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設計·新媒體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全國首個跨界産品行銷中心打開電子藝術全新商業之路 藝術需要量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7-06 09:38:09 | 文章來源: 上海證券報 楊琳

 

5月20日,全國首家E-LIVING HUB跨界産品體驗行銷中心在上海電子藝術創意産業基地隆重開幕。大約1000多平方米的展廳裏,陳列著幾十件以現代民用多媒體技術加上藝術的思維模式製造出來的多媒體現代産品,包括電子桌、電子櫃、電子立牌等,電子藝術作品成為日常生活辦公品。該行銷中心由今年2月剛剛成立的上海電子藝術發展有限公司經營。原上海電子藝術節總策展人、現上海電子藝術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周英姿表示,這是電子藝術節公益性與藝術性的延伸,將電子藝術産品化是他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其目標就是朝著商業和市場去的。

 

商業學術兩條腿走路

她説,商業和學術兩條腿走路是他們在舉辦電子藝術節過程中一直在思考的模式。“從一開始我們就明白,電子藝術本身一定不是曲高和寡、自娛自樂的,其技術一定會是被大眾所應用的。”周英姿説:“其實我們一直在創造的並不能説是電子藝術,準確地説應該是科技藝術。而電子藝術節一直都在講求科技藝術作品的展示,正確而言是一種從概念到藝術呈現的過程或者行為。然而,這些過程是都是暫時性的,留在人們腦海中有可能是永久的,但不是物質實體。一個新的事物從誕生到被社會所廣泛認知,其實是非常需要物質的呈現的,而且需要在不斷積累後達到量化。藝術也一樣,從某種意義上講,是需要量化的。”

周英姿指出,行銷中心這個物理空間是供人們來體驗、購買的。有了這麼一個平臺和空間,才讓人有一個承載想像的地方。很多行為其實也是發生在展廳之外的。例如,産品租賃,而且租賃不僅限于上海;另外還有大型工程項目的接洽等。

對於營利後的打算,她告訴記者:“我們相信後半年這個板塊的業務會不少,營利也會不小。如果有收益,首先要解決的當然是成本開銷和市場打造,另外人力的擴張、後期運作以及研發資金也是重頭。這裡所説的人力擴張,是指尋找由幾個人構成的小型科技企業,我們出資對他們進行改良和優化,然後將他們吸納進來。”

 

腦力也可以持續銷售

原張江超藝多媒體系統總經理胡俊介紹,“超藝”從1996年誕生至今已有15年的積累。他告訴記者,在與eARTS合作之前他們就關注過電子藝術節,從第一屆就開始了,而且每屆都看。他説,藝術節上的作品與商業産品是不一樣的,藝術節上呈現的還是藝術,而“超藝”創造的則是一種工具、一種載體,不過其中可以承載藝術。就像IPHONE一樣,有藝術性也有使用性,但實用是主體。他認為,藝術往往是可缺也是不可或缺的,藝術起到的是一種引領,它是一種文化現象。往往是在有了藝術的想法或者思維的時候,就會落地到技術的支撐,兩者一結合就是稱其為界面化生存。也就會産生一大批趨之若鶩的客戶。所以,藝術與技術是不可分割的。在這裡,要解決的只是孰重孰輕的問題。

他告訴記者,“超藝”能夠像現在一樣把藝術融入到技術裏,並形成産品,整整花了7年時間。他説:“如果説我們2002年之前一直是在賣腦力,而且還是一種唯一性的消費的話,那麼2003年我們開始意識到藝術也要量化的概念。

他説:“腦力並不一定要體現為唯一性。腦力也可以讓很多人去消費。‘蘋果’就是最好的例子,PC是腦力,微軟也是最好的腦力,但她們卻是持續出售。所以,腦力與持續銷售是不衝突的。關鍵是如何把東西量化。藝術是可以量化的。只不過要找到正確的定位。我們的定位是很簡單:就是應用藝術。”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美國電子藝術研究院十年回顧展
· 絢爛多媒體支起《北京傳説》魔幻太空
· 瑜舍展出多媒體裝置藝術作品
· 多媒體,當代藝術“績優股”?
· [專稿] 五根調羹 - 五人多媒體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