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開幕的嘉賓合影
2019年是五四運動100週年。為紀念這次偉大的運動,2019年5月1日,藝術家廖真武的個人展覽“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民國事城圖:廖真武巨幅作品全國美術館巡展”的首展在濟南市美術館拉開大幕。與此同時,藝術家耗時8年,高四米、長三十米的巨幅油畫《民國事城圖》也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本次展覽由批評家夏可君策劃,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張元擔任學術主持。展覽還展出了藝術家探索新材料語言的《民人傳》和《車輿記》系列作品,既展現了藝術家廖真武對歷史的獨立思索,又包含了繪畫性的全新突破。
開幕現場
展覽的開幕式于5月5日下午在濟南市美術館舉行。出席開幕的嘉賓有:山東藝術學院院長王力克,中國美協油畫藝委會副主任、綜合材料繪畫藝委會副主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張元,山東藝術學院教授李振才,天津美術學院教授高嶺,中國批評家學會秘書長楊衛,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李笑男,中國油畫學會理事、山東美協油畫藝委會主任毛岱宗,山東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李平,山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岳海濤,山東美術館黨委書記柳延春,濟南市美術館、濟南畫院書記劉玉亮,浙江傳媒學院教授、策展人楊大偉,山東美協駐會主席團委員孫肖嘉,濟南市美術館副館長、濟南畫院副院長徐琳,濟南市美術館副館長、濟南畫院副院長張輝,山東藝術學院教授楊慶義,山東藝術學院教授陳建華,山東藝術學院教授譚智群,山東藝術學院教授宋齊鳴,上海喜瑪拉美術館副館長杜曦雲,山東女子學院美術學院院長張力,曲阜師大美術學院院長李善陽,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造型學院副院長劉寧,齊魯師範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楊三軍,山東大學美研所教授淩晨光,山東美協理論藝委會副主任鄭崗,山東油畫學會秘書長、山東美術館公共教育部主任趙軍。知名藝術家宋海永、孫遜、趙旸、張新文、楊大魯等也出席了開幕儀式。
山東藝術學院院長王力克致辭
中國批評家學會秘書長楊衛致辭
山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岳海濤致辭
藝術家廖真武致答謝辭
展覽策展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批評家夏可君主持開幕
廖真武向濟南市美術館捐贈作品,濟南市美術館黨委書記劉玉亮(右)接受作品,並向藝術家頒發證書
濟南市美術館副館長張輝(左)與上海喜馬拉雅美術館副館長杜曦雲交接展覽
開幕現場
《民國事城圖》描繪了二十世紀前三十年,北京、天津、上海、廣州以及西南地區幾處大城市的生活面貌,以此來展現當時中國人的服飾,建築,交通工具以及精神的變遷。《民人傳》則借鑒老照片,用模糊的繪畫語言表現了民國的著名學者,革命家以及普通人的生活。在廖真武看來,二十世紀前三十年的中國正處於內憂外患的危亡時期,也是中國被迫開放、走向現代化的初步嘗試期,正是此時,一大批中國人帶著西方先進的技術和思想從海外歸來,更是有大批仁人志士在艱難求索救國之路。這種濃厚的家國情懷打動了廖真武,也喚起了他對“民國“這一問題的思考。這些都成為他的創作動機,推動著他8年來筆耕不輟。
廖真武《民國事城圖》布面油畫 400×3000cm 2011-2019年
從事有關歷史的繪畫創作需要蒐集大量的圖像資料、研究史實,傳統的歷史畫在尺幅上也比較大,所以這一類創作也是對藝術家的耐心、體力的全方位考驗。廖真武于上世紀60年代生於四川,為了這幅巨作,他從2011年開始構思,收集資料、畫草圖,從2014年開始動筆,2015年前往中央美術學院學習材料和繪畫語言轉換,這期間他也面臨著種種困難,幸運的是他終於在繪畫語言上成功地完成了突破。
《民國事城圖》局部
據策展人夏可君介紹,除部分小幅油畫稿和素描稿外,廖真武還有更多大尺幅的手稿和圖片資料沒有展出,從這些文獻上可以看到藝術家從照片資料到創作草圖、從人物和建築的片段到初步的油畫稿、從具象寫實到抽象,展示出水墨的色感,把油畫材料向水性轉化。最終藝術家在這一方巨大的畫布上完成了繪畫性的創造,成百上千的無名形象匯成一首幽深的史詩。
廖真武《民國事城圖》素描稿
廖真武《車輿記》素描稿 紙上鉛筆 30×40cm 2011年
張元教授是廖真武創作過程的見證者之一,他認為廖真武繪畫作品中體現的個性和時代性,是一名優秀藝術家必須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他在談到油畫的材料和語言發展時説:“油畫這種材料有其特殊的審美價值和審美趣味,它傳遞出的是一種物質性。在我們熟知的現代藝術大師的作品中,很多都不是簡單的油畫,畫面的物質感和講究程度是非常值得我們借鑒的”。
《民國事城圖》局部
雖然我們一眼就能認出作品中那些著名的建築,但藝術家並不打算讓繪畫與歷史一一對應。批評家楊衛表示,遠觀《民國事城圖》就像一幅山水長卷,“我們並沒有看到裏面有多具體的歷史,他把歷史抽象化,把歷史還原成一種感覺、一種歷史的印象,而不是文學敘述,這正是視覺藝術的優勢,它可以繞開例證而直達感覺”。藝術家把時間加入進去,形象像舊照片那樣被斑駁地處理,仿佛隔了一層一百多年的玻璃。
《民國事城圖》局部
與傳統意義上的歷史畫不同,藝術家只用黑白兩色調和統領全圖。浙江傳媒學院教授、策展人楊大偉説,廖真武的黑白概念其實接近了人類的靈魂,黑白與生死、與悲喜、與絕望和希望密切相關。黑白也是歷史的顏色,人與歷史的距離充滿未知與想像,人類的歷史亦如人生一樣難以被彩色定義,因此他説:“人類的歷史就是黑白史”。廖真武也保留了這百年的距離,人物和建築的形象被時間沖洗,那段歷史被他用黑白幻化成一場夢。確切地説,藝術家所做的不是“歷史畫”,但卻展現了一種“歷史性”。
《民國事城圖》局部
20世紀初的民國,對中華民族來説意味深長。上海喜馬拉雅美術館副館長杜曦雲認為,民國是中國現代性轉型的起點,“20世紀中國的現代化進程跌宕起伏,無數人為之付出心血,民國作為一個現代化探索的樣本,在藝術家灰暗、冰冷、消失的繪畫語言中,給當下提出一個問題:面對現代性的起點,我們是選擇記憶還是遺忘?”。
《民國事城圖》局部
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民國事城圖》還是《民人傳》,民國社會中的每一個典型的個體都被平等地並列,甚至作品的題目都意在突出“民國人”而非“名人”。與以往民國題材的繪畫有很大不同,杜曦雲説:“廖真武選擇了那麼多城市,又把三教九流各個行業、各個階層的人全部表現出來,他試圖畫出民國的全景”。用策展人夏可君的話説,這是一種“歷史的平等”。
廖真武《民人傳》·陳寅恪 紙上綜合材料 110×100cm 2019年
作品局部
廖真武《民人傳》·王國維 紙上綜合材料 110×100cm 2019年
作品局部
廖真武《民人傳》紙上綜合材料 170×85cm 2018年
作品局部
策展人夏可君表示,據他了解,藝術家對作品的思考和修改遠未停止,因此每次展覽的作品面貌都會不同,《民國事城圖》也是一件“帶有進行時態的繪畫”。他認為,中國的現代性也正在進行,而廖真武用繪畫表現民國時期人文歷史的現代化變遷,也是一個“用藝術重寫現代性”的歷程。
展覽開幕後,批評家,藝術家和嘉賓參與展覽的學術研討,圖為研討會現場
那段歷史離我們越久遠,對民國的闡釋與想像就愈發豐富;五四運動及其對後世的影響,都在使人們反思自身所處的族群之過去、當下和未來。廖真武用他的畫筆完成對民國歷史的個人思考,但藝術之魅力不在於提出一種定義,而正是展覽前言藝術家所期望的、觀眾對歷史的多重感知,以喚起更多人對歷史的“溫情與敬意”。
據悉,“民國事城圖——廖真武巨幅作品全國美術館巡展”的下一站將交棒給上海喜馬拉雅美術館,在濟南美術館的展覽將持續至2019年5月17日。 (部分圖片由濟南市美術館提供)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