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中國文物家底難摸清:每年流失一座故宮(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2-17 15:57:38 | 文章來源: 金羊網

藏寶於民並非一無是處

羊城晚報

文物産權交易所有什麼作用?

彭中天

我在2009年全國兩會上,就提出要成立中國文物産權交易所,通過國家認同的平臺,讓文物厘清産權、合理流通、價值提升,讓文物“私生子”的市場、産權、交易、轉讓每個環節都浮出水面,只有這樣,政府才有可能管理好這些“私生子”,現在都是在水下,看都看不到,怎麼管理得好?

羊城晚報

有人認為,“文物私生子”本來就是國家所有,現在的擁有者應該無償還給國家。

彭中天:首先,國家連館藏文物都沒有保護好,大量文物放在條件很差的倉庫裏,甚至被狸貓換太子,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和展示。連現有文物的保護能力都不足,憑什麼還要人把“私生子”上繳國家?第二,很多藏家是文物流轉多次後的購買者,正是國家的縱容才有了這麼多次交易的存在,為什麼要藏家擔負全部責任?第三,藏寶於民也是很多國家的一種做法,文物放在老百姓那裏,不要視之為“私生子”,而應該視之為“孤兒”,只要找到好人家,無所謂由官方還是在民間“領養”,只要不出國門、在監控範圍內,都是對文物好。現在土地不也是把70年使用權給了老百姓?這也是“領養關係”。

獻寶有獎或是破局之道

羊城晚報

房子可以轉讓增值,文物“養子”也能交易給“養父”創造財富嗎?比如我買“私生子”只需1萬元,通過拍賣行卻要50萬元,如果一律合法化,豈非犯法得實惠?

彭中天

我建議民間文物應該允許交易,但分成兩類:一,能説明私人産權的,國家免費認定發産權證;二,對於認定不了私人産權的,作為待定産權先明確。今後交易的時候,一半收益歸國家,一半收益歸持有人。可以換一個角度來看問題:在交易時,文物持有者是“獻寶人”,國家拿出交易額的50%作為獎勵金,而不是國家與持有者分成。就好像你丟了一個100萬元的錢包,有兩種辦法可能取回來,一是調動全市警力,這可能花幾百萬元都找不回來;二是懸賞50萬元,給拾獲者一半錢,我相信後一種辦法更有效率。“私生子”的産權一直都是國家的,但國家給獻寶人獎勵也是應該的。

國家作為産權所有人,倡導獻寶人獎勵機制有幾個好處:一,文物從黑市浮出水面,列入國家的監管視野;二,獻寶人得到一半錢,有獻寶的動力;三,國家得到一半錢,充盈保護文物的資金,徹底解決目前文物保護方面資金匱乏的窘境;四,買家買得放心,拿到合法的産權證,從此文物“私生子”的産權關係就理順了。

一件文物的合法化,不僅國家掙到了錢,還多了一件登記入冊的文物,還找到了託管人,還能收到交易稅。這才是“硬管理”。

總之,我認為,流通是促進體制改革最好的方法,是理順産權關係最好的良方,是發現文化價值最好的手段,是調動社會資本最好的工具。不流通則流失,簡單粗暴的圍追堵截於事無補,敢於流轉、善於疏通才是真改革。

   上一頁   1   2   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