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2年以來,上海迎來了一波私人美術館興建的浪潮。這些以收藏家個人名義設立的美術館以其鮮明的個性和成系列的館藏而吸引了眾多關注的目光,其未來如何發展也成為業界熱議的話題。
1月7日,備受關注的余德耀美術館在上海徐匯濱江舉行了落成典禮。與之相距約一公里,一直頗為高調的龍美術館西岸館預計將於今春開館。它是2012年年底正式開幕的位於浦東的龍美術館的分館,同樣由收藏家劉益謙和王薇夫婦創立。同時,位於上海浦東、由浙江籍商人鄭好創辦的昊美術館,也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預計也將於今年拉開帷幕。
從2012年以來,上海迎來了一波私人美術館興建的浪潮。這些以收藏家個人名義設立的美術館以其鮮明的個性和成系列的館藏而吸引了眾多關注的目光,其未來如何發展也成為業界熱議的話題。
個性鮮明
剛剛開幕的余德耀美術館由上海龍華機場大機庫改建而成,東臨濱江的龍騰大道,北依豐谷路,總面積達9000多平米,將成為黃浦江邊又一文化地標。
余德耀美術館建成之後,其最大的看點就是余德耀多年來的中國當代藝術收藏。作為印尼第三大農業公司的商業巨頭,也是中國當代藝術品的大收藏家,余德耀的收藏以數量龐大和系統化為特點。他的收藏幾乎涵蓋了中國當代藝術史上所有聲名顯赫的藝術家,包括中國當代藝術的F4,還有曾梵志、劉煒、徐冰、周春芽、俸正傑等,除了油畫作品外,大型的裝置藝術也是他收藏的目標。此外,他還收藏了一些國外當代藝術作品。
比余德耀美術館先行一步的龍美術館也以其豐富的館藏和品質頗高的展覽而備受業內讚譽。龍美術館的創始人劉益謙、王薇夫婦是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最重要的買家之一,也是中國藝術品市場進入億元時代的重要推手,他們對古代書畫、近現代書畫、油畫、瓷器都有涉獵,不乏王羲之《平安帖》、宋徽宗《寫生珍禽圖》、吳彬《十八應真圖卷》、齊白石《可惜無聲冊》等重量級藏品。
正在興建中的昊美術館坐落于即將建成的上海浦東新區的上海世和中心,共有近1萬平方米的展覽和陳列空間。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曾梵志、張曉剛、達明·赫斯特、草間彌生等在亞洲、歐洲當代藝術史上舉足輕重的藝術家的重要作品,都是昊美術館的創始人鄭好歷經多年沉澱下來的收藏。
“這一波民營美術館的興建浪潮更趨向於私人收藏家的個體意願”,一位美術館界的業內人士認為,相較于過去民營美術館以民營企業的集團化運作為基礎,如今上海興建的幾傢俬人美術館,創始人也就是收藏家的個性化色彩更為濃厚。
運營靈活
建館容易,運營難,這一直以來都是民營美術館面臨的尷尬境地。民營美術館如何自身造血也是業內熱議的話題。
雖然已經開館,但余德耀美術館目前還沒有確定館長,美術館的人員框架仍然未知,而開館展卻已先行。據悉,余德耀美術館首展將於今年5月舉行,屆時將展出來自余德耀收藏的100件當代藝術作品。此後還將展出陳箴、卡特蘭等當代藝術家的個展,預計每年舉辦兩場展覽。余德耀向媒體透露,他在美術館的運營中並不扮演任何重要角色,他僅僅是創始人和收藏家的身份。而美術館的資金主要來自余德耀基金會,這已接近國際私立美術館模式,同時也包括餐館、藝術衍生品商店,還有美術館場地舉辦的高端活動的相關收入,從而實現自身的“造血”功能。
對此,著名藝術家、OCT當代藝術中心上海館館長張培力認為,私人美術館有很多靈活優勢,沒有很複雜的體制影響——特別是當它的背景是一個藏家的時候,本身的藏品就是其最主要的資源。這是其他美術館都不具備的。“而且如果收藏家有開闊的眼界,美術館也會有很多新的思想投入。”
可否持續
然而,和公共美術館不同的是,私人美術館沒有大量的國家資金支援,那就必然要涉及到資金和盈利的問題。畢竟美術館需要的是持續穩定的投入,卻不像經營商業那樣能取得大量利潤回報。因此,如何平衡商業與藝術,仍然是這些新成立的私人美術館能否持續發展的關鍵。
對此,這些私人美術館在積極自我造血的同時,也希望政府能在政策上為私人美術館稍作鬆動。余德耀就曾對媒體坦言,如果企業贊助藝術暫時不能抵稅,那麼至少讓美術館的收入減稅,使盈利能夠回歸美術館。
此外,私人美術館在學術方面如何定位,如何策劃高品質的展覽,發揮美術館的公共功能,也是業內關注的焦點。龍美術館的執行館長黃劍就認為,決定一個美術館的成敗,最終還是要看展覽的品質。據他透露,龍美術館目前希望能跟國內外的一些著名策展人和藝術機構合作。“如果每一個館一年做四個大展,浦東、浦西兩個館聯動起來,一年將有八個不同主題的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