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新聞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劍川木雕”在央美展出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3-07 13:22:38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展覽開幕式現場

2014年3月7日,由中央美術學院和雲南省大理州劍川縣委、縣政府主辦的“滇西奇葩——雲南大理·劍川木雕藝術展”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來自“鑄劍之鄉”雲南劍川的100多件木雕在中央美院地下展廳陳列展出。

木雕工藝美術師現場展示劍川木雕的工藝流程

劍川是電影《五朵金花》中阿鵬的故鄉,有“白族文化聚寶盆”之稱。劍川木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劍川入海口”出土的5300年前的木製農具、建築木構件,我們可以看作劍川木雕的遠古源頭;“劍川石鍾山石窟”中石雕倣木結構建築和精美的龍椅,映證出唐宋時期劍川木雕的成熟;明清直至民國,劍川木雕已聞名川黔。1996年,文化部命名劍川為“中國木雕藝術之鄉”;2008年,文化部命名劍川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011年,劍川木雕被國務院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展覽現場

據了解,明清時期,劍川的木雕藝人被徵調至北京參加故宮等大型工程的修建,並前往東南亞參與修建佛教建築,因此將佛教內容帶入劍川木雕,並融合了很多漢族文化的內容,形成西南地區獨特的風格。由於白族沒有自己的文字,木雕技藝一直通過口傳心授進行傳授。明代時風格古樸厚重,大氣端莊,清代風格則趨於裝飾化和精緻靈巧。據當地人説現在的劍川木雕技藝已經超過了明清,既保留了傳統,又吸收了很多新的東西,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從網路中獲得了很多新的知識。

觀眾觀看現場陳設木雕

本次展覽展出了木雕實物作品涉及30多個種類,共100多件,皆為該縣在全縣範圍內廣泛徵集和遴選結集而成,以明清木雕、建築木雕、陳設性木雕、實用性木雕、實用性木雕和旅遊小件為主,體現出劍川木雕的精湛技藝和博大精深。同時展覽中還進行了圖片展覽、現場雕刻展示、學術研討會和專題播放五個內容。該縣木雕工藝美術師現場展示劍川木雕的工藝流程,同時專題片中播放劍川木匠神話故事《雕龍記》,《雕龍記》是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在1959年完成的第一部彩色動畫片,第二年獲布加勒斯特國際電影節“二等獎”。

觀眾觀看木雕作品

本次展覽是落實教育部加快滇西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計劃的具體表現,中央美院作為首批對口幫扶滇西邊境山區的高校,與劍川縣委、縣政府共同策劃籌辦。據悉,本次幫扶計劃為期5年,將持續至2017年,雙方未來將持續進行教學實踐基地、文化交流平臺搭建等合作內容。(文/許柏成)

觀眾觀看木雕作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