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新聞

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開館 稀世藏品“借古•開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3-31 00:36:20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專稿

龍美術館•西岸館開館展現場,左上方為王鬱洋作品《人造月》

2014年3月28日,龍美術館•西岸館在上海徐匯濱江地區開館。這是劉益謙、王薇夫婦繼龍美術館•浦東館之後,興建的第二個私人美術館。開幕式現場來自全國的美術館長、藝術家、收藏家眾星雲集,音樂大師譚盾帶來了現代實驗性音樂的表演。

展覽“個案·歷史”展廳現場

 

300余件稀世藏品打造開幕展

伴隨著開館儀式舉行的還有開館展覽的開幕,本次開館展主題為“開今•借古”,由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擔任展覽總策劃。 展覽分為三個部分,將龍美術館豐富的藏品以對比性結構進行呈現,分別為“古代•當下”、“國畫•洋畫”和“個案•歷史”。王璜生親自擔綱“古代•當下”部分,聯合策展人中央美院副教授曹慶暉和民生當代藝術中心郭曉彥分別策劃“國畫•洋畫”和“個案•歷史”兩個部分。

觀眾觀看宋徽宗《寫生珍禽卷》

展覽並沒有呈現出一種明確的立場,而是採取一種開放式的態度,向觀眾呈現古代藝術與近現代乃至當代藝術的聯繫。展品大多是由劉益謙夫婦收藏,從古代書畫到當代藝術,共300多件,而這僅僅是他們多年收藏的一部分。

二十年間,劉益謙、王薇夫婦不停地在拍賣場上創造天價神話,他們到底收藏了哪些珍貴藏品?在本次西岸館的開館大展中,你可以親自尋找這些藏品得到答案,並且近距離地欣賞它們。宋徽宗《寫生珍禽圖》、蘇軾《功甫帖》、吳彬《十八應真圖卷》、文徵明《蘭亭休鍥圖》、董其昌《行書顏氏家訓二則》、朱耷《墨荷》……這些稀世珍寶正靜靜地躺在地下一層的展櫃中,等待著世人觀摩。

現場觀眾拍攝《功甫帖》

其中,王璜生親自策劃的“古代•當下”部分的“趣對”板塊,除了龍美術館精彩和珍貴的古代書畫收藏之外,還有借展的徐冰以山水畫為題材的裝置作品,夏小萬的《古山水之居然雪山圖》、邱志傑的《書寫蘭亭序一千遍》等等,這些作品與傳統作品形成一種有意思的聯繫和對比。

展覽開幕式上,喻紅作為藝術家代表發言,她説今天在龍美術館展廳現場看到自己創作于1989年的五幅色彩•肖像系列非常驚訝。她上一次見到這五幅作品還是在1990年的中央美院畫廊,當時是由她策劃的一個女性展覽。24年之後竟然在龍美術館重新見到這五張畫,而這都是由收藏家王薇在拍場上舉牌拍回的。

觀眾觀看張恩利作品

西岸走廊將成為上海文化新地標

西岸館所在位置被稱為“西岸文化走廊”,是上海市徐匯區著力打造的文化創意區。去年舉行的西岸雙年展,西岸音樂節,即將落成開幕的余德耀美術館都座落於此,藝術、電影、演出、數字體驗等等文化項目匯聚於此,這裡正成為上海的又一塊文化地標。

龍美術館•西岸館由大舍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設計師柳亦春在新聞發佈會上説龍美術館西岸館從設計到開館只有2年零4個月時間。美術館以北票碼頭構築物“煤漏斗”為原型,衍生出大空間建築的結構母題,體現工業文明遺跡的場所特徵,是徐匯區政府打造西岸文化走廊品牌工程的重要項目之一。龍美術館(西岸館)東臨黃浦江、北靠瑞寧路,西依龍騰大道,總建築面積約33000平方米,展示面積約16000平方米,除多個各類展廳外,館內配套多功能教室、紀念品商店、輕型餐飲、停車庫等服務設施。整個美術館呈開放式結構,市民可以從入口進入到美術館建築內部的對內開放平臺,並與江邊棧道直接相連。

邱志傑《書寫蘭亭序一千遍》與古代作品相映成趣

隨著龍美術館•西岸館的落成開幕,龍美術館在上海形成了“一城兩館”的模式,據龍美術館館長王薇介紹,浦東館未來將展示近現代、紅色經典的長期陳列,而西岸館將進行古代藝術和當代藝術的長期陳列。相對比而言,她更希望西岸館向國際化、未來感和可能性的方向發展,不僅舉辦國內作品的展覽,未來也會引進國外藝術大師的展覽。

龍美術館•西岸館的建成也得到了業內很多相關人士及藝術家的支援,其中北京保利拍賣執行總裁趙旭捐贈了100萬元,開幕式上他説王薇曾對他説希望龍美術館發展成為可以比肩古根海姆美術館的世界級美術館,而在他看來這個目標要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這次開館展將展至今年秋季,對於龍美術館未來的發展,我們拭目以待。(文圖/許柏成)

觀眾拍攝羅中立作品《春蠶》

現場觀眾與何多苓、艾軒的《第三代人》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