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聲音

私人美術館收藏如何專業化多樣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1-13 14:28:34 | 文章來源: 99藝術網

中國藝術品收藏已經進入“私人美術館時代”

私人美術館,從定性上説,迥異於傳統的公立美術館,它的擁有者來自個人,並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公益性機構。從1991年第一傢俬人美術館——炎黃藝術館開館,中國的私人美術館之路已走過20個年頭。如今,全國註冊私人美術館大大小小已經發展到1000余家。自2002年新修訂的《文物法》頒布,將私人美術館的地位合法化。對文物收藏和流通行為的規範,順應了公眾和市場對於收藏的需求。

美術館的建設者借助私立美術館這種形式,將寶貴的私人珍藏回饋社會、介入公共生活,這樣的舉動無疑對整個藝術品發展市場是有利的。但仔細觀察會發現,真正能運營順暢且被大眾推崇的,僅佔少數。

在私人美術館最早出現的時候,由於政策還不健全,經歷過像今日美術館成立之初註冊時尷尬的時期,從一開始陌生到現在不斷增加並形成規模,中國私人美術館的歷程與西方的歷程有時間上和體系化的差距。時間上很簡單,現代意義上的私人美術館,二戰後在美國和歐洲不斷涌現,而中國最早成立私人美術館要相對較晚,而在收藏體系上我們從政策到藝術體系梳理、美術館人才儲備、媒體推廣都需要更長的時間,至少今天我們還在追趕。

實際上,國內的私人美術館在經濟上主要靠企業實體的輸血,並不能獨立運作,它的命運主要也由企業財政狀況決定。由於國內尚沒有藝術收藏的免稅立法和金融信貸的藝術品抵押評估體制,私立美術館的運作難以在金融和稅收層面運作,只是一種以企業利潤投入的消費性投資方式。實際上類似于企業的贊助體制,除了企業的宣傳效應和美術館的社交利潤,經濟上也由於現代藝術市場的不景氣,收藏的作品也很難象畫廊那樣運作。 並且,實際上目前國內進入私人美術館體系的投資人群體,其資産並沒有達到洛克菲勒這樣富豪階層,他們個人也不是像古根海姆那樣以畫廊經紀人的原始方式一路長大。幾乎大部分投資人都只是試圖將個人愛好和地産企業的成長行為進行融合,實際上,私人美術館的立館目標和保證體制並不是很明確,隨意性很大。

上海龍美術館浦東館:良好的藝術收藏是建立一個美術館的根本所在

批評家賈方舟曾説過:“作為私人美術館來説,一定要先建立好軟體,即藝術收藏,再去考慮硬體,建多大的館,怎樣的館。”

對於中國當代有影響力的今日美術館直到2002年才成立,以今日美術館為例,它是以收藏、研究、展示中國當代藝術作品為重點的民營非企業公益性質的美術館。自成立以來,收藏了各類重要當代藝術作品近1000件。藏品主要分為三個部分:館藏作品、虛擬館藏作品和捐贈作品。主要以當代經典架上繪畫為收藏重點,兼及其他各種當代藝術形態作品,形成了裝置、油畫、版畫、雕塑、影像、國畫等各類不同形式作品的全面收藏,收藏品類達數十個。

而有著豐富館藏作品的龍美術館,其館長王薇在接受99藝術網採訪時介紹道,已經在浦東開館一年的龍美術館即將在2014年3月向公眾正式開放西岸館。未來針對龍美術館浦東和西岸兩個場館,在藏品設置和定位將會有所不同。西岸館特色主要是以古代和近現代書畫為主,而浦東館主要是以紅色經典為常設展,到2014年建國65週年之際將會舉辦比較大規模的紅色經典主題的展覽。而西岸館的常設展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其一是以近現代油畫(從徐悲鴻、劉海粟到吳冠中),其二是古代繪畫的精品展(從宋代到明代)。古代繪畫的清代到近現代部分則會放在浦東館作為常設展覽。未來在西岸館將預留大部分空間作為當代藝術的展示,可能會有自身的館藏作品,以及國外的優秀作品以合作的形式進行展出等等。當然,浦東館的一層目前也還是會繼續展出當代藝術作品。

與去年開館時相比,對於收藏數量上的增加,龍美術館執行館長黃劍補充道:“和去年開館時相比,在收藏方面我們收穫更多。其中包括當代藝術板塊增加了比較有代表性的有羅中立的《春蠶》、古代書畫板塊則有目前引人關注的蘇東坡《功甫帖》、以及從傅抱石一直到黃胄等大師的經典作品。今年劉益謙和王薇夫婦在收藏方面的投入資金是很大的,這個無疑又豐富了我們美術館的館藏。我們的藏品主要還是圍繞‘中國傳統藝術’、‘紅色經典藝術’、‘近現代繪畫藝術’、‘當代藝術’這四個部分來不斷地補充。”

同時,黃劍還強調:“從私人收藏到美術館收藏,如今在收藏方面,劉益謙和王薇夫婦更多的會考慮到美術館的需求,更有針對性和目的性,並且圍繞美術館的收藏體系來收藏作品。這樣在未來對於美術館的藏品而言會更加完善。”

上海昊美術館:梳理專業且清晰的收藏脈絡

一直以國際策展團隊亮相的昊美術館,在針對當下私人美術館的發展方向一直都有獨特的觀點和方式,昊美術館助理館長魏龍德在接受99藝術網採訪時談道,“昊美術館收藏是分為不同體系進行。如以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陳逸飛、周春芽為代表的品藏東方體系,以谷文達、張羽、仇德樹為代表的當代水墨體系,以張曉剛、張洹、劉小東等中國當代體系,以草間彌生、村上隆、全光榮、等亞洲收藏體系。另外,博伊斯370多件作品加文獻,徐冰的地書收藏項目,達明.赫斯特收藏項目,這些都形成了昊美術館的幾大重要收藏。”

目前,昊美術館的館藏作品是在不斷的補充和增加的,除了上述所説的幾大收藏方向之外,自2013年開館之後,美術館在亞洲和年輕藝術家作品方面的體系也增加了相應的比重。從昊美術館開館至今所舉辦的幾次館藏展中便可看出,對他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藏品的專業化、體系化,這同時也決定了展覽的高品質化。

民生現代美術館執行館長李峰在接受99藝術網採訪時也認為:“建立良好的收藏體系是必然的,而做展覽的前提是將這些作品梳理地清晰和全面。目前民生現代美術館將針對當代藝術領域中重要的藝術家和團體進行一系列深入的展覽和案例的梳理,也將對當代藝術的歷史進行回顧和反思,進一步推動社會對當代藝術的關注和認知。”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另一私人美術館“可一美術館”將在2014年1月于南京開幕。據館長錢曉徵透露,她經營畫廊多年,積累了豐富的相關經驗,美術館是她實施大型的“可一藝術群落”和産業鏈條中的重要部分。同時,她也對未來的收藏進行了專業深度的把控,她將對“江南”這一題材進行深度挖掘,館藏作品也將圍繞這一題材展開。而這個“江南”的概念是從全新的視角進行。從策展方向到收藏體系目前都已確立,同時還將著力於年輕藝術家群體的培養。

成為更“接地氣”的私人美術館

私人美術館的道路任重而道遠,過程中面臨的大小問題不計其數,而如何使私人美術館收藏更專業化、多樣化?這必定是每一位“並非玩票性質”的美術館建設者在籌備之初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是美術館運營過程中一直有待解決的問題。從上述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每個美術館經營者都在想盡辦法做到讓自己的藏品更加完善。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除了資金方面的確保之外或許還要取決於多方的因素。

在這個問題上,龍美術館執行館長黃劍認為:“首先私人美術館在國內還是新生事物。其次,和國外的私人美術館相比,國內針對私人美術館的各項體制並不健全。運營的專業化方面,館內相對有經驗的管理團隊,但畢竟還很年輕。好在現在是資訊化社會,我們可以同時借鑒其他美術館成功的經驗以及失敗的經驗。龍美術館走的比較謹慎,一步一個腳印。相信我們在未來會發展的更加專業,影響力也會越來越大的。”

正如“第四屆中國藝術品市場高峰論壇”上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副院長劉雙舟談道:“藝術品交易的稅收稅制改革勢在必行,現在已經局限藝術市場和收藏體系的發展。”

昊美術館助理館長魏龍德則表示:“首要條件是要從國際的視角和專業的團隊來一起合作才能將美術館的收藏更專業化、多樣化、體系化。優秀的展覽品質也是需要高品質的作品、體系化的收藏和專業的團隊認真經營才能達到的。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化和擴展昊美術館的幾大收藏體系。”

就目前看來,國內美術館的運營一直處在相對半封閉的環境裏,各個美術館都在做自己的展覽和規劃,缺少相互跨越和互動的合作。私人美術館除了探討收藏體系和策展團隊的建設外,還應該注重私人美術館的政策和合作。在日本東京,做一個大型重要的展覽是多個美術館共同合作下完成的,並且讓公眾進入到不同的美術館欣賞藝術家不同時期的作品。吸引觀眾的同時也讓美術館之間有良好的互動。

此外,猶如“中國民營美術館論壇”這樣的平臺將國內及國際知名的美術館館長及負責人邀請到現場進行交流溝通就是在用媒體和公關的力量去幫助私人美術館向更開放的環境發展,這不只是學術交流更是在尋找新的突破和可能。我們不能讓私人美術館僅僅在學術上和文獻上體現價值,在梳理和建立專業化,多元化的收藏體系的同時還要將展覽引入到公眾的視野,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私人美術館的價值,做一個更“接地氣”的私人美術館。

文\周瑾 韓春陽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