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更大力度激發經營主體活力

發佈時間:2023-04-14 來源:中國網商務頻道 作者:商聞 責任編輯:常玉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市場規模大幅拓展、市場結構持續優化、市場環境日益改善,各類經營主體蓬勃發展,有力支撐了我國經濟總量的穩定增長和國家綜合實力的整體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高品質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4月13日,國務院新聞辦就“激發市場活力夯實高品質發展基礎”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有關負責人就個體經濟、反壟斷、食品安全等熱點話題答記者問。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羅文表示,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做好經濟工作尤為重要。市場監管部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充分發揮貼近市場、貼近經營主體的優勢,進一步優化監管理念、完善制度機制、創新思路舉措,更大力度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為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築牢堅實基礎。

談個體經濟

針對個體工商戶實施分型分類培育試點

個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産業鏈供應鏈消費鏈的“毛細血管”和市場的“神經末梢”,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最直接的服務者。在新發展格局下,數以億計的個體工商戶發揮著就業蓄水池、社會穩定器、共同富裕生力軍的重要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和國家的鼓勵、支援、引導下,我國個體工商戶實現蓬勃發展,從2013年的4000多萬戶增長到目前的1.16億戶,在吸納和穩定就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強市場活力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羅文説。

羅文同時指出,個體工商戶是以個人和家庭為單位從事經營活動,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市場競爭力不強,特別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和疫情衝擊下,個體工商戶的生存發展仍面臨諸多困難,是在市場經濟大潮中需要倍加呵護的一類經營主體。

羅文表示,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大幫扶支援力度,促進個體工商戶健康發展。一是落實好《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條例》,要充分發揮部際聯席會議機製作用,會同有關部門在社保、稅費等方面積極研究支援政策,繼續辦好“全國個體工商戶服務月”等活動,為個體工商戶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援和幫助。

二是實施好分型分類培育試點。要針對個體工商戶“生存型”、“成長型”和“發展型”三種不同類型,以及“名特優新”四個不同類別,實施有針對性地培育和科學精準幫扶。同時,也要加強調查研究和監測分析,不斷提高服務水準。

三是用好個體工商戶服務平臺。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參與、社會共用,整合各方資源,為廣大個體工商戶提供創業培訓、招聘用工、法律政策等各項資訊服務,擴大政策知曉度和惠及面,幫助廣大個體工商戶更好發揮優勢、融入市場。

四是抓好“小個專”黨建工作。要探索加強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的建設,將黨建工作融入監管服務全過程,尤其是要推動市場監管所黨建工作指導站應建盡建,以高品質黨建推動個體工商戶高品質發展。

談標準引領

大力推進標準供給由政府主導向政府與市場並重轉變

標準引領是一個國家高品質發展、參與高品質競爭的重要標誌。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光是産品的競爭,更重要的是標準的競爭。標準作為重要的基礎性制度,它和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共同構成國家的品質基礎設施,因此標準也是支撐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技術力量。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田世宏表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標準化工作,專門出臺《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對我國標準化事業中長期發展作出全面部署。市場監管總局始終把標準化工作作為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關鍵性任務,會同相關部門和各地方,不斷完善統一、權威、高效的標準化管理體制機制,加快構建結構優化、先進合理、國際相容的標準體系,助力高技術創新、促進高水準開放、引領高品質發展。

談及完善標準供給結構,田世宏提到,推動標準供給從政府主導向政府與市場並重轉變,既要堅持標準的公益屬性,加強政府引導與管理;又要鼓勵企業和社會積極參與,為市場自主制定標準留出發展空間。

田世宏介紹,目前,我國已發佈國家標準4.3萬項,備案行業標準7.8萬項、地方標準6.2萬項,自我聲明公開團體標準5.3萬項、企業標準270多萬項,代表技術一流、管理先進、效益顯著的企業標準“領跑者”達到3200余項,“市場驅動、政府引導、企業為主、社會參與、開放融合的標準化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同時,還要加快全域標準化建設。市場監管總局廣泛開展“標準化+”行動,農業標準數量已經達到近萬項,農業標準化生産普及率超過30%。工業標準不斷提檔升級,重點裝備製造、新一代資訊技術等領域國際標準轉化率超過90%,主要消費品標準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達到95%。服務業標準體系持續完善,新發佈服務類國家標準同比增長12%。社會建設標準化工作有效開展,基本覆蓋行政管理、基本公共服務、公共安全、社會治理等37個社會事業重點領域。標準化在促進産業轉型升級、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服務對外開放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

據介紹,目前我國已有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組織1300多個,國內註冊專家5萬多人,國際標準組織註冊的專家有1.2萬人,設立國家級標準化試點示範項目7300多個、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近30個,基礎支撐能力明顯提升。

談平臺經濟反壟斷

加強市場競爭狀況評估和監測預警完善預防性監管措施

對於網路平臺服務市場反壟斷,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甘霖表示,在工作當中我們是一直堅持規範監管和促進發展並重,通過執法不斷優化平臺經濟領域市場競爭的秩序,進一步激發平臺企業和平臺內中小企業的創新活力和發展動力。

“執法手段除了行政處罰之外,還有約談提醒、行政指導、規則指引等梯次性的監管措施,這些措施會組合構成常態化的反壟斷監管措施。我們綜合運用這些措施,根據具體問題推動提昇平臺經濟領域的競爭層次和水準。”甘霖説。

甘霖介紹,具體來講,一方面,不斷完善制度規則,其中修改了《反壟斷法》,增加了《網際網路平臺反壟斷監管執法制度規則》,修訂完成了《禁止壟斷協議規定》《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規定》等配套規章,進一步細化網際網路平臺反壟斷監管的具體規則,為經營主體提供更加清晰明確的行為指引。

另一方面,加強競爭合規指導。在依法查辦壟斷案件的基礎上,督促經營主體全面停止“二選一”等壟斷行為,認真地落實整改措施,積極推動平臺企業加強合規建設,同時也注重充分發揮典型案件的警示和示範作用,推動市場競爭秩序不斷優化。

同時,不斷提升常態化監管水準,強化事前事中事後的全鏈條監管效能。加強市場競爭狀況的評估和監測預警,完善預防性的監管措施,有效防範和化解網際網路平臺的壟斷風險,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為平臺企業規範健康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談企業信用監管

信用是市場經濟的通行證,在完善市場經濟體制中發揮重要作用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蒲淳表示,市場監管部門建立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實現了日常監管的流程再造,實現了對企業的精準監管,在統籌推進中不斷提升監管效能,有力服務了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市場監管部門還構建了信用資訊歸集共用機制,建立了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依法歸集公示全量經營主體的登記註冊、年度報告、行政許可、行政處罰、抽查檢查等資訊。實施信用約束和失信懲戒,建立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制度,協同推進失信聯合懲戒,使失信者、失信企業“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同時完善經營主體的權益保護機制,實施信用修復,鼓勵自我糾錯、重塑信用。並按照經營主體信用狀況採取差異化的監管措施,實行信用風險分類管理。

蒲淳介紹,截至今年2月底,已提前停止公示行政處罰資訊43.6萬條,累計移出經營異常名錄287萬條、恢復個體工商戶正常記載狀態984.7萬戶。

此外,市場監管部門還加強重點領域信用監管,全面推進隨機抽查監管。“在食品、藥品、重點工業産品、特種設備等關係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的重點領域,加大信用資訊公示、失信約束、聯合懲戒力度,對違法失信行為進行精準識別、嚴厲打擊,有效防範化解風險,牢牢守住安全底線。”蒲淳説。

談價格秩序

從三方面維護價格秩序保持物價總水準基本穩定

價格作為市場經濟的“晴雨錶”,在經濟活動的方方面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與每一個消費者都有著密切的關係。“去年以來世界主要經濟體通貨膨脹屢創新高,在這種情況下,我國仍然保持了物價總水準的基本穩定,成績來之不易。”甘霖説。

甘霖表示,在維護價格秩序方面,市場監管總局立足自身職能,重點聚焦涉疫物資、大宗商品和民生商品這三個方面。

甘霖介紹,疫情以來,涉疫物資的價格一直是國家關心、人民群眾關切的一個焦點問題。對涉疫物資,市場監管總局以強監管來有效應對涉疫藥品、防護用品和醫療用品價格過高過快上漲。特別是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一些不法經營者對涉疫藥品、醫療用品囤積惜售,甚至哄抬價格,針對這個情況,總局迅速出手,第一時間發佈《涉疫物資價格和競爭秩序提醒告誡書》,明確了“九不得”要求。

同時,市場監管總局還在全國部署開展了“涉疫藥品和醫療用品穩價保質專項行動”,目前已持續半年,還在進行當中。截至目前,全國共立案6253起,處罰金額3939萬元,有力地維護了全國涉疫藥品和醫療用品市場的價格秩序。

此外,大宗商品價格受國際影響比較大,傳導效應明顯。甘霖表示,市場監管總局緊盯關鍵品種、關鍵時段和關鍵環節,持續加大監管執法的力度。其中,針對煤炭價格上漲影響電力能源保供問題,對煤炭主産區開展價格檢查,對21家違法企業從重處罰。針對化肥價格上漲影響春耕備耕問題,對3家化肥企業哄抬鉀肥價格進行處罰。針對鐵礦石價格上漲影響産業鏈穩定問題,積極發揮行政指導、提醒告誡、調研督導作用,正確引導市場預期,有效遏制了價格不合理快速上漲勢頭。

對於民生商品,甘霖表示,市場監管總局聚焦重點領域和特色商品,堅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秉持“監管為民”的核心理念,抓好民生領域的價格監管工作,特別突出教育、醫療、衛生等重點領域,組織開展行業的專項治理,著力查處各種亂漲價、亂收費行為,針對校外培訓“虛構、誇大、誘導”等亂象,綜合運用《價格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對15家機構頂格處罰。針對“天價”月餅問題,組織開展集中整治,從食品安全、價格、包裝、廣告宣傳等方面進行規範,共檢查酒店、商超八萬多家。

“大家可能也看到了,去年中秋節日期間,全國月餅平均價格比往年大幅下降。同時,也針對像‘雪糕刺客’等事件迅速部署重點檢查,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引導經營主體加強價格自律,守法合規經營。”甘霖説。

甘霖表示,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不斷增強價格監管工作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更好服務宏觀經濟平穩運作,更好維護人民群眾利益。

談餐飲浪費

開展“隨機查餐廳”等行動對餐飲浪費違法行為從嚴從速查處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優良傳統。”蒲淳表示,市場監管總局始終把糾治餐飲浪費問題擺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立標準、建制度、強監管、嚴執法、廣宣傳、重引導,推動全社會深入開展制止餐飲浪費工作。

蒲淳表示,今年3月起,市場監管總局在全國市場監管系統部署開展了為期三個月的制止餐飲浪費專項行動,希望通過解決一批突出問題、曝光一批違法案件、制定一批團體標準、宣傳一批先進典型,推動形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良好社會風尚。

據介紹,全國市場監管部門主要從幾個方面開展了工作。

一是強化監管,形成有效約束。將制止餐飲浪費納入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包保督導工作機制,組織開展“隨機查餐廳”等行動,對餐飲浪費違法行為實行簡案快辦、從嚴從速查處。截至3月底,共督促259.5萬家餐飲服務經營者開展自查自究,查處違法案件2423件,公佈典型案例229件。

二是加強指導,發揮示範效益。研究制定《關於落實網路餐飲平臺主體責任有效防範外賣食品浪費的指導意見》,督促頭部外賣平臺發揮示範帶頭作用,指導制定全流程提示,細化分量描述、調整滿減湊單、推廣“小份菜”、建立節約獎勵機制等具體措施,帶動外賣點餐行業規範健康發展。

三是標準引領,建立長效機制。將節糧減損和制止餐飲浪費納入《2023年國家標準立項指南》,予以重點支援。推動制定《機關食堂反食品浪費工作成效評估導則》等國家標準,批准發佈《飯店業信用等級評價規範》,推動企業信用和反浪費工作掛鉤。推動行業組織聯合製定6項防範餐飲浪費的團體標準。

四是宣傳引導,營造共治氛圍。組織行業協會聯合發佈倡議,倡導企業、消費者增強節約意識,抵制浪費行為,開展反食品浪費知識“進校園”活動,在371所高校同步播放反食品浪費知識宣傳片,覆蓋百萬人次。指導各地開展制止餐飲浪費相關標準和法律知識宣貫活動5914場,培訓餐飲從業人員225.3萬人,在社會上引起了積極的反響。

談食品安全

制定食品安全風險管控清單納入企業生産經營全過程管理

食品安全是重大民生問題,也是體現政府執政能力水準的重要公共治域。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食品安全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來抓,必須堅持黨政同責,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和最嚴肅的問責,來加強食品安全工作。

羅文介紹,去年9月份,國務院食安委專門印發文件,部署各地建立健全分層分級精準防控、末端發力終端見效的工作機制,推動落實食品安全屬地管理責任;市場監管總局同時出臺部門規章,要求企業依法配備食品安全總監、安全員,把企業的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壓實到“最小工作單元”,確保出了問題能夠找得到人、查得清事、落得了責。

羅文表示,圍繞推動落實各方責任,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今年將重點督促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壓緊壓實屬地管理責任,嚴格落實部門監管責任。

在企業方面,將監督指導企業結合生産經營業態、企業規模、食品類別、風險登記等實際情況,制定食品安全風險管控清單並將它納入企業生産經營全過程管理;同時,督促企業應配盡配食品安全總監、食品安全員,對照食品安全風險管控清單嚴格落實安全員日管控、安全總監周排查、企業主要負責人月調度等制度規定,並如實記錄、存檔備查。

在屬地管理方面,將通過實施包保制度,將全國所有食品生産經營主體按照規模、業態等分為A、B、C、D四級,對應到市、縣、鄉、村四層包保幹部,確保每個主體都有幹部包保。同時,對包保幹部實行“三張清單加一項承諾書”的制度,“責任清單”明確每名包保幹部具體包保哪幾家企業;“任務清單”明確包保幹部的具體包保任務;“督查清單”明確上一級對下一級的督察事項;“承諾書”就是包保幹部要和主管部門簽訂責任和任務承諾書並建檔備查。通過採取上述制度,從而推動屬地管理責任具體化,確保可操作、可落實。

此外,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還將指導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把食品企業落實“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制度作為監督檢查的重點內容,對未按照規定落實主體責任的企業視情分別給予責令改正、罰款、停産停業、吊銷許可證等處罰。

“總之,通過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責任分擔落實機制,抓住地方黨政領導幹部和企業安全管理人員這兩個‘關鍵少數’,真正打通責任落實的‘最後一公里’,推動責任主體末端發力、實現食品安全終端見效,從而從根本上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羅文説。

相關資訊

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日本語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Español عربي 한국어

中國網客戶端

國家重點新聞網站,9語種權威發佈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