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新聞資訊

年投入8000多萬專項資金,36萬貧困殘疾人脫貧:陜西省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發佈時間: 2020-11-09 11:27:26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王曉慧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分享到:0

編者按:2020年是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戰之年,也是實現殘疾人共同奔小康目標的關鍵之年。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殘疾人事業的重要論述,彰顯在黨的領導下廣大殘疾人這一最困難群體脫貧攻堅取得的成就和經驗,中國殘聯組織開展“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秋冬季主題宣傳活動。

中國網中國殘疾人頻道作為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重要外宣平臺,特策劃“2020年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網路專題,聚焦特殊困難群體,報道我國22個重點省(區、市)的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進展、特色經驗、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跡,講述貧困殘疾人脫貧解困的中國故事,向世界講述助殘脫貧的“中國方法”。

中國網訊(特約記者:王曉慧)  漫天的黃土、低矮的窯洞、頭上裹著白羊肚毛巾在黃土高坡上放羊的老漢……提到陜西,大家腦海裏大多會閃現這樣的情景。陜西大部分地區地處黃土高原,卻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歷史上曾經有多個王朝在此建都,可見是一塊風水寶地,隨著脫貧攻堅的全面開戰,黃土高原也正在發生著變化,經濟發展和人民的生活水準也開始穩固增長,其中,貧困殘疾人的脫貧成效顯著。

記者從陜西殘聯了解到,2014年,全省的貧困殘疾人為37.7萬戶、43.3萬人,截止到2019年底,該數據降至5.7萬戶、6.6萬人。目前,各地正在進行退出認定工作,從進展情況看,貧困殘疾人“兩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飲水已基本實現,將如期全部實現脫貧。

讓36.7萬貧困殘疾人實現脫貧,對於每一個貧困戶、貧困村、貧困縣而言,這都是一場艱苦的較量。陜西為此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最終確保小康路上不落下一個老鄉。

多種産業幫扶模式捆綁脫貧

深秋的陜西,剛剛掰下的玉米鋪滿山坡、壓滿枝頭的洛川蘋果等待採摘,成群的牛羊在谷底吃草……偶爾有鳥兒從地裏突然飛起,燦爛的陽光透過純凈的空氣,照亮了三秦大地。一些陡坡上無法生長樹和草,裸露出的黃土,才把思緒拉回到這是黃土高原的現實。

早在2017年,陜西省殘聯、省扶貧辦等23個部門共同制定出臺了《陜西省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行動計劃(2016-2020年)》,確保到2020年,穩定實現貧困殘疾人及其家庭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康復服務、家庭無障礙改造覆蓋面有效擴大,確保現行標準下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如期實現脫貧。

如今的陜西,已將“黃土地”變成了“金土地”。其中,多種産業幫扶效果顯著。

産業扶貧是提高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的根本舉措,也是拔掉“窮根”,實現穩定脫貧的必由之路,是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根本之舉。多年來,陜西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自然資源為基礎,圍繞“戶有增收産業,村有集體經濟”目標,大力發展扶貧特色産業,積極培育各類帶貧益貧新型市場經營主體,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image.png

楊芝平喂雞

55歲的楊芝平,家住延安市甘泉縣勞山鄉蘆莊村,身患小兒麻痹症,其妻子在女兒5歲時因病去世,如今,女兒已經15歲,與他一起同住的還有股骨頭壞死多年的老母親,家裏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了撐起這個家,楊芝平學習了養雞的技術,早年間,在家養殖肉雞。不過,相比蛋雞而言,養殖肉雞的勞動強度更大。

“肉雞能吃能拉,每天不光要多次喂食,還要保障每週至少一次的清理雞糞,我的腿根本就使不上勁兒,更愁人的是,肉雞的銷售渠道問題。”楊芝平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那時候,每過幾天,他都要開著電動蹦蹦車去很遠的集市上賣肉雞,但是,銷量一直不穩定。

2018年,作為陜西省殘疾人扶貧示範基地的延安勞山雞業有限責任公司,送給楊芝平20隻蛋雞,並且承諾按照高於市場價的價格回收雞蛋,這讓楊芝平看到了希望。當年,他就個人出資,將蛋雞的養殖規模擴大到了500隻,如今,楊芝平單靠賣雞蛋的凈收入就達到4萬餘元。

image.png

陜西省殘疾人扶貧示範基地—延安勞山雞業有限責任公司的養殖車間

延安勞山雞業有限責任公司位於陜西省延安市甘泉縣勞山鄉勞山村,是集養殖、蛋品加工等為一體的企業。總經理常東平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公司從2012年起就開始配合甘泉縣殘聯開展扶殘助殘活動,吸納殘疾人就業,通過培訓提高殘疾人養殖技術,讓殘疾人養殖戶自食其力逐步增收。九年來,累計給1475戶(次)殘疾人贈送雞籠1475條,蛋雞苗26600隻,累計投入資金70.15萬元。

據了解,除了這種“公司+基地+貧困戶”的産業幫扶模式,陜西省扶貧項目的幫扶方式,還有通過“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産業大戶+基地+貧困戶”等互惠聯營模式,切實將真正需要幫扶的貧困殘疾人納入到項目實施中。

記者從陜西殘聯了解到,脫貧攻堅戰以來,陜西省分別出臺了“深度貧困地區貧困殘疾人陽光增收”“農村殘疾人電子商務扶貧”等政策,陽光增收每戶扶持5000元,每年扶持4260戶,電商扶貧每人扶持10000元,每年扶持500人;年度建設30個扶貧示範基地,輻射帶動1500名殘疾人增收,其中,今年投入增至1200萬元,建設60個扶貧示範基地,輻射帶動1800多名殘疾人增收脫貧。

多個部門協調聯動形成聚合效應

近年來,陜西殘聯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的實施意見》《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意見》精神,始終把殘疾人脫貧攻堅作為殘聯工作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主動納入全省工作大局,每年投入8000多萬元專項用於助殘脫貧,同時,加大了各部門之間的協調聯動,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在就業扶貧方面,陜西殘聯會同省扶貧辦、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陜西供銷合作總社下發通知,明確優先納入、優先安排有勞動能力的農村貧困殘疾人及其家庭成員就業、從業,明確簽訂扶貧協議的企業、聯合社(專業社)要安置農村貧困殘疾人比例不低於應安置貧困戶總數的20%;對有能力和願望的貧困殘疾人開展免費電子商務培訓、創業孵化、合作對接和就業推薦。

image.png

楊健夫妻倆在上翟莊殘疾人就業基地勞作

57歲的楊健,家住陜西省延安市黃陵縣阿黨鎮上翟莊村,患有精神疾病多年;54歲的妻子劉淑玲,腿腳不是很靈便,重一些的農活基本做不了,家裏一度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村裏成立了澤豐潤子實業有限公司上翟莊殘疾人就業基地,楊健和妻子雙雙被安置到此就業,每人每月均有1580元的收入。

記者採訪到楊健時,隔著他厚厚的眼鏡片,都能感受到他滿眼的幸福,“單單在就業基地的收入,我們兩口子每月就有3000多塊錢,再加上國家給的各種補貼,每年的收入接近4萬塊錢。”他説。

如今,每天一大早,楊健就開著他的電動蹦蹦車,載著妻子直奔就業基地,路程不過5分鐘的時間。

此外,在兜底保障方面,陜西省針對接受扶貧開發項目取得收入尚不穩定、但已不符合低保條件的殘疾人家庭,在繼續享受12個月低保的基礎上,還可適度延長時限。同時,陜西殘聯會同省財政廳開展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項目和助力脫貧攻堅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行動,每年對5000—10000戶貧困殘疾人家庭進行無障礙改造,目前已累計改造2.9萬多戶。而為了開展貧困重度殘疾人托養照護和助力脫貧攻堅集中托養行動,陜西省財政每年投入2500萬元,以建檔立卡貧困重度殘疾人為重點,對1.2萬人次重度殘疾人給予托養照護服務,對1250人次貧困重度殘疾人給予集中托養照護,解放了家庭生産力,緩解了家庭支出和長期照護負擔。

在教育扶貧方面,陜西殘聯會同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扶貧辦制定相關辦法,自2016年秋季學期起,免除公辦普通高中非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學雜費;在結對幫扶方面,陜西殘聯會同省委組織部印發相關通知,明確農村基層黨組織按照年度幫扶貧困殘疾人戶數不低於總數25%的標準,開展助殘脫貧工作。

“十三五”至今,經過陜西各部門的協調聯動,形成了聚合效應,最終實現了36.7萬貧困殘疾人脫貧。


相關閱讀:

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脫貧比例高達96.9%:安徽省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鯤鵬擊浪從茲始:湖南省殘疾人聯合會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脫貧路上,殘疾貧困戶一個都不能少:寧夏回族自治區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共謀脫貧計致富碩果香:甘肅省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多措並舉齊發力凝心共築小康夢:廣西壯族自治區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人民至上浴火重生奔小康:湖北省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吉林省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河南省精準幫扶殘疾人脫貧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