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用心尋覓木雕天地 彭小佳作品展即將揭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3-13 10:07:44 | 文章來源: 文匯報

 

旅美知名雕塑藝術家彭小佳,將於3月15日起在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舉辦"行走集--彭小佳作品展",展出他行走于中西藝術疆域至今的多個系列70余件作品。彭小佳就讀中央美院雕塑係時的老師錢紹武教授為展覽和畫冊題字,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和著名策展人趙力擔任展覽的學術主持。

彭小佳1955年出生於北京。上世紀70年代,他曾在上海工藝美術工廠黃楊木雕組工作,1982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係,1989年獲美國塔爾薩大學藝術學院雕塑專業碩士學位,1991年又獲得美國馬利蘭大學藝術學院雕塑專業碩士學位,現定居美國。彭小佳主要作品有《墻》、《柵欄》、《輪子》等大型木雕系列,以及《骰子》、《七宗罪》、《書》系列的《六根·六欲》、《銅豌豆》、《祭祖牌》、《夏思甘泉》、《柴木鎖》等及《山水》系列。作品被多個美國城市作為城市雕塑永久性展出,還有不少作品成為一些頗具聲譽的美國美術館及私人收藏家的藏品。

彭小佳16歲進入工藝美術廠學習黃楊木雕時就開始偏愛木材。木材不但成為他多年來雕塑創作最重要的材質之一,更滲入其內心,並讓他在與木頭的手工交互以及藝術表達過程中,找尋到了自我。彭小佳的作品被評論界稱為具有"東方抒情情調的現代雕塑"。彭小佳旅美20多年,學習了眾多西方藝術流派,但他最終還是從東西方藝術觀念的大衝撞裏,走出自己的道路。彭小佳的雕塑表現出對形體的嫺熟掌控能力和表現技法,當他寫實功力已臻新境界後,便開始追求更為廣闊的美學表現方向。他從自己熟悉的各類木材中開掘藝術新境界。他發現,木材由粗獷到細膩,藝術表達方式非常寬泛。彭小佳認為,木雕長期以來屬於工藝美術範疇,但工藝美術如果有創新也可以叫做藝術,藝術不是以材料而定,而是看作者有沒有用心、有沒有原創。在對木材的熟稔運用中,彭小佳找到了雕塑的新天地。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