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新聞資訊

“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河南省精準幫扶殘疾人脫貧紀實

發佈時間: 2020-08-31 09:46:07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分享到:0

編者按:2020年是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戰之年,也是實現殘疾人共同奔小康目標的關鍵之年。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殘疾人事業的重要論述,彰顯在黨的領導下廣大殘疾人這一最困難群體脫貧攻堅取得的成就和經驗,中國殘聯組織開展“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秋冬季主題宣傳活動。

中國網中國殘疾人頻道作為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重要外宣平臺,特策劃“2020年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網路專題,聚焦特殊困難群體,報道我國22個重點省(區、市)的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進展、特色經驗、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跡,講述貧困殘疾人脫貧解困的中國故事,向世界講述助殘脫貧的“中國方法”。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

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河南省委省政府加快實施扶貧助殘行動,統籌協調推進,凝聚攻堅合力,科學精準施策,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交出了亮眼成績單。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又帶來了新的挑戰。作為殘疾人口大省,帶領貧困殘疾人脫貧奔小康,河南必須用非常之力,竟非常之功。

戰“疫”不鬆勁,戰貧不停步。河南如火如荼的脫貧戰場上,700多萬殘疾人,與億萬中原兒女一道,勠力同心、攻堅克難,朝著全面小康的目標奮進。

頂層設計破解難題

擺脫貧困,對於商水縣練集鎮中楊莊村村民靳玉蓮一家來説,曾經是遙不可及的。75歲的靳玉蓮,因偏癱造成重度肢體殘疾,長期臥床。76歲的丈夫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病,勞動能力很弱。只有48歲的兒子在外打短工,補貼家用。

2016年,練集鎮政府給靳玉蓮家送來4隻品種羊,鼓勵開展家庭養殖。河南省殘聯定點幫扶中楊莊村後,協調扶持政策,發動機關黨員幹部捐款,對靳玉蓮家院內進行無障礙改造,實施了“六改一增”,修建了高標準羊圈。如今,靳玉蓮家的羊已從最初的4隻增加到30多只。

“去年年底,省殘聯扶貧幹部幫助賣了2隻成羊,就掙了5000多元。”靳玉蓮高興地説,一家人享受低保、殘疾人"兩項補貼"等扶貧政策,還參與産業扶貧分紅項目,已經實現脫貧,“現在家裏的羊越來越多,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也越來越足。”

貧困殘疾人作為貧困人口中貧困程度最深、扶持難度最大、返貧率最高的特殊困難群體,是脫貧攻堅的“難中之難”“堅中之堅”。靳玉蓮這樣的貧困殘疾人,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

河南省委省政府把貧困殘疾人脫貧致富納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局統籌推進,在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實施意見中,專門就開展扶貧助殘行動進行安排部署。

全力備戰殘疾人脫貧攻堅決勝“大考”,河南省成立扶貧助殘行動指揮部,副省長、省殘聯主席戴柏華任指揮長。戴柏華經常深入基層開展專題調研,統籌協調各成員單位資源,凝聚合力精準攻堅,推動全省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向縱深發展。

“照看一個人,拖累一群人,致貧一家人”,曾是重度殘疾人家庭的真實寫照。上蔡縣探索建立“縣級統籌、鄉村實施、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模式,有效破解重度殘疾人貧困家庭只能“輸血式”扶貧難以“造血式”脫貧的老大難問題,啃下了脫貧攻堅中的一塊“硬骨頭”。

一場車禍,奪去丈夫的雙腿,也讓上蔡縣大路李鄉栗莊村村民朱燦一家陷入困境。“丈夫住進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吃住全包。我當護工,照顧他和其他殘疾人,每月還能掙2000多元。”説起生活的改變,朱燦臉上滿是笑容。

“托養一個人,解放一群人,致富一家人。”上蔡縣“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模式”獲得“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被國務院扶貧辦推薦為“全球減貧案例”。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上蔡縣“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模式”被作為中國脫貧攻堅進程中社會保障兜底典型經驗向各國政要及參會客商展示。

2017年年底,河南省委省政府在駐馬店召開全省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現場會,全省推廣“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模式”。當前,全省由政府主導的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機構達到592個,托養重度殘疾人12752人。

農村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僅是縮影。近年來,河南省不斷完善貧困殘疾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頂層設計,把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社會保障等業務領域的重要措施和項目納入全省相關規劃,各項助殘扶貧政策措施不斷落實落地,貧困殘疾人家庭的生活越過越好。

部門協作合力攻堅

唐河縣大河屯鎮馬莊寨村村民李喜柱家顯眼位置,挂著一張紅色的脫貧光榮證。這是去年年底從村委會領到證書後,李喜柱特意讓母親挂在墻上的。“甩掉‘窮帽’,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李喜柱激動地説,“我能順利脫貧離不開國家的好政策啊!”

李喜柱自幼雙目失明、雙腿殘疾,享受殘疾人“兩項補貼”,每月領取120元;80多歲的父母患有慢性疾病,享受縣醫保6次報銷,日常用藥可以報銷95%;侄女享受的小額貸款入股合作社,每年分紅3000元。此外,李喜柱全家每月發放低保680元、“糧倉分紅”每年2000元……

“14項行業類幫扶政策和5項産業就業幫扶政策累計起來,喜柱家每年有5萬多元的純收入。再加上他本人修車每月能掙2000元,全家收入遠遠超過了脫貧標準。”李喜柱的責任幫扶人王建松説。

2020“全面小康”的腳步漸行漸近,帶領貧困殘疾人脫貧奔小康,時間緊、任務重,需更多部門協同作戰,齊抓共管。河南省殘聯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聯合扶貧助殘行動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堅持普惠政策抓優先、特惠政策抓精準,下足“繡花”工夫,將各項幫扶政策落地落實——

基本生活有“兜底”。民政部門牽頭,發揮低保、殘疾人“兩項補貼”、特困人員救助等“兜底”保障政策優勢,解決殘疾人扶貧工作“最後一公里”問題,讓貧困殘疾人不為基本生活發愁。目前,全省93萬餘名殘疾人享受農村低保,7.1萬殘疾人納入救助供養,92多萬人享受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117多萬人享受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

看病吃藥不發愁。曾經看病難、看病貴讓部分殘疾人看不起病、不敢看病,導致因病致殘、因殘返貧現象較為嚴重。醫療保障部門牽頭,推動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基本醫療保險全覆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大病補充保險等各項醫保扶貧政策,以及城鄉醫療救助,有效解決了殘疾人看不起病的難題。就醫綠色通道、惠民病房、“一站式”就醫結算等服務,讓殘疾人看病更加便利。

讀書學習有學校。教育是促進殘疾人平等參與共用的起點,促進機會均等必先從教育抓起。教育部門牽頭,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採取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特殊教育學校就讀、送教到府服務等形式,落實“一人一案”,做好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教育安置。如今,越來越多的殘疾孩子走進校園,通過讀書打開了一扇“融入”之門。

政策分紅有收入。方城縣獨樹鎮白石咀村貧困戶劉國幸年過半百,妻子患有精神疾病,兩個孩子在上學,全家靠低保和殘疾人補貼過日子。“光伏發電”政策落地後,劉國幸家有了穩定分紅,並靠這些收入購買幾頭豬仔,發展家庭養殖,日子越過越有奔頭。財政部門牽頭,因地制宜開展資産收益扶貧工作,將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相關涉農資金在産業扶貧項目中形成的資産收益權,優先量化分配給殘疾人貧困戶,助力他們增收致富。

一項項擲地有聲的惠民政策,推動全省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全面開展,補齊了民生兜底短板,殘疾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越來越多殘疾人實現了生活和事業的夢想。

暖心服務精準解困

作為河南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省殘聯堅持精準方略,突出抓好殘疾人康復服務、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和殘疾人證辦理等專責任務落實,用暖心服務,幫助殘疾人脫貧解困。

“兩個好朋友,手握手,你背背我,我背背你……”河南省康復教育研究中心,智力康復科教師申曉倩通過微信群進行康復知識網路授課,讓孩子們在家也能“享康復”。

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時不中斷殘疾兒童康復訓練,河南省康復教育研究中心積極開展“線上康復”服務,通過微信群進行線上公益課堂直播,開展語音實時教學、視頻錄播教學、線上互動教學,為“折翼小天使們”保駕護航。

疫情暴發後,全省各級殘聯組織黨員幹部堅守崗位,衝鋒在前,讓廣大殘疾人“宅”家安心、戰“疫”同心、康復順心。寶豐縣石橋鎮殘聯組織全鎮28個村殘疾人專職委員,為420位貧困殘疾人建立動態幫扶臺賬,累計提供到府隨訪4000余次。駐馬店市殘聯15名黨員幹部組成黨員志願服務隊,配合社區工作人員做好轄區內疫情檢測點工作。“人人都在為疫情防控而奮戰,咱雖是殘疾人,但也是一名黨員,非常時期更應該衝鋒在前。”駐馬店市殘聯理事長張銀良説。

0~6歲是兒童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殘疾兒童康復黃金期。河南省連續多年將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列為重點民生實事,為全省符合條件的殘疾兒童和孤獨症兒童提供康復救助。為3.8萬名0-6歲殘疾兒童提供了康復救助服務,其中建檔立卡及貧困家庭殘疾兒童5252人,河南省殘聯被河南省政府表彰為2019年重點民生實事工作先進單位。

加大貧困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服務,建立輔助器具適配服務月通報制度,組織輔助器具適配技術小組,深入基層,為86.8萬人(次)提供輔助器具適配服務,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15.2萬名,重新點燃生活的希望;2500多名貧困家庭聽障兒童裝上了“耳蝸”,能夠聆聽世界的美好……河南省持續完善殘疾康復救助體系,越來越多殘疾人得到精準康復服務。鶴壁市山城區中石林村村民王江濤感激地説:“黨的政策真是好!免費配送輪椅,還幫助我在社區康復中心做訓練,身體恢復越來越好。”

走進新縣千斤鄉戴灣村,盲道覆蓋了幾乎所有道路,村部所有有臺階和門檻的地方都增加了緩坡,讓殘疾人無障礙通行。戴灣村45歲的聶桂萍因病致左腿和左手殘疾,好強的她怕麻煩家人,以前不怎麼到廣場上活動。現在只要天氣好,她就自己出去轉轉,心情也變好起來。

“有米難做飯,有路難出門,有水難洗澡,內急難如廁”這些尷尬問題,曾是重度殘疾人面臨的現實問題。通過家庭無障礙改造,越來越多像聶桂萍這樣的殘疾人,開始自立生活,走出家門,甚至走向社會。

河南省殘聯積極推動將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納入鄉村振興戰略,根據殘疾人的實際需求,實行“一戶一設計”個性化服務,為殘疾人家庭修建輪椅坡道、改造坐便器、安裝室內外扶手等。在全國率先印發通知,明確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與住建部門危房改造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

近三年,河南省共為19.8萬多戶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家庭實施無障礙改造。去年全年改造貧困殘疾人家庭危房6224戶,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清零目標。

在濟源軹城鎮良安新村,當得知村民楊小西的殘疾人證到期後,村裏的殘疾人專職委員李粉紅就帶著楊小西來到村便民服務中心,在自助終端機上申請換證。這樣的服務,讓楊小西十分感慨:“以前辦證要來回跑鎮裏多趟,現在拿著身份證、戶口本、照片,足不出村就辦好了,少跑很多冤枉路。”

“一網通辦”“最多跑一次”,河南省加快為殘疾人辦證提供精準便捷服務,讓資訊多跑路,讓殘疾群眾少跑腿甚至不跑腿。疫情暴發後,各地殘聯組織還紛紛提供到府巡迴辦證、全程代辦到府送證等服務,實現殘疾人辦事不出門,服務零距離,為殘疾人證辦理打開“方便之門”。

目前,全省實現建檔立卡殘疾人在自願申請條件下殘疾人證應辦盡辦,全省持證殘疾人283.1多萬人,為保證殘疾人享受各項優惠政策奠定堅實基礎。

匯聚力量同奔小康

曾擔心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失業的滑縣萬古鎮新莊村殘疾人李曉春,最近在家裏實現復工,給當地一家衣帽企業包裝手套,有著滿意的收入。李曉春笑言:“不用出門,只負責來料加工,一天掙四五十元,能顧住家裏的日常開支。”

今年29歲的李曉春因小兒麻痹症造成殘疾,行動不便的她一直靠打零工貼補家用。在滑縣殘聯等單位的幫助下,李曉春到當地一家服裝企業工作,生活漸漸有了起色。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企業春節後一直停産,這可把李曉春急壞了。

3月份企業復工後,雖然訂單少了,但當地愛心企業家儘量照顧殘疾人復工。為降低人員聚集,企業還把機器拉到李曉春等殘疾人家中,讓她們足不出戶就能工作。李曉春動情地説:“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能夠自食其力、掙錢養家,感到很快樂,找回了生活的自信。”

殘健融合、共建共用。殘障人士是社會大家庭的平等一員,全省各地愛心企業紛紛行動,為更多的殘疾人提供就業機會,讓他們在不同的平凡崗位上綻放精彩。孟州市掌櫃食品有限公司長期招收有殘疾的工人,最近又專門設立48個殘疾人崗位,讓殘疾人在家門口就業。該公司總經理助理喬麗娟説:“我們把勞動強度較低的工位,優先安排給殘疾人等困難群體。”

社區黨員幹部為殘疾人送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資,社工志願者為行動不便的殘疾人送菜面油等生活物資……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中原大地處處活躍著公益慈善組織幫扶殘疾人的身影。全省各級殘聯組織按照“融合、聯合、配合、聚合”的工作思路,推動形成關愛殘疾人、關心殘疾人事業的良好社會風尚,為殘疾人脫貧致富匯聚強大正能量。

幫扶拉一把,自己也要“站起來”。全省各級殘聯組織注重扶智扶志,幫扶和引導廣大殘疾人自強自立,通過辛勤勞動改變自身命運。

“政策這麼好,幹部這麼上心,自己不能靠著墻根曬太陽。”去年6月20日,在鄭州舉辦的全國殘疾人脫貧和助殘扶貧先進事跡巡迴報告會上,嵩縣黃莊鄉三合村脫貧戶張嵩現以自己的親身經歷,鼓勵全省殘疾人努力拼搏,奮鬥美好人生。

少年時的一次意外,讓張嵩現失去了右腿。“身殘,心不能殘。”有點文化、頭腦靈活的張嵩現,早些年開過小賣部、裁縫鋪,雖然生活貧困,但他奮鬥的腳步一刻沒有停歇。依託山裏好生態,他又自學養土蜂,受益於到戶增收政策,養殖規模迅速擴大。2018年張嵩現不僅摘掉貧困帽,還註冊了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50多戶貧困戶增收致富。

黨的政策好,自己加油幹,這幾年張嵩現的喜事連連。不僅搬遷到了新房子,還娶上了媳婦。“趕上了新時代,讓俺脫貧致富,現在幸福的生活比蜜還甜!”張嵩現説。

滎陽市汜水鎮新溝村“無臂羊館”曹建新,三退低保,在村西頭廢窯洞養羊致富,並帶領著更多貧困群眾致富,用拼搏人生書寫永不向命運屈服的傳奇;桐柏縣埠江鎮付樓村“獨臂支書”李健,不僅自己通過種植香菇和蔬菜一舉摘掉貧困戶的帽子,還幫助貧困戶和村民種植香菇實現脫貧致富;盧氏縣瓦窯溝鄉觀溝村單腿雙拐貧困戶楊書春,放棄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照顧,自強自立種香菇、養黑豬脫貧致富……

“靠勞動脫貧最光榮。”在黨和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援下,河南越來越多的殘疾人,立起奮鬥之志,補齊“精神短板”,自力更生、苦幹實幹,甩掉“窮帽子”,奔向幸福路,成了脫貧攻堅戰場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扶貧助殘,決勝小康。在河南脫貧奔小康的道路上,廣大殘疾人既是受益者、奮鬥者,也是建設者、貢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