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私人美術館:商業還是藝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0-09 11:15:13 | 文章來源: 楚天金報

私人美術館,一直以來鮮為人知,但事實上近十年來,武漢私人美術館已經達到了十幾家。它們藏身於社區裏、商業樓中,或是曇華林老街上,推動著武漢公共藝術的發展,也攪動著藝術市場的神經。遊走于商業和藝術之間的私人美術館,現狀發展如何?近日,本報記者探訪了武漢多傢俬人美術館。

私人美術館江城逐鹿

坐在街道口某商業樓6樓的展覽廳裏,益合美術館館長陳鈺苗侃侃而談,曾經是一個商人的他,如今已經成功轉型,大部分時間沉浸在自己喜愛的藝術世界裏。去年12月,陳鈺苗以自己的房地産廣告公司人員班底,成功打造了一傢俬人美術館。

近幾年,伴隨著藝術市場的繁榮,像益合美術館這樣的武漢的私人美術館,一家接一家地開了起來。位於曇華林的半畝園藝術中心、湖北美術學院老校區門口的大楚藝術中心、花園道的藝元空間等,武漢半數私人美術館,都是近兩年內剛剛興建起來的。

為何江城私人美術館如此密集地興起?陳鈺苗稱是因為看好武漢的藝術市場前景。半畝園藝術中心負責人馬宏則表示,目前活躍在中國當代藝術領域的藝術大腕,很多均從湖北走出,本土的優秀人才,是他們看好的。

私人美術館多起來了,關注藝術的市民感觸最深的是,看展覽的機會多了。從年初至現在,湖北美術館和武漢美術館已經舉辦了30余個展覽。據不完全統計,十余傢俬人美術館的展覽數量和兩個公益美術館基本相當。武漢美術館館長樊楓表示,私人美術館的興起,反映出武漢藝術品市場的繁榮態勢,它們給本土藝術家提供了更多的展示平臺,進一步促進藝術品的收藏。

年輕藝術家有了更多空間

私人美術館的興起,給本土藝術家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今年8月,半畝園藝術中心和王尊、黃鑒等3位本土青年藝術家簽約,未來3年中將為每位藝術家提供50萬至100萬元的資金,解其生活之憂,讓他們潛心創作,並將陸續推出他們的展覽。位於常青花園的K11藝術村,和藝術家也有著類似的合作模式,K11武漢藝術項目部展覽主任張雯介紹,他們在湖北本地挑選出一些有潛力的年輕藝術家,免費提供工作室及展覽空間一年,以及策劃或提供藝術家參與藝術活動的機會。

馬宏表示,武漢有很多思維活躍的青年藝術家,但他們難以在“家門口”成名成家,還有一部分藝術家則“墻內開花墻外香”,更多的“80後”、“90後”藝術工作者因生存艱難,為生活所迫不得不放棄藝術創作。私人美術館的興起可以彌補這些人才的流失,為本土青年藝術家提供更多的機會。據了解,大楚藝術中心、美術文獻中心、藝元空間私人美術館等都在今年推出了不少本土青年藝術家的展覽。

私人美術館刺激了藝術品市場的活躍,也促進外地藝術家來漢交流。廣州畫家周國城、北京藝術家任思鴻、江西陶瓷藝術家陳小青、齊白石孫女齊自來等都來漢舉辦展覽或參加藝術活動。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