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0年是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戰之年,也是實現殘疾人共同奔小康目標的關鍵之年。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殘疾人事業的重要論述,彰顯在黨的領導下廣大殘疾人這一最困難群體脫貧攻堅取得的成就和經驗,中國殘聯組織開展“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秋冬季主題宣傳活動。
中國網中國殘疾人頻道作為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重要外宣平臺,特策劃“2020年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網路專題,聚焦特殊困難群體,報道我國22個重點省(區、市)的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進展、特色經驗、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跡,講述貧困殘疾人脫貧解困的中國故事,向世界講述助殘脫貧的“中國方法”。
中國網訊(特約記者 王曉慧) “人説山西好風光,地肥水美五穀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呂梁……”這首經典傳唱的歌曲,已然成為山西的一個重要標簽。如今,這個人文薈萃、英才輩出的地方,通過自己的方式,“繡”出了脫貧攻堅的新畫卷。
其中,貧困殘疾人是脫貧攻堅戰中難啃的“硬骨頭”,這一特殊困難群體能否如期脫貧,關乎貧困殘疾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關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
記者從山西殘聯了解到,截至2020年6月,24.9萬名殘疾人納入低保,殘疾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率達97.4%,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全部納入城鄉低保範圍,實現了應保盡保。同時,基本上實現了“兩項補貼”、殘疾人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的全覆蓋。
同時,通過基層黨組織助殘扶貧工程,1.1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家庭得到産業扶持,通過實施教育救助項目,4920名殘疾人得到救助,基於多種舉措,全省18.76萬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到2019年底已脫貧18.47萬人,脫貧率為98.5%。
一項項數據、一個個成果,見證著三晉大地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的顯著成效。“十三五”收官在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勝利在望;“十四五”新篇待啟,中華民族將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作為中國扶貧開發重點省份之一,山西正在發生著巨變。
小小殘疾人證發揮大能量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規劃的全面收官之年。越是關鍵時刻,越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
思想有多深,實踐方能走多遠。多年來,山西省殘聯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和中國殘聯工作要求,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牢牢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這一任務目標,緊盯堅中之堅、難中之難,堅持標準、咬定目標、盡銳出戰,按照“問需響應、精準施策、政策聯動、持續幫扶、激發動能、社會動員、長效鞏固”七措並舉的脫貧工作思路,紮實推進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向“貧困的最後堡壘”發起猛攻。
據記者了解,山西殘聯以一張殘疾人證為中心,建立了殘疾人需求與服務基礎數據系統,為殘疾人送政策、送崗位、做服務。
“到府給我們做鑒定,對我們這些出不了門的人來説方便多了!”太原尖草坪區馬頭水鄉橫嶺村70多歲的趙大爺癱瘓多年,由老伴照顧,前幾天,區殘聯工作人員到府服務,幫助老人到府鑒定辦理殘疾人證。
圍繞一張殘疾人證,紮實做好精準扶貧工作,山西省殘聯建立起與扶貧、教育、衛健等部門的貧困殘疾人數據資訊動態比對共用機制,建立重點、難點督查工作制度,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數據準,確保殘疾人與殘聯業務無縫對接,殘疾人政策不斷檔。
2015年以來,山西省殘聯積極協調財政部門投入資金7800多萬元,讓居家托養服務能夠從“照看一個人、致貧一家人、拖累一群人”向“托養一個人、解放一家人、和諧一方人”轉變,共計為3萬多名殘疾人提供了托養服務。同時,將殘疾預防重點干預和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服務連續四年納入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2018年該項目惠及5.5萬人,2019年為6.9萬人,精準康復服務行動為15.2萬名殘疾人提供基本康復服務,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基本輔助器具適配率也實現了95%以上的目標,將溫暖送到了殘疾人的心中,使行動不便的殘疾人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愛和溫暖。
此外,山西省殘聯還積極協調教育部門、財政部門加大專項教育資金投入,擴充專職殘疾人師資力量,做好貧困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工作。2017—2019年,1441名殘疾學生被高等院校錄取,1543名貧困殘疾大學生、殘疾人家庭子女大學生和2400多名學齡前在園殘疾兒童得到了資助。通過對殘疾學生的學術指導、職業規劃及社交能力上的服務和支援,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掌握就業和融入社會的技能。讓殘疾考生上學之路更加平坦。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面對殘疾人需求存在明顯的個性化、多元化特點,通過一張小小的殘疾人證,山西多措並舉,不斷提升殘疾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産業扶貧促進貧困殘疾人夯實增收
山西省地處黃土高原,地貌類型複雜多樣,溝壑縱橫、地塊破碎,受自然條件限制,農業發展在全國中處於弱勢地位。然而,通過近幾年因地制宜的發展,山西省以雜糧為主的糧食産業、幹鮮果業、畜牧業、蔬菜業為主的農業優勢産業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為殘疾人産業扶貧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基礎。
武鄉縣蟠龍鎮老凹村是省殘聯定點幫扶村,全村由5個自然村組成,是一個純農業村,種植的主要農作物有玉米和穀子,生存環境惡劣、貧困面積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曾是武鄉縣過去多年的寫照。如今,在山西省殘聯的幫扶下,這裡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
2018年,在當地黨委、政府和殘聯的幫助下,老凹村40余戶村民通過移民搬遷住上新房。點點滴滴係民生,一枝一葉總關情,在移民搬遷過程中,省殘聯根據實際,積極進行産業扶貧行動,用産業“扶”出致富路。
老凹村是武鄉周邊有名的手工掛麵村,村民的祖輩就開始了手工掛麵的加工,為了打破掛麵生産“多小散弱”的格局,山西省殘聯支援建設了老凹村手工掛麵廠,由村民合作經營,對加工流程、銷售渠道等做了全面拓展,並通過網際網路等手段進行銷售。
42歲的張莎,肢體二級殘疾,全家五口人。2018年全家搬進新房,三個孩子全部享受教育補助,同時,享有産業扶貧等相關福利,年收入可達3萬餘元。
在實際幫扶過程中,根據殘疾人的家庭狀況、勞動能力和創業願望進行分類,然後在自願協商的基礎上採取不同的幫扶模式進行扶持。産業扶貧貴在精準,幾年來,山西省殘聯通過生態牧養雞、連翹種植、油用牡丹、雙孢菇種植等特色産業,在改善了移民戶生産生活環境的同時也為移民戶提供了就業崗位,2019年,幫扶村武鄉縣老凹村、祥良村均實現整體脫貧,全村每人平均收入達到5000余元。
除了在原有扶貧産業的基礎上創新工作模式、加強轉化能力外,山西還因地制宜拓展了更多的扶貧項目。
三箱優質蜜蜂能幹啥?山西省太原市陽曲縣貧困殘疾人的回答是:能讓一個貧困殘疾人從此脫貧,走上脫貧致富路。家住陽曲縣黃寨鎮城晉驛村的建檔立卡戶李改香身有殘疾,因身體條件一度對脫貧不抱希望。2017年4月,李改香與同村7位貧困殘疾人免費領到縣殘聯扶持的21箱優良蜂群,零投入起步互助養蜂,僅僅一個月就靠搖出的蜂蜜獲利。在逐漸積累了經驗後,李改香又代養了別人家的兩箱,一年下來産蜜150公斤、繁殖蜂群10箱,全年收入達到了1.6萬元,頭一年就嘗到了養蜜蜂脫貧致富的甜頭。
據記者了解,在陽曲縣,像李改香一樣靠養蜂賺錢的貧困殘疾人還有161位。從2016年起,陽曲縣在省、市各級殘聯和陽曲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援下,立足縣域自然條件和殘疾人自身特點,因地制宜發展養蜂業,從而探索出當年見效、持續穩定的針對殘疾人貧困戶的“甜蜜”扶貧之路。
沒有等來的輝煌,只有拼來的精彩!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山西將繼續用行動和成果踐行初心使命,挽起全部殘疾人的臂膀,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共用全面小康的溫暖陽光。
相關閱讀:
93%貧困殘疾人的夢想照進現實:江西省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年投入8000多萬專項資金,36萬貧困殘疾人脫貧:陜西省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脫貧比例高達96.9%:安徽省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脫貧路上,殘疾貧困戶一個都不能少:寧夏回族自治區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