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獨樂樂到眾樂樂
劉益謙和王薇謙虛地稱他們夫婦倆的名字知者甚少,但是若提到“毛毛”夫婦,那麼就可以看得出他們在收藏界的名聲了。
身為上海新理益集團董事長的劉益謙的收藏經歷很神奇。幾年前,他們夫婦倆因為在藝術品拍賣場的“豪擲”,而進入了當代藝術圈的視野。那是2009年的保利春拍,這個堪稱當季全球最震撼的中國藝術品拍賣專場,總成交額3.64億元,而劉益謙一人就佔了成交額近一半,讓人為之驚嘆。從海外回流北京的宋徽宗趙佶所繪《寫生珍禽圖》、宋人所繪手卷《瑞應圖》、清乾隆釉裏紅團龍紋葫蘆瓶,以及陳逸飛巨幅油畫《踱步》《吹單簧管的女孩》等等,這些在拍賣市場很難一見的國寶和藝術品,這次都被劉益謙悉數收入囊中。由此他們在業內聲名鵲起,劉益謙開始被稱為“收藏大鱷”。
事實上,這對夫婦的收藏史已經有近20年,他們也一直是拍賣會上購買重量級藝術品的大買家,書畫的多件億元級別作品,都被劉益謙拿下。劉益謙喜歡買拍賣圖錄封面上刊登的最重要的拍品,曾經被拍賣公司的內部人士善意地戲稱為“封面男郎”。
而這一次他們的大手筆,則是在年末新舊交替之時,在上海浦東創辦了他們的私人美術館——龍美術館。這個毗鄰張江當代藝術館和喜馬拉雅美術館的獨棟建築,耗資達三億,堪稱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私人美術館,也彰顯著他們夫婦的資本實力:接近17000平米的展示空間,墻上挂滿了近些年他們從各家拍賣行買的藝術品真跡。有人稱,在紅色經典、當代藝術這兩塊的藝術品收藏方面,國內藏家幾乎無人能出其右。
劉益謙和王薇為美術館邀請來的顧問團隊也非常有分量:著名藝術批評家栗憲庭、呂澎,上海博物館書畫部主任單國霖,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中央美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以及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趙力。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這個私人美術館在主流藝術領域的被看重。
龍美術館的館藏特色是中國傳統藝術、“紅色經典”藝術和現當代藝術這三條收藏脈絡。這得益於劉益謙和王薇這些年的不同收藏方向:劉益謙重在傳統書畫、瓷器古董,王薇則是收藏油畫,尤其是紅色題材的經典油畫。
六七年前,王薇就有了建私人美術館的想法,但當時無論她收藏的作品數量還是經濟實力,都還沒有做好準備。如今她手上的“紅色經典”已有200多件,數量足以填充一個國家美術館,夫婦倆所收藏的藝術品的學術體系也逐漸完善和健全起來。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在親眼看了王薇的好幾個庫房藏品之後,才相信這個瘦弱的上海女人是玩真的。兩年前,龍美藝術館開始選址、改造和裝修。
很多人都會問過王薇為什麼喜歡革命題材,她把這歸因于曾經在法國第一次看盧浮宮藏品時的震撼。“他們的歷史畫都在國家美術館裏面,中國因為當時特殊的歷史環境,導致很多作品都流落在外面。我收藏的這些革命題材作品,包括留法、留蘇的那些老一輩藝術家們,沒有這些傳統的作品,也不會有當代藝術。”這些藏品,以前她在家裏看只是獨樂樂,現在是眾樂樂,“在家裏堆著像霧一樣,現在放在展櫃裏面,感覺不同,很震撼。”
一個私人美術館的建成,對於收藏家來説,能把自己的藏品進行系統的梳理,同時把作品放在美術館正規的庫房裏,也能很好地保存。而原本屬於隱秘狀態的藏品,現在開始與公眾見面,這是一個私人收藏公共化的過程。
不過,畢竟很多重量級的收藏品,拿出來公開示人不會那麼容易。劉益謙起初就對拿什麼作品來展示有所顧慮,覺得秘密可以慢一點拿出來給人看。“龍美術館的開幕大展,我本來只是想簡單地展一些收藏品,可王薇的要求高,我們上半年就是在不斷地談判,她勸我開展首先應該把好的作品展示出來。”而現在,開幕大展已經如期舉辦,劉益謙收藏的“四王吳惲”以及八大山人、石濤等的作品也都展出了,他感受到了從個人喜好開始、到逐步形成收藏系統、並借這個私人美術館展示給公眾這一系列經歷的五味雜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