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木雕大師佘國平:贗品橫行攪亂木雕市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4-08 14:39:22 | 文章來源: 大洋網-廣州日報

木雕大師佘國平




現在有些人專門倣造名家的作品,侵權問題嚴重。利益驅使這些人不僅自己不創作,還因火候不到家醜化了名家的作品。

擾亂了木雕的市場秩序,影響非常不好。我的作品就常被人倣造,對此我只能無奈地降低産量--一件作品有可能的話只做一件;再次,宣傳和重視程度不夠,致使收藏市場對木雕藝術缺乏基本了解,産生了不少偏見。

中國木雕的領軍人物之一、來自“中國木雕之城”--福建莆田的木雕大師佘國平創作了《四大美女》等佳作,大師的作品傳統雕塑底蘊與學院寫實風格兼備,凜然大氣,頗具英雄感。作品雖然出色,但為人謙和,淳樸率真--這是記者近日採訪佘國平時的感受,因為他可以敞開心扉、毫不保留地抖出自己多年悟出來的用刀、選材等木雕創作絕技,也可以一針見血地指出木雕藝術現存的弊端,不怕得罪人。

千刀萬鑿雕出來 一刀不慎付東流

記者:您是國家級的工藝美術大師,多年來成就斐然,獲獎無數,請問在多年的木雕藝術生涯中,您有何創作心得?您榮獲大獎的作品多為人物木雕,為何對這類創作難度較大的題材情有獨鍾?

佘國平:家父佘文科在福建是有名的木雕藝人,我自幼跟他學習木雕,小學時就已經掌握了刀技和木材挑選的基本原理。父親對人物、花鳥、山水等題材樣樣在行,我自然也深得他的真傳。工作以後我多次去學校進修,在技術回爐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對人物木雕似乎有格外的天分,且對此興趣亦很濃厚,因為我認為它更能直抒胸臆,表達自己的思想。

記者:您在小學時就已經掌握了刀技?!刀技可是木雕藝術的決定因素,那您在用刀方面有哪些心得?

佘國平:是的,刀技是木雕的關鍵,直接關係到作品的成敗。專用木雕刀具是非常鋒利的,可以説輕輕一劃就有“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的“效果”,就是所謂的“千刀萬鑿雕出來,一處不慎付東流”。

在實踐當中,我總結出了“慢想快手”的方法。就一個題材的操作時間來説,我通常只需一兩天--這是很快的速度。為什麼會這麼利落呢?因為之前我是深思熟慮過的,作品的基本雛形已在腦海中形成,這樣下刀就果斷,速度就快,可以説是穩操勝券吧。

此外,木雕藝人要學會運用現代刀具。一件作品如果雕刻到最細的時候依然用傳統刀具的話,就可能有失誤的危險,這時你就要學會運用高速鑽、雕磨機等完成這些“很危險的環節”。而且,藝人一定要靈活運用工藝,根據作品的題材所要表達的內容用刀。

記者:提及木材挑選的基本原理,我認為就技術操作而言,木雕與玉雕、牙雕、瓷雕相比,因材料的差異有優勢也有劣勢,您又是如何揚長避短的?

佘國平:木雕的材質有多種,如硬木、軟木、大木、小木等,而且色彩、年輪紋理等也不同。至於如何揚長避短,那一定程度上就要依賴藝人的經驗了。我平時按兩種方式進行實際操作:一是根據材料的實際情況構思題材,譬如高雅名貴的紫檀,我會儘量保留它的原有形狀和重量;另一種方式就是根據題材來選材料,精選大、小、硬、軟、紅、黃等不同材質,讓作品出現最佳效果。

當然,再好的木料也會有瑕疵,因此我創作時對材料的選擇和把關比較嚴格--一般我都會選擇最好的木材進行創作,以黃楊木為例,它的産地有很多,我會選擇品質最好的湖北黃楊木。

受學生啟發 大師創佳作

記者:木雕既然是傳統民間絕活,就勢必面臨著傳承與創新的問題,您覺得當下的藝人在這些領域中做得是否到位?

佘國平:千百年來,正是一代又一代木雕藝人的付出、傳承,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福建木雕乃至中國木雕事業才能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評價一件木雕作品優劣的標準除了其技巧、形式等元素外,最重要的還是藝術內涵。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練就的,需要藝人在創作理念、藝術視野、文化修養等各方面都要到位。我認為一名好的木雕創作者,既要重視技術層面的嫺熟程度,也要加強藝術素養。

不可否認,當今木雕藝術領域中的能工巧匠還是很多的,但是出類拔萃、有創意的大師少之又少,這對木雕事業的發展極為不利,因為缺少頂尖的藝術人才,就沒有藝術精品,真急死人了!

記者:為了培養更多優秀的木雕藝術人才和後備力量,您創建了莆田市興化雕塑研究院並親任院長。俗話説“教學相長”,您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是不是有這樣的感受?年輕一代與你們這代藝術家相比有何長處與不足?

佘國平:我們這代人比較專業、單一,而年輕人更有思想、更活躍、路子更廣,如他們會選用玉料、石頭、水晶等材料進行創作,這是我們以前想不到的。他們的創新思維對我很有啟發,舉個例子:我曾從海邊買回來一個非常漂亮的海螺,某天在家中觀賞時,腦子裏突然閃過一個很好的構思--可以用木雕創作出一個女孩,讓她與這個海螺一起成為一幅作品。這個想法很快成形了,就是《海螺姑娘》,效果非常好。

我的成長,除了自己的努力,更和各位老師無私的言傳身教密不可分,所以一直以來我都是千方百計地指導自己的學生少走彎路,儘快成材,使木雕藝術代代相承,源源不斷。

贗品橫行攪亂木雕市場

記者:作為國家級工藝大師和教育家,木雕藝術現存的哪些問題令您憂慮?

佘國平:木雕産業現在是比以前做大了,但問題也暴露出來了。首先,目前國內全身心投入木雕藝術的人並不多,創作能力不夠,直接導致風格獨特的好作品匱乏,這與當下從業者的態度有關--不少人淺嘗輒止,學會技術後不是深入鑽研,而是盲目追求眼前的商業利益,不思進取。其實,每個時代都需要有人為木雕事業獻身,我們這個時代當然也不例外;其次,現在有些人專門倣造名家的作品,侵權問題嚴重。利益驅使這些人不僅自己不創作,還因火候不到家醜化了名家的作品,擾亂了木雕的市場秩序,影響非常不好。我的作品就常被人倣造,對此我只能無奈地降低産量--一件作品有可能的話只做一件;再次,宣傳和重視程度不夠,致使收藏市場對木雕藝術缺乏基本了解,産生了不少偏見。

記者:能不能具體談談您所説的“偏見”?

佘國平:首先是大家對材料的認識有偏見,有相當多的藏家會有這樣那樣的擔心。感觸比較深的是一次在新加坡展示,我有許多作品都是力作,展示效果好,評價很高。但最後有相當多的人因為對木頭缺乏了解,怕裂、蟲蛀、不易保存,不好決定是否收藏。有些藏家收藏了容易變質的木雕、吃了虧而形成偏見是事實,但我想這應該是因為他們沒有接觸到好作品的緣故。其次,很多木雕作品都是用於商業裝飾,並沒將之上升到藝術文化的高度來審視。

記者:多數藏家之所以收藏藝術品,看重的是增值、保值效應,您認為什麼樣的木雕具有這種效應?

佘國平:從藏家的角度談,我偏向選擇名家大師之作。之所以選擇名家之作,主要還是出於品質的考慮。日本媒體曾稱我是“人間國寶”,這是他們對國家級大師的認可與評定,他們覺得真正的國家級大師是製造國寶的人,因此他們認為國家級的大師就是“人間國寶”,所以收藏大師的好作品不僅保值,而是有非常大的增值空間。我告訴自己的孩子:我的作品都要自己收藏起來,還可以收藏一些其他大師的藝術品。

然而,只收藏大師的作品也不妥。可以説,現在不少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很有創意和見地,應該值得肯定。

擺放有講究

由於材質的原因,木雕較玉器、陶瓷、書畫等姊妹藝術品而言似乎更為嬌貴,倒與牙雕有些相似,那就是很講究“生活環境”--擺放位置。

在《猛犸象牙來了,牙雕工藝活了》一文中曾提到,象牙工藝品最怕“笑”,而木雕也是如此,如果所處的環境過於乾燥、長時間在烈日下暴曬或空調風口對著直吹,木雕就可能開裂;同時,在很潮濕的環境裏,部分木雕工藝品就會“長毛”,木質腐朽。開裂或“長毛”,都會讓木雕的藝術價值或經濟價值打折扣,因此,太潮濕或太乾燥的環境都不適合木雕“生存”,在擺放木雕藝術品的時候,應該有意識地避開窗口等受日曬處,防止空調直吹。

還有一點,木雕工藝品千萬不要擺放在離明火、火爐太近的地方,否則一旦火和木雕“親熱”起來給烤了,後果可不堪設想。

護理三部曲

一、木雕怕過於乾燥,也怕過於潮濕,所以不宜用帶水的毛巾擦拭,應用含蠟質的或含油脂的純棉毛巾擦拭為佳。

二、如果發現木雕工藝品的光澤不好,可以用刷子將上光蠟涂于木雕工藝品的表面,用抹布擦一下拋光即可,也可以像對待紅木傢具那樣,用純棉毛巾蘸一些核桃仁油輕擦在木雕工藝品的表面。

三、木雕真的出現開裂等情況,緊張也沒用,只好請搞紅木傢具維修的木工師傅處理一下了。

佘國平簡介:

1950年出生於福建莆田木雕世家的佘國平,現任中國木雕藝術專業委員會副會長、福建省木雕專業委員會名譽會長、莆田市工藝美術協會名譽會長,擅長木雕、牙雕和佛像雕刻。佘國平功底紮實、技藝嫺熟,是承前啟後的雕刻大師,也是中國木雕藝術的領軍人物之一。其作品先後獲18項國家級金獎。多年來,佘國平培養了不少木雕後備人才。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