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約制與課題制更出作品——政協委員談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的啟示

時間:2009-03-12 10:16:55 | 來源:中國文化報 美術週刊

    簽約機制促使畫院與畫家雙贏

  “在今年的兩會上,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文化工作提出要深化文化事業單位體制改革。在畫院體制改革方面,我認為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為畫院改革提供了啟示和經驗。”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中國畫院院長施大畏説。

  畫院發展到今天,政府投入不少,效果卻不明顯,人才出不了、作品出不了,養了一撥人,誰也不睬誰,一個比一個牛。這是現實。

  施大畏清楚地記得,1991年他任上海中國畫院常務副院長時,國家撥款是100萬元,要養100多人,因為那時候沒有社保,需要給離退休人員發工資。到2008年時,國家撥款1300多萬元,只養40多個人。應該説,政府對文化投入更多了,畫院的經濟負擔輕了,為什麼出不了人才?“關鍵是沒有像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那樣的機制激勵大家。”他指出,這個工程的政府投入是1個多億,分攤給每個創作者,若按市場價格衡量,經費相對還低。規定的6米×3米的大尺幅創作,對多數畫家來講是第一次,從創作狀態來看,大家都很認真。作品總體上不錯,肯定是國家最重要的一批收藏之一 。”施大畏説。

  “工程剛開始實施的時候,有的畫家無所謂,但入選畫家名單確定以後,沒參加上的畫家就很失落了。”施大畏説,這一工程機制給畫院管理的啟發是,如何解決畫家和畫院的關係,用什麼機制使畫院和畫家互相制約,出好作品。其核心就是簽約制,入選畫家同工程簽約後,獲得材料費等資金。工程辦公室分階段組織專家對作品創作進行觀摩,然後按照創作進程和作品品質支付下一階段材料費,但最終作品是否入選,要看品質再定。

  這種模式畫院也可借鑒,畫家和畫院簽訂項目之後,就擁有畫院畫家的待遇——頭銜、工資、稿費,如果完不成項目就會失去待遇。但現在的情況是,畫家拿著國辦畫院的頭銜,卻忙著運作自己作品的市場,而市場並不能真正體現畫院畫家的價值。畫院畫家應承擔權威性的創作——既有精神內涵,又有學術高度的重要作品。

  “在多元時代,無論是傳統藝術,還是當代藝術,都有評判標準。現代社會應該分工明確,主題創作的主力軍在畫院,職業畫家在當代藝術領域,教學型畫家則執教大學。新力株式會社社長曾説:‘中國只重視科學家、院士,不重視培養技工和工程師。’他認為中國要發展,必須培養工程師和技師,而且讓他們富起來。我非常同意他的看法,中國文化要發展,國民素養要提高,需要更多有知識的青年在基本崗位上訓練。我們許多觀念上要調整。新入院的畫家讓他先做展覽策劃,如果做得好,再給畫家的頭銜。不然一成為畫家就覺得牛了,今天是三級美術師,明天就國家一級了,忙著到外面賣錢去了。藝術界已經到了準貴族的時代,大家普遍日子好過了。但文化肯定是苦行僧的事,藝術家要有苦行僧的精神,在市場面前要保持清醒。 ”

  “一句話,國家投入應該重點在養作品,而不是養畫家。如果説,設立創作基金主要任務是鼓勵主題性創作,那麼,建立收藏基金可以用來收藏一批能夠代表時代特徵的多元作品,包括當代藝術。這兩個基金在國家整體投入裏可能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對民族素養的提升作用卻是不可忽視的。”施大畏表示。

    國家應以重大課題方式組織美術創作

  “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開展的意義十分重大,在今年9月所有作品將集中展出,接受全國人民的檢閱。我們可以從這一工程的運作中總結寶貴經驗。”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畫院創研部主任趙衛表示,它的重要啟示之一就是國家繼續以課題的形式組織主題創作,推動中國美術和文化事業發展。

  他談到,首先,這個工程是國家第一次投入1個多億來支援美術創作,體現了國家對文化的重視,同時也説明瞭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這對美術創作特別是主流美術創作起到了特別大的推動作用;其次,對於全國的美術家,特別是全國畫院、美院系統的美術家而言,創作熱情也得到了極大的調動;第三,這次創作將為國家留下一大批藝術精品,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作品將會體現出它們應有的價值;最後,這對於之前大家一直擔心的西方的基金進入後對中國美術市場的衝擊問題,從客觀上起到了一定的應對作用。

  “所以,我們應該總結工程進展過程中的經驗,並把這樣的創作繼續下去。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本身是個課題,這個大課題在得到了中宣部、文化部以及財政部的支援後得以促成。下一步希望國家繼續以課題的形式組織美術創作,關注文化建設,關注美術發展。”他對記者表示,自己目前構思的課題名稱是“當代中國”,希望可以囊括更廣泛的題材,匯聚一批當代優秀畫家,把中國當代最優秀的作品保留下來,並且在現有的基礎上做得更全面、更理想。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