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盧浮宮館長:博物館如只展示遺跡 就是死去宮殿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0-17 11:41:04 | 文章來源: 《北京青年報》

 

  

盧浮宮館長魯瓦耶特

儘管西方人最早畫出的北京城墻地圖就珍藏在盧浮宮中,紫禁城對於法國觀眾而言仍舊陌生和遙遠,仍舊是一個引人入勝的謎。然而借助剛剛開幕的“重扉輕啟——明清宮廷生活文物展”,通過欣賞故宮博物院首次帶到盧浮宮中展出的154件宮廷瑰寶,人們終於得以近距離感受來自中國的文明。展覽期間,盧浮宮館長魯瓦耶特先生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他用“驚鴻一瞥”來形容自己看到故宮珍寶的激動心情。

“皇帝朝服畫技無可挑剔”

遠道而來盧浮宮的故宮藏珍,令盧浮宮的研究人員驚嘆不已。法方策展人伊莎貝爾勒等人研究後決定,以紫禁城和盧浮宮的歷史作為此展的主軸。此兩宮曾經是歷代帝王生活寢居處、政府所在地和歷代累積起來的收藏保存所,這些國之重寶隨著朝代的嬗遞而薪傳不絕。參觀路線的規劃以盧浮宮的歷史展廳為基礎,經過全面重整,以煥然一新的氣象迎接來自遙遠國度的古代中國皇帝。展廳中明清主要的幾位皇帝的畫像與以收藏文物或興建宮殿而聞名的法蘭西國王畫像互相對照,讓參觀者得以比較故、盧二宮的歷史年代及重大事件。

與盧浮宮中同時期的收藏相映成趣,這樣佈置獨特的展廳令初次前來觀展的法國觀眾感到詫異和驚嘆。面對觀眾的反應,魯瓦耶特館長表示這在他的意料之中。“故宮進駐盧浮宮這個行為,首先不會讓他們感到很習慣。當你把如此神秘、不可思議的‘紫禁城’與迷人的‘盧浮宮’第一次並列在一起時,大家首先會感到無法置信,但驚奇與讚嘆之情隨後就到來。故宮帶來的珍品是那樣的精美,剛剛經過展廳,我還有驚鴻一瞥的感覺!故宮為此次展覽準備了眾多數量的展品,我本人都學到了很多新的知識。我認為,觀眾是絕對不會失望的。”

魯瓦耶特館長本人是研究19世紀繪畫歷史的專家。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吧,他本人對展覽中的繪畫部分情有獨鍾。他稱讚:“那些皇帝的朝服畫軸的畫技實在是無可挑剔,我想不到在西方美術中有哪個派系有同樣的風格。展覽中那些由當時遠去中國的歐洲耶穌繪畫家所創作的駿馬圖也讓人讚嘆不已。但是如果要問我最喜歡的作品是哪件?面對這些珍品,我實在無法取捨!”

“我小時候的盧浮宮又小又黑,到處是灰塵,很少有人來”

在中國的書店中,任何一本講述盧浮宮藏品的書籍都會提到它的“鎮館三寶”,即蒙娜麗莎、米洛島的維納斯像以及勝利女神雕塑。然而面對這樣的概括,魯瓦耶特館長卻有自己獨特的看法。“這三件作品的確是人類歷史上的傑作。現在,所有來盧浮宮的參觀者都直奔蒙娜麗莎的微笑,但是那其實只是盧浮宮公開展出的35000件藏品中的一件而已。我建議中國的觀眾不妨在盧浮宮中做一次‘自己的探險’,也許你會在中世紀的作品中,同樣能找到一件震撼心靈之作。”

記者獲悉,魯瓦耶特館長從小就與盧浮宮結下不解之緣。他的家就住在盧浮宮對面,“在我五六歲的時候,就有很方便的機會常來宮中閒逛。”然而面對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你第一次進盧浮宮是什麼時候?”館長卻回答不出來,他曾經對採訪者説:“我不記得第一次的故事了,但我對盧浮宮的印象非常久遠。那個時候的盧浮宮和現在的盧浮宮有很大不同,那時的盧浮宮又小又黑,到處是灰塵,很少有人來。”受到家庭收藏的熏陶,魯瓦耶特對盧浮宮大畫廊中的畫作印象深刻,這也造就了日後他對繪畫史的研究興趣。“我們的‘紅色畫廊’收藏了19世紀的畫作,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地方。我特別喜歡那些畫作,我至今對它們仍情有獨鍾。在某些方面,我像是一個19世紀的人,對德拉克洛瓦、席裏柯等這些畫家懷有深深的留戀。”

“一座博物館如果僅展示遺跡,那它就是一座‘死去’的宮殿而已”

館長告訴記者,他上任10年以來,盧浮宮有著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十幾年前,每年大約只是有幾萬的中國參觀者,而今天的數字差不多達到了近40萬。這可以證明,中國參觀者對盧浮宮非常感興趣。”在魯瓦耶特館長看來,盧浮宮在世界上能夠有今天這樣的吸引力,應該感謝法國大革命的成果。他説,“幾年前,我們在找一個可以代表盧浮宮精神的標語,最後選擇了‘藝術無距離——自1793’。這個數字距今已經有兩百多年,當時正值法國大革命時期,也就是從那時起,這個昔日皇家禁地變成了一家面向公眾的博物館。”

正是因為盧浮宮性質發生的改變,幾個世紀以來它一直致力於向公眾傳播藝術,向那些覺得自己與“藝術、文化”不相關的人群來幫助了解、接近藝術。在今天,如何定義一所博物館的概念,成為一個新的課題。幾個世紀來,許多知名藝術家如德拉克洛瓦、德加、馬奈等人都曾經在盧浮宮中居住過,從盧浮宮的建築和珍藏中獲取靈感。在魯瓦耶特館長看來,一座博物館如果僅僅是展示歷史遺跡,那麼它就是一座“死去”的宮殿而已。但當代的博物館應該是“鮮活”的,應該用各種方式與當代社會産生關係,這也正是為什麼現在盧浮宮中,不僅有常常更新的展覽,更是一個舉辦各種演出、講座及社會活動的地方。“儘管盧浮宮的宮殿建築可上溯到中世紀,但它作為博物館卻一直扮演著先鋒的角色,仿佛它生來就一直未曾完工。”

據透露,未來盧浮宮將迎接更多來自中國的其他主題展覽,也會向公眾傳達中國與西方文明,尤其是與法國的文化交流是由來已久的一個舉動。2013年春天,盧浮宮將完成一個新的展廳籌備並向公眾開放,主題是法國18世紀的裝飾藝術。“這是法國裝飾藝術史上的鼎盛時期,而其中有一部分的藝術作品創作是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影響。”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