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聲音

藝術圈:未來的藝術生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2-20 15:58:47 | 文章來源: 投資與理財

未來的美術館、藝術中心、畫廊可能和商業中心的定位一樣,或者成為拱廊街式的商業中心的一部分,成為一個社交空間和體驗性購物空間。

去年臨近年底,好幾個傳統媒體集團的員工都在叫窮,年終獎都沒有了。一方面是經濟大形勢不好,汽車、金融、地産廣告都在下降;另一方面則是在網路、移動端媒體的衝擊下,紙媒的讀者在減少,廣告商也開始打退堂鼓。我的朋友多在媒體圈和藝術圈,覺得現在傳媒圈真是“細思極恐”,人心思動的時刻。藝術行當好像還沒有這麼風聲鶴唳,雖説藝術電商之類已經式樣了好幾年,但對傳統的拍賣行、畫廊還沒有什麼實質性衝擊,一些大公司也僅僅是基於大趨勢,才開工藝術電商、線上銷售平臺,實際上成交額並不樂觀。

或許這是因為藝術品就像很多奢侈品一樣,還是需要親自觀賞、試用、體驗,才可以刺激購買衝動,畢竟,藝術品的價格少則數千,多則幾十萬,比一件襯衣、褲子的價格高多了。而注重投資效益的人,則要研究藝術家的資歷、市場趨勢等,也需要有更多的參考條件,才會下單。不過,我相信目前已經開啟的新技術、新社會交往模式對藝術世界的改變將不可避免,現在剛剛啟動,未來有加速的可能性。

比如,20世紀以前,藝術是圖像生産的一大主力,但是現在,和手機拍照的數量比起來,是九牛一毛的毛的毛,不算事兒。要説對人的觀念的挑戰之類,和淘寶、快遞、電子閱讀卡這類商業組織、大眾産品以及背後的技術革新相比,也是小而又微,沒什麼可自傲的東西。藝術的見證功能基本完蛋了,“愉悅”功能面臨著電子遊戲等的激烈競爭,處於被壓縮的狀態。未來的一大景觀就是高端藝術和低端藝術(各種小清新攝影、版畫、插圖之類)的差別會更加明顯,高端藝術品動輒幾萬幾十萬,是成為中産的藝術人群才可以收藏、投資的品類,維持奢侈品的地位;而白領、“屌絲”階層能接觸、使用的低端藝術品將在電子螢幕上數據化發展,極端豐富、自助列印或者電子顯示。

在這樣的情況下,藝術在國家層面靠現存知識體系、教育體系、國家文化支撐體系的慣性存在維繫的方式也會變化。啟蒙時代形成的國家包辦教育、文化體系中,藝術的地位不低,所以才有藝術院校、美術館的建立等等,國家體制長期用納稅人的錢支撐藝術體系,在中國,隨著大中城市的中産階級的發育,美術館觀眾群還在增長。不過我想,未來隨著經濟增速的下降乃至經濟不景氣的出現,國家財政對美術館的支援將會有反覆,會出現如同底特律破産的實例,文化經費削減、取消等等。此外,目前美術館藝術的生産者、觀賞者、消費者主要是中産階級及以上人群,將來隨著上述高端藝術和低端藝術的分裂加劇,美術館體系偏重高端藝術的定位將受到質疑,其他群體民眾對養公立美術館會有不同意見。

未來的美術館、藝術中心、畫廊可能和商業中心的定位一樣,或者成為拱廊街式的商業中心的一部分,成為一個社交空間和體驗性購物空間。人們用電子化支付手段購買,並極大地借助電子顯示和自主列印技術呈現,只有少數高端藝術品才會一開始就是大塊頭的實物,並保存在擁有者的屋子或庫房裏。

文\周文翰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