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聲音

王嘉:書法的江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9-28 11:59:54 | 文章來源: 資訊時報

讀金庸的《笑傲江湖》,印象最深的就是“江湖”倆字。不管是誰,難免都會跟江湖打交道。在這個過程中,人的角色大致有兩重境界。一是袖手圍觀模式下的“笑江湖”,二是得勝歸來模式下的“傲江湖”。武俠小説如此,現實生活也是如此。一切歷史都是旁觀者和成功者的歷史,尤其是在這個“成功學”大行其道的年代,江湖的詞典裏只剩下了一個詞,那就是成功。

當書法高考成為一種召喚的時候,作為文化素質的書法修養,終於重新成為檢驗學生是否學業有成的尺規之一。正如國學教育在前些年經歷過的熱潮那樣,鋪天蓋地的國學經典,連同各種不厭其煩的過度闡釋,確實起到了眼花繚亂的炫彩效果。而書法,則有點不一樣。

首先,我們的書法課不能總是給學生講故事,由書法家的故事貫穿起來的課堂,還不是真正的書法課堂。更何況,書法家的勵志故事跟他們的個人書風之間究竟有怎樣的關係,還只是一個未知數。關於書法家們的“微信體”的八卦故事,在整個書法風格構成的文化歷史中究竟有怎樣的意義,也還只是一個未知數。

其次,我們必須面對的事實是,書法已經遠離了古人的那種實用功能。如果僅僅告訴學生學習書法是一門課程,那麼在書法和現實之間的這條壕溝究竟有沒有一座互相溝通的橋梁?學生首先要問的是,學習書法能夠帶來什麼?而作為書法教師,首要的問題也在於如何把書法作為第二課堂的這種身份體驗,有效地轉化為第一課堂,轉化為學生心目中跟語文、數學、英語同樣重要的東西。

第三,作為技巧訓練的書法,在師資力量、學習氛圍、教學規劃等方面有沒有一些量化的指標?前些年的“美術考級”因為某些操作環節的原因受到質疑,正在時興的“書法考級”會不會遭遇到類似的經歷?如果“書法考級”像曾經普及外語教學那樣務必拿到四、六級證書才如何如何,會不會為書法教學和書法普及帶來更大的動力呢?

在“書法熱”已經越來越受到關注的時候,筆者還看到了這個“江湖”中的各種“商機”。關於書法的培訓機構和培訓平臺,勢必會有更大的生存發展空間。在這個利益鏈條上,一個年輕書法家要想在江湖站得住腳,至少需要經歷這樣幾個環節:

一是拼命地出頭、出彩,在各種重要的展覽或比賽中獲得等級,由此帶動以書法為名義的展覽文化。

二是盡可能地獲得各種身份,省級書協的會員已經濟濟有眾了,不足以體現含金量。應該謀求“國”字頭,人靠衣裝、佛靠金裝,好鋼用在刃上,好金貼在臉上。

三是要有作品出版,曾經流行的僅僅依靠報紙、雜誌刊登作品,或者前些年時髦的個人藝術網站,已經不再滿足現在的需要。時下必備的《個人作品集》猶如藝術家的“大名片”,成為混跡書法江湖的必需品。

四是必須要有幾個微信群,並且要有幾個互相吹噓的鐵桿粉絲。酒香不怕巷子深是一種嚴重錯誤的舊觀念,要會生産,更要會銷售,尤其要會吆喝。光吆喝還不夠,還得有人起鬨。

五是要有生動的教學實例,特別是在自己的教學平臺上有效地克隆出像自己那樣逐步走向“成功”的學生。

前些年曾經有過一個熱詞叫“登龍術”,這幾年,這個詞少人提起。在“書法熱”已經逐漸熱起來的今天,書法江湖的“登龍效應”連同這個江湖中的現實利益,即便不是驚濤駭浪,至少也是暗流涌動。不知道在書法領域會不會冒出來諸如“雙向式書法”、“瘋狂書法”、“東方書法”之類的教學標簽,那些激情澎湃的、埋頭苦幹的、袖手旁觀的、招搖撞騙的各種角色,大概就像我們在《笑傲江湖》中看到的各色人等。

一句話,江湖都是一樣的,書法的江湖也不例外。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