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藝節”後,濟南藝術氛圍日益濃厚,作為群眾文藝大課堂,24日,由濟南市委宣傳部、濟南報業集團等主辦的“海右文藝講堂”揭牌,今後將為市民帶來一系列藝術系列講座。當日,“海右文藝講堂”首位嘉賓、山東博物館研究館員陳梗橋做了題為《談書法欣賞》的講座,吸引了400多名市民到場。陳梗橋長期從事古代書畫鑒定與研究工作,昨日,陳梗橋接受記者採訪,講述了自己對於書法藝術的獨特見解。
好書法是“神采為上,形質次之”
“書法是個多元化藝術,在古代,凡是讀書人都得會寫毛筆字,但今天毛筆字實用性越來越小了。”陳梗橋開門見山。“書法藝術是寫字的一個升級,在寫毛筆字的基礎上,有一部分人對寫字的過程、用筆的過程感悟特好,體會到了裏面的樂趣,覺得寫字的過程很有意思,就能把感覺投入到裏面,這部分人就漸漸喜歡上了毛筆字,對毛筆字的理解也比一般人要高深,所以就産生了一部分書法家。”
陳梗橋説,對於普通人欣賞以及書寫來説,可以從“微觀”和“宏觀”兩方面努力。“微觀”是指具體書法技巧,歸納起來有三點,第一個是線,也就是線條;第二個是結體,指的是字的結構;第三就是章法,説的是整幅作品的章法。“基礎從一個線條開始,然後是字的結構,這個字的結構無非是線條的空間關係,一條條的線組成了這個結構,這是個結體。那麼作為一個書法家,不但要一個字一個字地寫好,還得通篇結合在一起,這個章法是好的。”
“宏觀”方面就是指作者自身修養了。“書法怎麼叫最好?‘神采為上,形質次之’,也就是內在神采是最重要的,字面上能看得到的具體筆畫等形式是次要的。‘工夫在書外’,要成為一個書法家,必須提高自身修養,字如其人,人是什麼氣質,字就是什麼氣質。只有‘微觀’和‘宏觀’結合起來,字才能算好字。”
書法課要跟語文課好好結合
“一切要從娃娃抓起”,陳梗橋表示這句話對書法而言也適用,“只有書法普及了,才能有提高的可能。”目前,教育部提出小學四年級後開設毛筆課,陳梗橋認為這種“毛筆課”更應該是“寫字課”。“要從基礎好好抓,字寫好了在這個基礎上才有可能出現書法家。”
對於書法理論,陳梗橋認為要講究實用,把“複雜理論”簡單化處理。“咱們都用過筷子,但用筷子可沒有那麼繁瑣的理論,寫字也一樣,對孩子們來説,只要基本功正確,就別要有太多的規則束縛。”陳梗橋説,古代書法就是寫字,現在見到的竹簡、帛書其實都是古人抄寫的文章,所以現在的小學毛筆字教育應該跟語文課好好結合,不能讓孩子們認為書法是個獨立課程,是個很神秘的東西,它其實就是寫字,千萬別混淆了書法本質。
目前,很多古碑刻都跟現代字體有異,比如趵突泉的“突”沒有“點”、大明湖的“明”字多一橫。陳梗橋説,對於這些典故孩子們可能不太懂。“古代經常改朝換代,字體沒有規範可言,這些碑刻上的字叫‘碑別字’,多一點少一點在‘碑別字’裏面很常見的,古代人寫字都是怎麼好看怎麼來,只要不引起歧義就可以,比如等待的‘等’可以寫成竹字頭,也可以是草字頭,繁體字‘筆’也是這樣,但要是‘筆’的簡體字就不行了。”陳梗橋説,“現代漢字都是國家統一規範的,所以最好練習這些,很多場合是需要用這些字的。”
書畫市場很有必要,但不能浮躁
目前,書畫市場異常火爆,如何看待這些文化現象呢?在陳梗橋看來,這個問題具有兩面性,“我覺得書畫市場是民間自動調節的事情,因為人群不一樣。有一些層次比較高的、功成名就的人可能就太不追求市場,不過現在這部分人畢竟是少數。另外一些人特別是年輕書畫家對參與宣傳非常積極。因為現在,很多青年作者需要加入各種協會,這是他們的心願,也是社會潮流。怎麼具備加入各種協會的資格,這就必須靠宣傳,通過參展才有相應資格,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不過目前書法評選不像青歌賽,它沒有相應的評獎機制,各類書法作品等於是混合在一塊評,這容易讓參賽者習慣看展會風向標,哪類作品比較受歡迎,然後就往那個方向上使勁靠,所以特別容易變得浮躁。書畫市場自古就有,像鄭板橋原來賣畫都有公開的價格,這本身是無可厚非的,但一定要重視提高作品的品質。
陳梗橋認為,目前各類大展、比賽有點多,但評比的時候有時只看作品整體大效果,而有些作品本身功力不錯,大效果卻不是太好,這就造成了很多用功的作者很失望,也造成了跟風跑的現狀,這對形成個人風格是不利的,青年書畫家要堅持自我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