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式現場
作為吉利安·賽克勒女爵士國際藝術家展覽項目2016年遴選的藝術家,5月27日下午,崔岫聞個展《光》在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開幕,吉莉安·賽克勒女爵士、北京大學副校長李岩松、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館長杭侃、策展人米格爾·貝納維茨及藝術界學者朱青生、彭鋒、王端廷、黃篤、舒可文、徐鋼、俞可、盛葳等百餘位嘉賓出席開幕式。
策展人米格爾·貝納維茨(前)與藝術家崔岫聞(後)
自2010年以來,以佛學與哲學作為靈感來源,對生命與精神的探討逐漸成為崔岫聞創作的主要線索,本次展覽與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的中式庭院建築空間深度結合,分為身、心、靈、命四個部分,沿博物館建築中軸線穿庭院而過,通過裝置、互動、影像、繪畫不同語言表現出崔岫聞新階段的感悟與思考。
崔岫聞現場向媒體記者介紹展覽思路
崔岫聞透露這次展覽的靈感是來源於初次看場地之前一週內的一個夢境,夢見自己在跳方格,這個夢記憶猶新,當看完場地與策展人米格爾·貝納維茨溝通展覽方案時,她吃驚的發現紙上隨手勾勒的結構正如夢裏童年記憶中的方格子……這似乎偶然,又似乎必然。因此,方格式的幾何抽象成為這次展覽的形式語言線索,而通過不同媒介,起承轉合之中,探討的則是人類內心的精神空間——對光的追求。
第一部分“身”
“身”是一組軟體雕塑,由高低不一的沙發組成,藝術家將其有節奏地擺放于正門展廳中,觀眾僅可在此坐臥交談、嬉戲打鬧,空間的佈置解構了在社會中的各種界限與模式,在這裡身體成為一種自由狀態,觀眾自身的感受便成了展覽的一部分。
第二部分“心”
邁步進入中庭,博物館正中的太湖石成為“心”,太湖石自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其空靈通透具有強烈的東方審美,而崔岫聞第一次為它裝上了“框架”,幾何抽象的形式將太湖石環抱,不僅是崔岫聞自己心路歷程,即佛學與哲學交融的體現,更象徵了東西方文化的相互擁抱與融合。
小男孩穿過第三部分“靈”
穿過太湖石,則進入另一個室內空間,巨大而光亮的“龍骨”蜿蜒橫亙于展廳內,與中式的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其實是一條光的通道,也正是“靈”這一部分。觀眾從通道盡頭進入,穿過長長的時光隧道,到達另一個盡頭,其中經歷著曲徑通幽與略帶吃力的跋涉,是時間的體驗,也是內心對光明的尋找。
第四部分“命”:影像作品
最裏側的展廳則是展覽的最後一部分“命”,展覽主題“光”也在這裡顯現的最為明顯。一幅繪畫作品與影像作品相互輝映,光從白色開始,幻化為彩色,再收回至白色,正象徵著生命的輪迴與涅盤。在兩側的暗室中,則是兩件互動影像裝置,每當觀眾踩到一個色彩,這個色彩將消失,回到無盡的黑暗。外部天堂般的光明,與暗室中有如地獄般的黑暗,觀眾只有細加體會,才能明白其中深意。
第四部分“命”:繪畫作品
四個部分即可獨立存在,又缺一不可,構成觀眾的完整體驗空間。貫穿展覽的黃、綠、藍、紅色調與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的環境色相得益彰,雖是原色,卻給人無限的遐想與能量的體驗,這並不是藝術家根據建築原有色挑選的顏色,而是經過對人類繪畫深度探究之後,發現的人類進行視覺創造最初的幾種顏色。
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前的海報招貼
吉莉安·賽克勒女爵士國際藝術家展覽項目旨在把國際上有才華的藝術家引薦到北大賽克勒博物館,把具有不同背景的藝術家及其作品介紹給中國,創造跨文化的理解,增減人們之間長久的友好往來。
《光》崔岫聞個展將在北京大學阿瑟·姆·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持續至8月27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