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專稿] “原爆”1981西安現代藝術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5-28 10:57:06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西安首屆現代藝術展》研討會總結

  效果:當時廣大觀眾反映極其強烈。

  不同的是:正當文藝界開始“收風”之時,開展精神文明學雷鋒運動的興起之時。我們認為,任何藝術的探索和展覽,決不能和政治的“戰車”牽在一起,去考慮什麼形勢之恰當?而是隨著藝術的自然發展逐步的形成和能否舉辦展覽的具體條件是否到一定的成熟。當然為此,我們也做過不少努力和籌備的,不排除精神上負擔。展覽剛剛展出,《紅旗》第三期上發表了《現代藝術與我們》的文章,這對省,市各上層機構的振動是不小的。首先,市委宣傳部,公安局等每日來展廳了解社會上的觀眾反映,僅從意見本上,就是最生動和強烈的説明。人們對此展覽看法各自相異。有理解的,也有一類不理解的,有支援的,也有反對的。同時,相當一部分人,是通過展覽增進觀眾與作品和作者相互了解,探索其藝術發展的,僅僅從這一個觀眾中,使得每天的來人不斷增多,以至展廳的空間地方容納不下。無奈我們想方設法將作品集中在一起,但又要考慮其效果而不受到影響,總算是在有限的展廳中,日出十幾平方的地方熱情地接待著觀眾,他們帶著多種多樣的心情:詢問猜測著和探討、交流著。然而十天之後情況有所變化,《西安晚報》刊載了一片文章《對現代“藝術”有感》談到了基本功和繪畫的常識性規律,其中心思想卻否定了這一展覽。論這純屬於“一些不願在藝術道路上勤奮勞動的人”對此抗議和辱罵並對作者進行人身攻擊這種藝術的形式,什麼“鐵圈”—“胳瘩”“木樁”等。隨之而來的就是一場風起雲湧:一切新聞、電臺、電視、報社、記者,嚴禁廣告、錄影、刊登、採訪,只要與其展覽有關的一切,必須停止,目的,就在於讓之自生自滅。但廣大的觀眾反而“水漲船高”了,人數的增加也顯得展地更加有限,以致熱鬧非凡,大家看到民意測驗表和志見本上的內容,真是十分激動,據不完全統計,向報社寫的文章和駁訴《有感》的竟有上千份。此時意見本上觀念似乎在爭論不休,曾有這段有“意義”的對話:“中國壞,就壞在你們的手裏;某廠一幹部。”及“你們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毛澤東”。同時也有這段:“你們給西安文化界的死譚,扔進了一塊石頭。”

  是的,藝術不斷革進是它必然的規律。但在一塊陌生的地方,尤其是剛剛開始露面的時候,總會引起別人的注意,爭執和不理解的。甚至展出開始,我們就接待了西安美術家協會的領導及成員,和陜西廣大的專業和業餘美術工作者,甚至外省的美術工作者也來參觀,並且西安美院的全體領導和大部分師生有組織的參觀了這一展覽,反響很大,在美術界引起強烈爭論,西安美術學院教師進行專題討論。部分人認為這不是美術發展的方向。但另一部分人卻認為,這些青年人所做的探索,精神和對新形式的嘗試,應予以支援和肯定。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出:藝術民主。我們本著這一精神,將我們自己作品在社會露面和廣大的觀眾見面。目的就是讓人們知道對我們的新藝術觀念及對藝術領域的大膽探索精神。所做的一切努力,然而就在此時,陜西日報刊登了《現代藝術展覽的一點看法》從所謂“客觀”“歷史”這個角度認為這是不和倫理、道德、傳統觀念的,視為異端,又一次否定了它。在談到形式問題時,風乎將現實定義與抽象主義的理論混為一談,來闡述對現代畫展的看法。

  西安晚報和陜西日報都從這一角度進行抨擊和咒罵,從而也未能説出其道理來。我們不難想到對現代藝術的嘗試與探索是人們精神願望,早已盼望的事。正像觀眾説的那麼就讓麻木的靈魂都可能騷動一下,不管是美好的還是醜惡的,是的,我們給這沉悶的空氣中帶來了新的氣息,我們是思索、探討的一代,不需要任何顧慮而影響著我們的努力。我們所做得只是通過一個抽象的畫面,讓人們看到一個真實的現實,它能起的作用,是啟示人們,精神上的東西是用説教得不到的,藝術作品通過自己的直觀去吸收人類的精華因為藝術永遠在探索,世界不斷在變化,整個人類的喜、怒、哀、樂都有要有人類本能的思維能力,毫無諱忌的表現出來,這就是藝術的天職,不同的流派應充分得到發展、爭鳴。藝術家不是教育家,他要表達自己的感情,啟發人們嚮往和追求未來的明天。現代藝術的發展總會隨著時代發展延續,而進一步得到人們的理性承認。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西安首屆現代藝術展覽,給整個美術界的影響和推進,是不容否定和抵毀的。儘管她是萌芽的、幼稚的。

  國營西安鐘錶元件廠

  一、 你們的努力使西安保守沉悶的美術界吹進一股新鮮的風----探索新藝術形式的風,讓人們看到一種封閉多年的新樣式;為了這個我感謝你們!

  二、 顯然,最大的不定仍是模倣成份過重(並無指責之意)固然一切藝術創造都是從模倣開始的,但它同時也應當孕育著創造的契機,包含著選擇和改造的萌芽。在這一點上,你們同北京“由研會”的幾次展覽相比是退了一步。你們的東西中,探索性、主題性、獨創性太少了一點。

  三、 抽象藝術(廣義的)總是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現代社會複雜的人類心理和審美感受必得一種新的藝術形式來開拓表現領域,來表達新的情緒,認識和感覺。因而多種多樣探索都是有益的。但應當明白西方民族東方民族在哲學思想、社會心理和審美習慣方面的巨大差異,東方人對抽象關係往往同具體形態結合在一起,西方人那種由來已久的純粹思辨則是他們獨特的社會生活條件的産物。這就使各自對藝術的理解存在迥然不同的思想基礎。應當借鑒他們的經驗和方法,而不是照搬他們的思想特性和價值觀念。(不要用別人的哲學來思考和感受!)以致把你們探索引入某種極偏狹的路子上去。

  四、 追求藝術個性追求自我表現是好的。但必須使西方的形式同東方民族氣質的自我融合起來。(你們缺乏這個)自我表現不僅要求真實,而且應當能引起共鳴(當然不是去充當傳聲筒)不是表現同社會無關的獨特的偶然的個人,而是表現個人對社會的獨特的個性化的感受,應當使藝術個性更具社會美字意義。聶克拉索夫活在任何時代都是適合的:要做一個詩人,首先應當是一個公民。

  (以上説法也適用於高銘、更生川、軟霧等人寫的詩)幾點具體意

  1、 籌備工作考慮欠周,這種展覽在西安還是頭一次,應當有一個介紹性的序言,並且使用通俗的説明文字。現在的序言不能勝任這個任務(舉辦者顯然為了使這個序言同展品風格一致)應當向一般觀眾説明舉辦者的字旨。簡介現代派藝術特徵概況等,使大家有一個基本概念。

  2、 如果在展覽舉辦同時(或之後)能結合開展一些介紹會、討論會,邀請有關專業人員,業餘愛好者及各方面人物參加座談討論,總結經驗會更有助於實現你們舉辦展覽的目的。

  3、 希望在不太長的時間裏能見到你們的第二屆展覽,(作者面應===廣些)至於展覽範圍,我看目前的方法甚好。有人提議在小範圍內展出,我看無多大必要,藝術畢竟是藝術,不是內部文件。

  程文忠
  倪明
  3.20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孫壽嶺作品展
· [專稿] 易國棟油畫作品展
· [專稿] 佳士得夜間拍賣創佳績
· [專稿] 深圳22藝術區項目交易簽約會
· [專稿] 2008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發展高峰論壇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