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新聞

“越地遺珍”紹興文物精品展北大賽克勒博物館展出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5-08 12:10:42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越地遺珍”紹興文物精品展開幕儀式

2014年5月8日上午9點,“越地遺珍”紹興文物精品展開幕暨地校合作簽約儀式在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舉行。本次展覽由紹興市人民政府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主辦,紹興市文物管理局承辦,紹興博物館、柯橋區博物館、上虞區博物館、越國文化博物館協辦。出席開幕式的有北京大學劉偉常務副校長,中央編譯局俞可平副局長,中國博物館協會安來順秘書長,浙江省文物局陳官忠副局長,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趙輝,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主任徐天進,紹興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月亮,紹興市委常委、副市長姚遠等。

“越地遺珍”紹興文物精品展現場

紹興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一座有5000多年文化積澱和2500年建城歷史的文明古城。紹興各級各類文博單位以及民間藏家中,有著豐富的文物收藏。此次文物展覽從紹興市文物局、紹興博物館、柯橋區博物館、上虞博物館和越國文化博物館等單位精心選取了220件(套)文物,分為“玉石風采”,“陶瓷菁華”,“吉金神韻”,“會稽銅鏡”和“紹興的北大情結”五個部分,旨在讓更多的觀眾了解古城紹興深厚的歷史文化,從而達到宣傳紹興,擴大紹興影響力的目的。

紹興市常務副市長陳月亮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趙輝共同為北京大學四校長像揭幕

“鑒湖越臺名士鄉”,這是毛澤東對紹興自古多名士所寫的詩句。在近現代的紹興名士中,有許多與北京大學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曾在北大學習或執教,為振興北大和發展中國教育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培養了眾多優秀人才。為了彰顯紹興名士的功勳,重溫先賢的北大情結,紹興市政府特別製作了何燏時、蔡元培、蔣夢麟、馬寅初4位北大校長的群像,在此贈與北京大學,留作紀念。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與紹興市人民政府簽約

同時,紹興市人民政府將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建立戰略合作機制,此舉既可充分利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的優質資源,幫助紹興實現戰略目標,又可為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在紹興建立人才實踐基地創造條件,實現資源互補、合作共贏。雙方將本著優勢互補、學用相長的原則,在文化遺産申報和監測、考古發掘和調查、文物保護和利用、藏品研究和展示、博物館管理和服務等領域開展合作研究和應用實踐。紹興市政府將支援考古文博學院在紹興建立教學與實習基地。考古文博學院將在紹興市的考古發掘、陳列展覽、文物保護、藏品研究等領域的人才教育培訓上提供理論指導與支援。

本次展覽時間為2014年5月上旬至6月底。

雲雷文硬陶甕 西周 紹興市博物館藏

《越地遺珍》展覽文物部分介紹

(一)玉石風采

新石器時代的於越先民已大量製作和使用玉石工具、飾品和禮器,以良渚文化為代表的玉器聞名於世。此次展示的玉石器是紹興區域內出土的部分,時代從新石器時代晚期至春秋戰國時期,器物有農耕工具,如石犁、石耨、石鏟等;有木材加工工具,如石斧、石錛、石楔等;有禮器,如石鉞、玉戈、玉璧等;有飾品,如玉珠、玉環、玉龍佩等。反映了當時越地製作玉石的工藝水準和使用玉石器的風尚。

青瓷獅型器(左)、青瓷羊型器(右) 西晉 紹興市博物館藏

(二)陶瓷菁華

紹興是中國陶瓷起源地之一。距今約九千年的嵊州小黃山遺址,就有許多夾砂紅陶、灰陶出土,而上虞李家山的商代龍窯,則是燒造泥質陶和印紋硬陶器的古窯址。至春秋戰國時期,紹興境內已有很多印紋硬陶和原始青瓷窯,如紹興富盛窯址,器物種類豐富,品質上乘。東漢時期,以上虞小仙壇窯為代表的青瓷燒制技術基本成熟,瓷窯的分佈不斷擴大,紹興已成為中國青瓷的發源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紹興是南方制瓷業中心,青瓷繼續繁榮,瓷窯遍及整個區域。唐、五代,青瓷進入鼎盛期,“千峰翠色”的越窯青瓷得到普世青睞,紹興則為其原創地及主要産區,窯係輻射江南各地區,並形成了中國後來的“南青北白”制瓷格局。

青銅獸面鼎 戰國 紹興市博物館

(三)吉金神韻

於越是最早掌握青銅冶煉技術的民族之一,特別精於鑄劍,故有天下名劍出吳越之説。春秋晚期,越國一度軍事失利,瀕臨滅亡,為了實現強國夢,越王勾踐在文種、范蠡的輔佐下,實行“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基本國策,把重點放在發展農商經濟和增強軍事實力上,因此,也將越地十分珍貴的青銅資源主要用於生産工具和兵器製造,成為耕戰利器。當時越國聚集了一批優秀的鑄劍大師,製作了工藝先進的眾多名劍,在歷史上留下了很多傳奇故事,今天,我們從考古出土的越劍中尚能領略其神韻。

折枝花卉鏡 唐 紹興市博物館藏

(四)會稽銅鏡

銅鏡是古代照面飾容的用具。目前看到的紹興銅鏡最早是春秋時期的“越式”鏡,但紹興最負盛名的則是會稽銅鏡。秦統一後,置越地為會稽郡,漢至南北朝數代延之。兩漢、三國時,會稽為全國銅鏡製造業中心,不僅數量巨大,而且工藝精巧,深受各階層人士的喜愛。後來人們把這個時期在紹興生産的銅鏡統稱為“會稽銅鏡”,這也是中國銅鏡史上的第一個繁榮期。銅鏡背面的精美雕飾反映了當時社會諸多資訊,特別是會稽銅鏡中獨有的“畫像鏡”,更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會稽銅鏡在國內的博物館和民間均有大量收藏,流失在日本、東南亞、歐美的數量也相當可觀。

透雕鳳鳥紋複合鏡 戰國 紹興市博物館藏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