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范曾狀告郭慶祥案今日開庭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4-22 22:22:40 | 文章來源: 北京晚報

一幅畫能賣幾十萬元,但這些畫卻是用流水線的方式大量“創作”出的作品?著名畫家范曾遭到不點名的批評。這位年已72歲的書畫家,自己對號入座,以郭慶祥等人在《文匯報》上發表的文章沒有任何事實依據貶損他的名譽為由,把郭慶祥等3人起訴到昌平區法院,要求賠償其精神損失費540萬元。今天上午,昌平區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此案,原被告雙方均由代理律師出庭。

一篇文章創索賠天價

收藏家郭慶祥在《藝術家還是要憑作品説話》一文中作了不點名的評論。郭慶祥稱:“他畫來畫去的老子、屈原、蘇東坡、鍾馗等幾個古人,都有如複印式的東西,人物造型大同小異……我認為,這位畫家的這些大同小異、毫無藝術個性的禮品畫,最多只值幾百元,但事實上現在卻動輒幾十萬元、上百萬元一幅。這既有辱藝術,也是對收藏家的不公平。”除郭慶祥之外,還有謝某、孫某發表評論文章,范曾認為他們的文章也侵犯了其名譽權。

范曾就是被告批評對象

“本來我的文章並沒有點名,但范曾自己對號入座,把我告上法庭,那我就可以明確告訴范曾,他就是流水線製作書畫的典型代表。”郭慶祥沒有出現在法院,他讓律師向法官提交了其親筆書寫的答辯意見。

郭慶祥表示,他曾花200多萬訂購了范曾200張畫,拿到第一批畫後,發現題材與技法嚴重雷同,像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第二次交貨前,郭慶祥跑到范曾的畫室去看,發現范曾把10張宣紙挂在墻上,跟工廠生産線一樣,用流水操作的方法作畫。每張紙上先畫人頭,再添衣服,最後草草收拾一番寫款。“這哪是畫畫?分明是在畫人民幣嘛。”郭慶祥憤慨地説。

“我這幾年來經常針對藝術作品發表評論意見,堅持藝術評論是我近幾年的主要工作之一。”郭慶祥稱,相信法律會做出實事求是的公正判決。

照片顯示“流水線”畫畫

發表郭慶祥文章的文匯報也是被告之一,不過該報並未被索賠精神損失費。文匯報的代理律師、上海新文匯律師事務所的富敏榮律師出示了4張照片:均以一面白墻為背景,墻上挂著十張大幅宣紙。其中一張照片顯示,范曾在上面畫下差不多全是同一個人物“鍾馗”的頭部;另外的照片中,如出一轍的十幅“老子出關”全都挂在墻上,大致輪廓已經基本勾勒完畢,剩下等著范曾統一著色。郭慶祥認為,這些照片充分證明了范曾長期以來毫無創造力的繪畫表現,完全是一種流水線的生産方式。

范曾的學生崔某曾公開回應説,照片是他拍攝的,並作為研究資料發表在網上,意在讚揚范曾繪畫技巧的精湛。范曾的代理律師表示,郭慶祥公佈的所謂的范曾流水線畫畫的照片,根本不能證明什麼。有的照片中沒有范曾,無法證明范曾在作畫;有的照片中只能看出范曾在作畫,卻無法證明范曾在流水線作畫。

文匯報代理人舉證説,在郭慶祥的文章發表後,范曾的畫作並未因此而貶值,相反,在文章發表後的范曾畫作拍賣會上,40張畫無一流拍,且遠超評估價。該代理人認為,范曾的社會評價並未因此而降低。昌平區法院今天未對此案作出判決。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