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教育

龍美術館成為華東師範大學藝術碩士實踐基地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1-21 17:11:16 | 文章來源: 99藝術網

 2013年11月19日,龍美術館官方微網志發佈消息,華東師範大學藝術碩士實踐基地在龍美術館舉行掛牌儀式,華東師範大學常務副校長范軍,校長助理、藝術碩士中心主任許紅珍,藝術研究所所長阮榮春及研究所多位教授專家出席挂揭牌儀式,龍美術館館長王薇、執行館長黃劍 、學術部主任黃蕓、典藏部主任王暢分別被授予實踐基地導師稱號。

龍美術館簡介

龍美術館是中國收藏界大鱷劉益謙王薇夫婦斥資2億元打造的私人美術館。龍美術館坐落于上海浦東區,為原湯臣別墅商業中心入口建築,毗鄰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建築面積為12000平方米;巨大的空間將全部用來展示夫婦二人的私人藏品。美術館已于2012年年底竣工啟用。美術館能容納3000-4000件私人收藏,成為中國首個比肩世界水準的私人美術館。

龍美術館

龍美術館館內藏品圍繞中國傳統藝術、“紅色經典”和現當代藝術三大特色館藏,龍美術館在開館之際推出“古往今來——龍美術館開館大展”,由“新裁:龍美術館開館邀請展”,“新續史:龍美術館現當代藝術館藏展”,“革命的時代:延安以來的主題創作展”,“龍章鳳函:龍美術館中國傳統藝術館藏展”組成的四個平行展與這座全新的私立美術館共同呈現在公眾面前,以超過1000米的展線展出各類藝術精品。

新裁——龍美術館開館邀請展

“新裁——龍美術館開館邀請展”由栗憲庭主持,特邀周春芽 、王廣義、張曉剛 、嚴培明、岳敏君 、丁乙、展望、方力鈞、曾梵志、劉野、劉煒、張恩利 、毛焰、向京、尹朝陽等15位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中國當代藝術家,為龍美術館開館特別提供新近創作的主題作品,以此展現他們在各自藝術領域的探索與創造,反映出近三十年來當代藝術的新成就與新變化,並試圖以此尋找這個時代藝術價值的新標準。

新續史——龍美術館現當代藝術館藏展 基於歷史與藝術標準的原因,民國時期與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的現當代藝術很少公開亮相,戰爭、政治運動以及缺乏美術史書寫的現實讓1949年之前的民國油畫不是大量遺失,就是湮沒於民間的角落。由呂澎主持的“新續史——龍美術館現當代藝術館藏展”展出了從1917至今近百幅民國繪畫及當代藝術作品,包括從徐悲鴻、劉海粟、顏文梁直至“八零後”等一大批重要畫家,使其構成一個粗略的藝術史線索和“歷史形狀”,在相當程度上尋回遺失的歷史。這些作品的歷史細節與意義,將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承擔接續歷史的責任。

革命的時代——延安以來的主題創作展 “革命的時代——延安以來的主題創作展”集中展示了王薇女士自2003起收藏至今的紅色經典作品。該展覽的學術主持陳履生身為新中國美術史專家,對該展覽所涉及的作品做了系統的個案研究。這次展出的近百件作品,有一部分是當時家喻戶曉的作品,如沈加蔚的《為偉大祖國站崗》以及陳逸飛的《踱步》等;另一部分則是“代表性藝術家的重要紅色經典(主題創作)作品”。這些作品都表現了與特定時代相關聯的社會政治文化的背景,是一個時期一代人認識歷史和現實的重要圖像資料,堪稱是一部完整的自延安以來的“革命”美術史。

龍章鳳函——龍美術館中國傳統藝術館藏展

作為龍美術館開館重要展覽之一,由單國霖、趙力聯合策劃的“龍章鳳函——龍美術館中國傳統藝術館藏展”,集中展出了劉益謙、王薇夫婦多年收藏的古代精品佳作近百件。其中,繪畫方面,既有宋徽宗傳世真跡《寫生珍禽圖》,亦有明、清各個畫派的代表作品;瓷器方面,代表乾隆朝官窖最高品質的“青花纏枝花卉三陽開泰尊”、“粉彩時時報喜轉心瓶”等;玉器方面,兼具寓意及文人關懷的“如意常青松枝瑞鼠紋筆筒”和體現漢人節操的“蘇武牧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王世襄舊藏的宋代“仲尼式琴”,此次也將出現在這一展覽中。這些古代藝術珍品、清晰、全面、系統地反映了中國古代藝術發展、傳承的脈絡,以及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