女權利保護、消費者和投資者權利保護等5個領域進行積極探索。而這也標誌著,重慶檢察機關“4+1+5”公益訴訟十大重點領域監督體系的形成。  

“五個新領域的探索,是緊緊圍繞黨和政府中心工作展開的拓展,有助於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助推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公益保護難點、痛點問題,積極回應人民群眾關切,在更廣大的領域落實加強對法律實施監督的要求,積極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賀恒揚表示。  

同時,《指導意見》要求,通過辦案、巡查、受理舉報控告、“兩法銜接”等渠道,積極收集案件線索,積極在個案中探索,以案拓面,穩妥推進,在更多領域發揮公益保護作用。辦理“等”外案件,應當全面、客觀收集調取相關證據,充分發揮公益訴訟專業團隊作用,必要時聽取專家諮詢委員意見。嚴格依照相關程式辦案,認真執行上級院審批、備案制度。  

賀恒揚告訴筆者,在公共安全、文化遺産和國家尊嚴保護、未成年人和婦女權利保護、消費者和投資者權利保護等領域立案47件,發出檢察建議31份,收效良好。  

而讓賀恒揚印象最深的是,為維護公共安全助力打通“生命通道”,重慶市檢察院部署開展消防安全公益訴訟專項行動。“各分院、基層院積極落實,針對居民住宅小區消防設施缺失和佔用、堵塞、封閉消防通道影響消防安全的情形立案調查,共立案14件,發出檢察建議11份。”他説。

賀恒揚:加大司法保護

守住雙城經濟圈生態安全“紅線”

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要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態安全是紅線和底線。”賀恒揚表示。重慶市檢察機關將牢固樹立大局意識、擔當意識、服務意識,進一步加大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力度,以司法辦案的“互聯互通”實現生態環境的“共建共保”,為維護雙城經濟圈生態安全,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貢獻檢察力量。

在省市級協作層面,重慶市檢察院與四川省檢察院協商會簽了《加強檢察協作服務保障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意見》,而這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強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協作。不僅如此,重慶市檢察院第一分院與四川省廣安、廣元、南充、遂寧、資陽五市檢察院建立了嘉陵江川渝段首個全流域公益訴訟跨區域協作機制。重慶市檢察院第五分院與四川省瀘州市檢察院建立了長江跨界流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

在院際協作層面,重慶市榮昌區、大足區、合川區、梁平區檢察院已分別與臨近的四川省檢察機關建立了關於加強瀨溪河、渠江、明月江等跨界河流生態保護的檢察協作機制。”在川渝檢察協作機制的大框架下,其他與四川毗鄰的區縣檢察院也要主動加強對接,構建以長江為中心,以嘉陵江、涪江、渠江等主要支流為重點的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協作機制,統一執法司法標準,常態化聯合巡山、巡庫、巡河,開展工業廢物、畜禽養殖、農業面源、生活垃圾和污水等跨界污染專項治理,探索建立跨界生態補償機制等。”賀恒揚表示,以此形成共抓“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大保護的治理格局,共同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助推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  

在市內協作層面,賀恒揚告訴筆者,重慶市兩江地區檢察院已經牽頭與梁平區、墊江縣、長壽區檢察院建立了長江支流龍溪河流域檢察協作機制。重慶市嘉陵江流域的江北、沙坪壩、北碚、渝北、合川、潼南、銅梁7個區檢察院共同建立了嘉陵江流域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公益訴訟檢察跨區域協作機制。

“我們堅持把保護長江母親河、維護三峽庫區生態安全作為重中之重,進一步做實與生態環境、規劃和自然資源、應急管理等部門協作機制,充分運用批捕、起訴和生態環境公益訴訟職能,積極參與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長江保護修復、水源地保護、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等重點戰役,有效推動治理污水偷排直排亂排超標排、固危廢處置、侵佔岸線等問題。”賀恒揚説道。

扛起生態安全“上游責任”

助推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

賀恒揚表示,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是堅持和完善“中國之治”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完善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之後,做深、做實、做好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也就成了擺在重慶市檢察機關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重慶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最後一道關口,對長江中下游地區生態安全承擔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求深入抓好生態文明建設,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努力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

美麗願景已在眼前,檢察機關該如何作答?“建立健全生態環境公益保護機制。”在賀恒揚看來,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提綱挈領,能夠有效推動工作的開展。

2018年3月,重慶市檢察院在全市檢察機關部署開展了為期兩年的“保護長江母親河”公益訴訟專項行動,整治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的突出問題。專項行動成效顯著,兩年來立案1594件,向行政機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412件,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82件,法院已判決的72 件均支援檢察機關的訴訟請求。“可以説,專項行動為推動長江重慶段水質持續改善作出了積極貢獻,為實現‘一江碧水向東流’的目標提供了有力保障。”賀恒揚説道。

辦案之外,重慶市檢察機關還開展了工作機制的探索:建立保護長江母親河和三峽庫區生態安全的體制機制,制定服務保障重慶發揮“三個作用”“10條意見”,與長江上游省市建立跨區域協作機制,並在全國率先出臺《公益訴訟巡查工作辦法》,規範化常態化開展公益訴訟巡查活動。“我們還在合川、萬州分別建立漁業、林業司法保護示範基地,加大生態修復力度。”賀恒揚表示。

在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道路上,重慶市檢察機關也在進行著大刀闊斧的改革:經重慶市人大常委會批准設立了重慶市兩江地區人民檢察院,授權其管轄長江流域重慶段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行政公益訴訟案件。“這是一項在全國有影響的標誌性改革,具有里程碑意義。”賀恒揚告訴筆者。

為服務推進廣陽島片區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建設,重慶市檢察機關還在在兩江地區檢察院設立了廣陽島生態檢察官辦公室,要求兩江地區檢察院和廣陽島生態檢察官辦公室要“高站位謀劃、高標準建設、高品質運作、高效率協作”,努力把“實驗田”打造成“示範田”。

試點推行“長江生態檢察官”制度,建立“刑事+公益訴訟”的生態檢察官辦案模式,由生態檢察官行使刑事、公益訴訟檢察職能,綜合履行生態檢察職能……重慶市檢察機關的這一制度探索同樣獲得了重慶市委的高度肯定,重慶市委司改專項小組更是明確要求完善“長江生態檢察官”制度,並把“長江生態檢察官”制度列入經驗總結複製推廣計劃。

“一年來,重慶市檢察機關始終將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放在首要位置,自覺擔起守護長江生態安全的‘上游責任’,以有力的辦案行動助推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賀恒揚表示。

2019年,重慶市檢察機關共辦理公益訴訟案件2144件,其中生態環境領域公益訴訟案件1588件,佔總量的74%。如今的重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深入人心,“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的美景正在煥發新的風采。(金剛)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8000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817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8063

廣告合作:0086-10-8882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