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日起,我自願放棄在美院就讀的權利。且不再接受任何中國體制內的教育,以示對當今教育現狀的失望”。這是某著名美術學院在讀三年級學生李某拍攝的一部直指中國藝術教育問題的“短片”開頭所寫的申明。
7月3日“短片”經由李某本人發佈在網上並迅速擴散成熱議事件,引起了多家主流媒體以及藝術家、教育家的持續報道評論。儘管事件的雙方表述了各自理由,但結果該學生堅持退學申請,獲得了美院肄業證書。不管問題在於哪一方,我想,“退學事件”發生並非偶然,對於今天大學美術教育現狀,存在的問題已經無法回避。
大學美術院係包含了專業性美術學院和綜合性大學的美術院係。由來已久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一些美術教學單位畫院化、公司化;教師學術能力與責任意識淡化。當然,大學對美術教育的重視程度,求真求實精神也起著關鍵性作用。
重視美術發展 重拾求真求實精神
許多道理大家都懂,興許比我講的好;然而,言、行、果如何?時間會讓真相顯山露水。改革開放以來,重視人文藝術的呼聲並無間斷,也行動了不少文化活動,但結果是社會人文藝術發展在倒退。至今,相關美術行業的“學術”標準越來越混亂,發展也很畸形。從整個社會而言,大學美術教育一直處在相對邊緣的位置,當然,其中也有自身不思進取的原因。一百年前,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提出過一個理想“美育救國”,結果遭到排斥。由於全民接收美育無法在現實中有效推行,因此,民眾對美的理解相當有限,這也使得與美育相關的美術行業在中國也失去了受眾基礎。美術學科更多的是與人文發生關聯,當然也有其藝術表現特徵。總體而言,美術是提升人們認識與表達對事物趣味的視覺能力。一個大學,如果有美術專業,也許是學生人生發展道路上最後一次去獲得美術能力、知識與素養的機會,這對於其他專業的學生尤為重要。
求真求實是大學的基本精神。已故原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華東師範大學教授王元化曾被譽為是個求真求實的人——他不因喜歡之人而對其行為與言論都褒揚;但是,如果他不喜歡你,你的話説得對,他依然會替你辯護、、、這種求真求實精神在今天似乎是很珍貴了。大學的發展,或許會受到財力、人力等資源所限,也無法做到每個學科都均衡發展,但是失去了前輩們求真求實的精神,那麼大學的意義也就蕩然無存。
今天的大學教育制度,時常被人詬病,美術教育現狀也不例外。美術教育是個大美術教育概念,其中包括美術實踐、理論與不同培養專業方向的相互關係內容。在兼顧到美術教育特殊性的同時,更要加強大學美術院係是培養人才的地方。
美術院係不是畫院更不是公司
大學是培養人才的高等學府,大學各個院係構成不同專業的教學單位,支撐起一個學校的架構。大學美術院係承擔著培養美術專業人才的職責。但是,在全國大學美術院系裏不乏存在著模糊了教學單位的性質,或者説,有些美術院係更像畫院、公司。全國的大學美術教師,尤其是注重技能方面研究的,對個人在技能上的重視是有目共睹的,積極的參加各類展覽,不遺餘力地推廣個人作品的比比皆是、、、但在教學上卻不夠敬業,或研究不足,也很少帶出像樣的學生。其實,目前一些大學美術院係的功能與我們所知道的畫院功能相差無幾;更糟糕的是利用教學單位的知名度去承攬與學術無關的所謂藝術項目。美術教學單位畫院化、公司化一直存在,甚至是一個長期現象。顯然,教師的精力過多地用在個人的名利上,積極地介入社會商業活動,在教學上一定是無暇顧及。
在大學美術院系裏也有不多的履行教師職責,認真從事教學工作的老師,學生從他們那裏學到許多知識與能力。但是,有那麼些人卻認為這些踏實于教學工作的老師在外面沒有路子,名利不夠,有點不入時代。
我想,如果教師盡了職責,之後去發展一下個人空間,也無可厚非。但是,作為教師,沒有盡到職責卻去借用學校之名,教師之銜從事畫院畫家的工作,或者公司化的去承攬各種所謂的藝術項目,謀取名利且樂此不疲,這就本末倒置了。何況,一個對本職工作不負責任的,一心想去追名逐利的人,也不見得會有什麼好名聲。令人擔憂的結果是:名利也沒追求到,教師也沒當好,單位的聲譽也被踐踏了,剩下的就只是浮躁的心態了。
梁啟超曾借孔子語言道:無論是教育家教育學生,還是教育自己都應具備不惑、不憂、不懼的人。或許這是一種奢望吧!如今大學美術教師談名利問題較多,卻很少談教學、學術問題。我想,這也不是簡單的個人價值取向問題,假如你的孩子在一所大學裏,你也一定不希望看到那裏的老師只顧自己不管學生吧。對教師職業不滿,可以不幹,但不能不負責任。
美院退學的李同學最近在受訪中談到:“老師自己懂的也不多、老師不負責任、沒學到知識;退學之後不會再接受中國任何體制內教育;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李象群在微網志上給我發私信説: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很多,這是體制所致,師資的問題是體制的延續,低素質,無責任感,追求名利、、、”
有教師説,藝術沒法教,要靠個人去悟。如此,美術院係還有存在的必要嗎,那麼多老師顯然就是多餘的了。問題的關鍵還是需要提升教師的學術能力與職業操守。
大學裏也存在濫竽充數之人,會忽悠的,自私無能的也不在少數;我們如果不願意看到問題,時間久了,風氣壞了,學校的競爭力將會喪失,社會對大學的認可度也會降低。我們還是要記住熊十力先生所言:“孤往精神,實事求是,拋棄逐臭”。
美術教師要有學術能力與責任意識
學術能力、責任意識、大學老師,是什麼?這些問題或許大家都明白,只是我們今天做不做得到,做得又如何?
進入大學的學生,尤其是考入那些名牌大學的學生,因為他們有的來自窮鄉僻壤的鄉村,有的來自沿海大城市,可謂五湖四海。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考進了夢想的大學,因此,他們也很珍惜,渴望獲得知識。
我們看到現在許多藝術創意園裏的藝術家,大多是藝術院校培養出來的,但是,他們除了會做點所謂的藝術作品,綜合素質很欠缺,個人發展空間相當有限。這不免讓我想起了一些國家級運動員,一旦退役其他能力幾乎沒有,有的只好去開店,有的甚至去雜耍討飯吃。
思想觀念的改變與行業、個人發展關係密切。美術人才培養以技能為主的模式幾十年不變,也培養了無數的美術專業人才,但是美術行業在中國文化建設中有何作為?不管從城市建設還是社會文化活動中,美術起到了什麼作用。當然一個行業的發展包含許多因素,這裡我想主要是找一下自身原因。大學美術教育是否應該反思一下,美術教育的培養模式是否有問題?美術教師的“學術”能力是否有待提高?
大學美術教師有兩種專業類型,一種是注重技能,一種是注重理論。技能教師的人數要遠多於理論老師。因此,大學招收學技能的學生也很多。通常,技能教師實踐能力較強,但思想深度不夠,語言表達能力有限;理論教師相對看的東西較多,語言表達能力較好,但往往與藝術實踐相脫離。過去我也寫過有關“學”與“術”的文章,“學術”兼備不容易,但是,沒有其他道路。
談到責任意識,一般而言,教師的學術能力與培養學生的能力成正比,有學術能力的教師是非常看重個人的聲譽。可是,也無法排除有的教師有能力卻不負責任,更糟糕的是既無能力也不負責任的無德無才之人。美院李同學“退學事件”的發生,很大原因就是美院教學品質無法保證,學生在校學不到想學的知識與技能。
在有些人眼裏,美術或許並沒那麼重要,求真求實也只是一種精神。但是,美術教學單位一定不是畫院,更不是公司。作為教師理應在教學、學術上多下功夫,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不管如何,大學美術院係是以培養美術人才為主的教學研究單位,學生在大學裏學到什麼,就是以後踏入社會獲得生存的條件,同時,他們獲得的知識與能力在20年之後,也會影響這個世界。
今天的世界不夠完美,明天的世界由於教育的作用,或許會好一點。我們的人生可能不太滿意,但這種不滿意只有靠能力、責任與自律去改變,而不是把過去的不滿意延續至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