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蓉之:所謂新媒體

時間: 2015-04-09 12:08:25 | 來源: 芭莎藝術

首頁> 資訊> 聲音

當代藝術的迷思,我在先前的文章裏,曾經提到對“創新”作為一種指標,是現代主義的核心價值,藝術家總是不斷尋求新的形式與新的媒材,這種永無止境的追“新”,正是現代主義留下的遺産,也是迷失,而今天仍有許多人就是深信不疑。

在追“新”的前提下,西方上世紀60 年代開始發展的新媒體(New Media)藝術,在中國的今天正方興未艾。上世紀60 年代的新媒體藝術,主要指的是錄影藝術(Video Art)、實驗影像(Experimental Photography,Film and Video)、觀念攝影(ConceptualPhotography)、影像裝置(Filmand Video Installation)等, 及其他應用到電子媒體的電子藝術(Electronic Art)創作。但是,發展到今天,那些藝術有的都已經進行了超過半個世紀的歷史,理論上來説,應該不能再代表新媒體藝術,就像19 世紀末的攝影、電影藝術,在最初發展階段,都曾經是那個時代的新媒體,如今,卻都成了藝術創作的媒材選項之一,無異於繪畫、版畫或雕塑。

今天的新媒體藝術,和數字技術與網際網路的關係密不可分,例如:網際網路藝術(Internet Art)、互動藝術(Interactive Art)、軟體藝術(Software Art)、系統藝術(Systems Art)、資訊藝術(Information Art)、藝術化電腦遊戲(Artistic ComputerGame)、線上游戲(OnlineGames)、虛擬藝術(VirtualArt)、電腦圖形學(ComputerGraphics)、電腦動畫(Computer Animation)、數字音樂(Digital Music)、聲音藝術(Sound Art)、電腦機器人(Computer Robotics)以及生物技術的藝術(BiotechnologyArt)。新媒體藝術的技術層面,通常都涉及電信通訊、數字運算和大眾傳播媒體,目前全球流行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 和中國的微網志等,都已經成為藝術創作發表的新媒介。

近幾年來,雲計算(CloudComputing)在IT 産業界、企業界受到熱捧,一時間充滿了激情。所謂的雲計算,是一種將實體主機、作業系統都虛擬化的技術,資訊可以在不同的虛擬層之間移動,通過電信網、網路、網際網路,能夠讓客戶共用那些連結虛擬層的軟硬體當中的龐大資源,可以連接到眾多客戶的實體主機和相關的電腦設備上,讓虛擬主機與實體主機之間也可以暢通無阻、交互感應、自由流動。雲計算數據中心可以容納龐大的各種資訊,人類的藝術創作終於有了資訊登錄的永久儲藏所在,幾千年來人類創作的心血結晶,可以在資訊庫裏被平等對待,開放供應給終端客戶自主選取下載,超文本藝術(Hypertext Art)和數據庫藝術(Databases Art)必然應運而生。

藝術正因為雲計算而不應該再有藩籬界限,傳統與當代、現實與虛擬之間,不再是對立的概念。今天新媒體藝術的創作與推廣,不能依據傳統的操作模式。目前一些新媒體藝術家,把他們的作品以限量版畫或攝影作品的概念來行銷,其實潛在了許多問題。殊不知新媒體藝術所面對最大的難處是媒介更新的必要性,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許多硬體媒介都會停産,硬體故障等問題也會導致高度依賴軟體運作的藝術品完全無法呈現。與網路結合的藝術創作,數量與流通必然是以多取勝,必須大量複製成為最大流通量的藝術作品才能夠在資訊大海中生存下來。

因此,藝術家對於新媒體的認知與應用,必須時時更新,特別是一旦進入雲計算的時代,藝術的表現得靠“連結”形成更大的發表平臺。所以,新媒體藝術家首先要放下資訊獨佔、利益獨享的觀念,以極大化分享的理念,以薄利而多銷的途徑,為自己的作品贏得極大化的流量,在電信網、網路、網際網路等通路建立的分眾、分利、分享的虛擬現實世界裏,産生未來的藝術新經濟。目前以傳統藝術的寡佔概念和物以稀為貴的心理所行銷的新媒體藝術,遲早會遇到創作瓶頸和推廣方面的障礙,對新媒體藝術情有獨鍾的藝術家,要做好思想的準備了。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