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凝美術館OCT當代藝術中心
華南藝術副中心:深圳
號召力:何香凝美術館/深圳城市建築雙年展/華僑城/梁宇
城市的特色及影響構成城市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城市在區域經濟競爭中處於有利的地位——這一點是深圳文化局藝術處處長梁宇一直堅信的。
與國內其他一些重要藝術城市略顯不同的是,深圳的很多藝術活動,都被貼上了“文化立市”的戰略標簽,並且在最近幾年裏,這個戰略發揮了它的最大能量。
“總的來説,廣東的美術館事業還是運作得比較好的,也是比較成熟的。在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當代藝術發展中,廣東的美術館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是有目共睹的。”深圳美術館藝術總監魯虹認為:“深圳的幾家美術館同樣值得注意,像何香凝美術館及其下屬的OCT當代藝術中心,一直推動著全國各地重要的藝術家之間的交流;深圳畫院主辦的常規項目‘深圳國際水墨雙年展’和深圳美術館舉辦的系列當代油畫展與學術論壇也為中外藝術家之間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不過,這兩年來出現的新現象還是值得廣東美術館界的同行注意,那就是廣東以外的地區出現了數量更多的美術館,它們的運營資金在加大,運作也更規範、更有力。按照這種勢頭去發展,如果廣東這邊的幾家美術館不在資金、人才、運作理念上投入更大的力量,那麼廣東這邊的美術館勢必會被其他省市的美術館超過,到時候,恐怕優勢地位就會不存在了。”
而在深圳之外的“旁觀者”看來,深圳的藝術特點,除了“水墨比較多”,還有“複製北京”——將北京等展覽模式複製到深圳展出,實際上與當地文化藝術現狀沒有多大關係。而作為地域的深圳當代藝術,藝術到底有沒有本地與外地的概念,其好與壞是否取決於“本地”或“外地”,批評界還有諸多爭議存在。
深圳的特殊性在於——它在二三十年來的中國社會中,和北京、上海一樣都是不能被忘記的:改革開放的光輝一直籠罩在這座沿海城市上空,深圳美術館、關山月美術館、深圳畫苑、何香凝美術館常年都在積極地組織各種藝術活動。華僑城做得更為超前,它以一個企業的方式而非基金會的方式無償資助藝術發展,以模倣國內外畫作而形成産業的城中村大芬村設計了“大芬美術館”。
而深圳真的能擔起“副中心”的重擔嗎?到底是藝術為城市而窮忙,還是城市在為藝術而奮鬥?
“不能一提文化生産産業化, 政府便撒手不管, 任由市場主宰;也不能因文化産品的特殊屬性, 而一味地關閉文化進入市場的大門。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該管的一定要管好, 不該由政府出面辦的文化一定要退出。”梁宇的主張顯然有利於避免“政府過度干預藝術”的危險,而當代藝術能否在深圳健康發展,同時獲得政府最大程度的支援,是深圳成為藝術重鎮的關鍵。
中部藝術副中心:鄭州
號召力:中原文化/河南大學/蕭開愚/鄭東新區
在先鋒城市們不斷地創造自身出路的同時,之前位於藝術“二線”或者“三線”的城市,在沒有找到出路之前,“嘗試”和“模倣”也不失為務實的方法。
2008年11月,鄭州市規劃局召開新聞發佈會——未來鄭州市將朝藝術之都的方向發展,最終實現藝術之都的定位。
這個消息讓鄭州本地媒體來不及反應——“我們的城市有藝術嗎?如果有的話,大概也都是土黃色的吧。”一位鄭州的媒體編輯在看到這個消息時,感嘆“藝術離我們好遠”。
而剛剛公佈的2009年河南省藝術高考生人數統計數據顯示,河南省藝術考生人數一舉突破10萬人。按照去年鄭州高考有百萬考生算,每十個考生中就有一個藝術考生。河南也成為僅次於山東的又一個藝術考生大省。很多學生和家長承認報考藝術類考試是為了“曲線救國”——以求讀更好的學校,但至少他們道出了一個現狀:鄭州市民對藝術的價值是認同的,藝術在普通市民眼裏不再是一根雞肋。
這恰恰提示了在高度資訊化的中國,任何一個地區,都有認同當代藝術價值的可能。藝術市場的嗅覺是不會放過這個信號的。
“鄭州是汶川大地震後第一個來西安推介的城市。”2008年6月初,“歡樂鄭州行”在西安舉行推介會時,西安市旅遊局副局長康立峰感嘆地説。“2008年,鄭州旅遊面臨重重困難,我們只有積極應對、迎難而上,才能確保完成各項指標。”鄭州市旅遊局局長岳俊華表達了鄭州推廣城市文化的決心和積極的態度,目前仍然以“旅遊立市”的鄭州,2008年9月26日舉辦了第十屆亞洲藝術節,來自亞洲二十多個國家的政府官員、駐華使節和中外藝術家,走進了這座人們舊印象中“土黃色”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