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真武《民國事城圖》作品發佈會現場
2018年10月30日下午,廖真武《民國事城圖》作品發佈會暨“三十屏歷史之印記”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市順義區後沙峪鎮耀悅體育館2層舉行。本次作品發佈會及學術研討會由夏可君擔任學術主持,特邀批評家賈方舟、鄧平祥、王春辰、楊衛參與論壇及研討。
藝術家廖真武
2012年6月,廖真武開始創作《民國事城圖》,至今已持續創作六年有餘。六年裏,儘管創作空間先後從318國際藝術營搬至羅馬湖藝術區再到體育館,但藝術家的創作熱情始終如一。《民國事城圖》以上世紀20世紀初到30年代中國民國時期的歷史為背景,透過廖真武筆下的建築、人文、交通工具和人物,時代變遷的痕跡躍然紙上。從江南水鄉到中原風光,廖真武將徽式建築、蘇式園林與西南小鎮的城市風貌融合於畫面中,再將中國最傳統的人力抬轎、人力三輪車、馬車、轎車、蒸汽火車以相對應的時間點穿插其中,再輔以清末民初的長辮、長袍帽飾和洋裝西服禮帽,演繹了民國時期整個階段的人文服飾發展過程。
民國事城圖 40X2000cm 布面丙烯 2012-2018
民國事城圖 40X2000cm 布面丙烯 2012-2018(局部)
混亂而動蕩的年代逐漸褪色,工業革命所帶來的“新變革”、“新時代”氣息逐漸開始充滿人們的心野。時代的車轍滾滾向前,一個嶄新的時代,正向我們走來 。透過藝術家的筆觸,我們仿佛穿越時空,小農經濟解體、工廠取代作坊、洋房取代瓦房……一段壯麗的時代變遷浪潮就這樣展現在眼前。交通工具的更疊,人物風貌的變遷,建築風格的改變,每一個細微處都映射著時代變遷的浪潮,它深深地烙下了人們對這個時代的特殊記憶。
藝術家廖真武直言作品的創作過程幾經週折,期間不僅需要查閱眾多歷史資料,以使作品獲得文獻和史料的支撐,在創作上更是易稿多次,甚至一度停筆去進修為自己充電。他在開幕式現場感慨道:“6年了,作品終於和大家見面了!我覺得這張畫僅僅是一個開始,還需要很多的支撐點,畫面的處理需要很多資料,需要很多理論家、批評家、老師、朋友對作品多提寶貴的意見。”
學術主持、批評家夏可君
開幕式上,學術主持、批評家夏可君談道:“在這樣一個時代還有人能畫出這樣一幅巨幅作品,見證歷程、時代標簽、歲月留痕。從2015年開始的三個展覽,廖真武有非常獨特的主題記憶,對記憶、對時間、對歷史的敏感,尤其是對歷史的見證、對個人記憶的誠實和真實。帶著這種責任感,他畫了6年,為我們描繪了一幅他個人的民國史,或者叫現代的轉型史。作品從四個層次,廣州、上海、北京、西南,從車的形狀,從人的面孔的變化,以及從繪畫性的抽象表現展開,又帶有老照片的痕跡,又帶有水上的氣息。在歷史的還原中作品向我們提出了問題。它要表達什麼,要向我們説什麼,也就是説這幅巨作現代性的意義、歷史性真理的內涵是什麼。”
批評家賈方舟
批評家賈方舟評價説:“教科書上説,民國是一個軍閥混戰的時代,這恰恰正是中國社會從封建王朝走向民主的時期,成為我們今天人懷念的一個時期,也成為一種思潮。大家一提民國都有説不出的滋味,這個主題非常地好。在民國時代誕生了那麼多的大師,建國後有哪些能與王國維這樣的人相比的呢?這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個歷史現象,廖先生這個作品在未來和大家見面過程中會對大家産生很深遠的影響。”
批評家鄧平祥
批評家鄧平祥評認為:“廖真武的作品絕對不是歷史風俗畫,是一個在真實和虛擬之間的一種表達。我就覺得他們那一代人的善良,尤其是對良知的教育根深蒂固的。而恰恰我們現在所失去的是良知,這是可悲的。一個民族普通的良知的缺失,無論你有多少博士都是沒有用的,我們現在恰恰就是沒有良知。所以,廖先生這幅畫我覺得在這個時候真是很有價值,也很有意義,尤其他這個作品這麼大的體量,體量是藝術的一種力量,在這種體量下有某種震撼。”
批評家楊衛
批評家楊衛談道:“當今社會是一個資訊化時代,在這樣一個背景下他有這麼一個雄心,沉下心來建構這麼一個作品,我覺得本身就是值得我們敬佩,這個精神就代表了藝術上的一種精神、一種追求。我看到作品以後,原來我也看過他的一些小作品,但是看了這個作品以後,對他完全有另外一種看法。第二,關於民國這個材料,我想補充一點,廖先生把民國作為一個主題來創作肯定是有目的,也是有針對性的,針對當下的浮躁或者針對當下的平面時代,去挖掘、拓展歷史的縱深,這也是一種歷史態度,也是一種歷程。從作品的角度來説,他的作品裏比例是均等的,建築跟人的關係,還有汽車、物件的變化,都很有意思。民國過去的繪畫主要還是凸顯人,建築是一個陪襯或者沒有建築,但主次的關係相互穿插我覺得非常有意思。這些關係是不斷地在強化它的民國性,我想假設抽離開廖先生的作品,抽離開背後的建築可能沒有那麼大的意味。這些建築在他的作品裏面同等地重要,一方面體現了民國,另一方面很有氣勢,他把山水的結構運用到作品裏面,有一種磅薄、大氣的意象。”
藝術家秦明
藝術家秦明説:“民國的人文景觀群星璀璨,跟當下形成鮮明對比,讓人們有一種懷舊感,是一種缺失的懷念。老廖把人文社會的變化、變遷作一個側面的剪影,他處理這個畫面用灰白的色彩,都讓人覺得如夢似幻,我覺得非常好,建築處理的非常漂亮,我覺得非常到位。”
批評家王春辰
批評家王春辰説:“畫面用這種黑白效果來表現人物和建築,從創作上是有力度的,是能夠打動人的。這樣來做很不容易,需要不一般的毅力。作品展現了一種超現實的拼合感。藝術家畫了6年,我相信這期間他應該讀了很多民國的書,以他的方式嘗試重新用視覺為民國樹碑立傳。”
研討會現場
藝術家俸正傑
藝術家劉芯濤
藝術家王家增
《妖貓傳》美術指導陸葦
廖真武《民國事城圖》作品發佈會結束後,主辦方還舉行了“三十屏歷史之印記”學術研討會,賈方舟、夏可君、鄧平祥、俸正傑、陸葦、楊衛、王春辰、廖真武、秦明、張署光、王家增、劉芯濤等出席學術研討會。研討會由批評家夏可君擔任學術主持,所有參與討論的嘉賓就廖真武的藝術主題、作品內涵、藝術追求及作品的當下意義等方面進行了較為深入地探討。
作品發佈現場
作品發佈現場
作品發佈現場
作品發佈現場
據悉,本次作品發佈會及學術研討會由驛視傳媒主辦,山西當代美術館、北京億動眾享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