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15件浙産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大作將運送北京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6-19 13:48:08 | 文章來源: 浙江線上

許江等4人正在創作《殘日》

中國美院院長許江穿著沾有油畫顏料的T恤衫和長褲從門外走進了畫室,美院象山中心校區3號樓306房間裏,這幅“南京大屠殺”題材的大型油畫《殘日——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南京》(9米×3.6米),已處於收尾階段。下週一,這件作品將與其他14件作品一起,從杭州起程,運到北京接受最後的檢驗。這也意味著參與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的藝術家們長達數年的努力,終於結出了碩大的“果實”。

全山石、翁誕憲作品《血肉長城》

 楊奇瑞作品《中流砥柱,眾志成城》

由文化部、財政部聯合實施的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于2005年啟動,中國美院經過多輪PK,贏得15件作品的創作任務,其中油畫10件、國畫4件,雕塑1件,由許江、孫景剛、崔小冬、鄔大勇等4人合作的《殘日》便是其中之一。昨天,不時有師生走進畫室來看,因為他們都知道這幅作品馬上就要運去北京了。前幾天,孫景剛曾問過許江:“許老師,這個畫畫完以後怎麼辦?”言語間有一種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感覺。

作品是完成了,但現在遇到了讓人頭疼的運輸問題。許江點燃了一支煙,看著這幅巨作對記者説,“最長的車皮只有8米多,沒法運,所以我們弄來了一個集裝箱,10多米長,打算把它與其他作品一起裝進去。”但把這副巨作搬出畫室又是一個難題,“一種方法是把畫幅拆了捲起來,然後再到其他地方花大錢做一個很大的框把它繃上去。還有一種辦法是把這堵墻拆了,運出去。”他指了指畫室內的一面雪白墻壁對記者説。

何紅舟、黃髮祥作品《起航》

 章曉明、周小松作品《雪白血紅——抗美援朝戰爭史圖》

在校區6號樓的底層,中國美院公共藝術學院院長楊奇瑞正在打理自己創作的雕塑作品《中流砥柱,眾志成城——98中國抗洪志》。“這個作品有一噸多重,下面安裝了輪子,到時候要推著出畫室。”楊奇瑞説,等到北京的驗收通過後,再把玻璃鋼翻成銅鑄,那個時候整個作品的氣勢就出來了。

據悉,這兩天,15件作品將陸續集中到浙江美術館和中國美院象山中心校區。美院一名工作人員昨日告訴記者,這次去北京還專門帶了兩名木匠,因為油畫框的組裝和拆卸及把畫幅繃到框上去還真是一門技術活。

創作者語

歷史畫的創作,不僅是對繪畫技法的一次檢驗,更是一次綜合訓練。如何處理歷史真實與作品真實的關係?藝術家的個人風格如何在歷史事件中呈現?這些都是參與此次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的美院藝術家們思考的問題。昨天,多位藝術家跟記者講起了各自作品背後的故事。

許江(《殘日》作者之一):與兩個月前相比,即將完工的《殘日》的基調更為深沉,但畫面上的主體人物則更為明亮,特別是那個中心人物——一名受傷的戰士。這個人物有一種“金燦燦”的感覺。我們本來想用《南京!南京!》中的劉燁做原型,但電影的畫面是流動的,很難抓住某個固定的時刻,所以後來我們又找來幾個模特拍了一大堆照片,從中選取了各個部位。這個人可以説是各個人物的複合體,可能是劉燁的眼睛,或者某個人的臉。另外,在日本兵的造型處理上我們也有一定的新意,以前的作品中我們總是把他們刻畫成像禽獸一樣,這次是正常處理,並沒有醜化。

全山石(《血肉長城——義勇軍進行曲》作者之一):這幅畫的遠景是血紅的天際;前景則是站在最前方帶領義勇軍抗爭的共産黨員,他們的身後是一眾工人和農民。很多人建議在前景人物的腳下放一面日本國旗,但是我並不想這樣做。一則顯得過於表面,另一方面我們所説的敵人並不僅僅是當時的日本侵略軍,而是所有敵對勢力。

章曉明、周小松(《雪白血紅》作者):我們這張畫想擺脫傳統歷史畫中典型人物的套路。在這張畫裏,只有一張臉是清楚的、正面的,畫面當中的臉都是那種好象有,近看又沒有,再仔細看又能品味出很多細節的樣子。在格鬥動作的安排上,我們減掉了一些漂亮的姿勢。因為真正格鬥的時候,人一瞬間的動作都很奇怪,甚至還有很多讓人不理解的動作。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最後衝刺
· 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6月開始終審
· 青銅白石鑄歷史:訪國家重大歷史題材工程簽約雕塑家李象群
· 簽約制與課題制更出作品——政協委員談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的啟示
· 《2008五月記憶》油畫展首博開幕 繪出堅忍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