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聲音

王遠:水墨問題和時代訴求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1-05 09:33:17 | 文章來源: 藝術國際

自主的覺悟還是他主的選

中國當代藝術界一直以來把“當代藝術”作為與國際接軌的途徑。改革開放以來,西方藝術對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起到了無形的引領作用,這種主動接受被引領的觀念已近百年曆史。雖然,中國藝術家對於水墨的探索已多年,如何將傳統水墨賦予其當代性的討論也舉辦過無數次,囿于業內推廣的能力與價值多元取向的問題,水墨藝術發展始終介於探索和再議的過程。

這次國外拍賣機構出於對新的市場增長點的考慮(當然不能忽視中國經濟實力)大力助推中國當代水墨,顯然是一種更實際的策略。然而,業內學術的意見卻顯得無力和無奈,對於國外藝術市場推廣中國當代藝術,可能國內學術意見並不那麼重要,甚至還是拖累推廣的絆腳石,結果也一定落得被忽略的結局。其實,國內自身的藝術市場本來也不在乎什麼業內學術意見。百年養成的追隨習慣,一時無法改變,尤其是面對探索意義的文化價值判斷問題,更需要觀察別人如何舉動。這次西方推出的中國當代水墨與以往有些差異——主要在於由原先的採用西方文化價值觀去判定中國當代藝術,轉變為以利益為主導的現實主義價值取向特徵。這不能不説是一種進步——體面地表述也可以被認為是一種對東方文化發展的尊重。不論結果如何,當代水墨的興起是一種自主的覺悟還是他主的隨就選擇,都不是最重要的問題。

冒險意味著一種存在和喜悅

水墨作為傳統藝術的一種呈現方式,表達了中國傳統文化特有的意義。從物質與精神層面而論,水墨的發展各有不同。水墨,在物質上的發展主要指藝術家在使用工具、材料上的演變歷程;宥于物質發展的程度,時代給予可選擇的材料與工具以及物質世界的變化在過去只能安於當時的發展現狀;因此,在農業社會時期,水墨在工具、材料上的發展對於藝術家而言並不那麼顯得重要。在精神上的發展主要是指藝術家通過不同方法所表達的不同的時代訴求和內容;顯然,水墨藝術的發展歷史在精神意義上的拓展勝於物質意義。

我們無法漠視今天的世界和隨之帶來的生命感悟,我認為,其中的困惑主要來自於如何融通“開放與獨立”的關係問題。當然,喜歡保守追古休閒的人是另外一回事了。“當代”是一個發展概念,這種概念是向上、向前的,它意味著冒險、創新,帶來的是一種存在的喜悅;“追古”是一種繼承的概念,它意味著向下、向後的,可以獲取一種陶冶與安寧,本質上與修身養性毫無差別。

概念和推廣與時代性有關

水墨發展至今,面臨著範圍不斷地被擴延。這不是水墨的問題,而是時代的訴求。筆者以為,水墨的發展不必強求其原有的傳統介質或材料工具等因素。

水墨現象這個詞用得很當代,它是觀察世界的一種方法。水墨可能在任何物質材料上發生,同時,水墨現象也體現于自然世界的變化中。事實上,我們在東西方當代藝術中不難發現各種水墨作品的産生,自然萬象確也比比皆露水墨意韻。水墨現象本身就已經表達了脫離固有材料的桎梏,成為了一種文化與自然的融通後果。因此,我們無法依然固守傳統觀念去拒絕現實所産生的多元水墨意韻的視界。

如果作為藝術流派,新水墨或實驗水墨的叫法還不夠確切,主要是它泛于任何時代。新命名的概念和推廣運用與時代性有關,它主要伴隨新藝術現象的特點、影響範圍程度,以及界定的不可替代性而産生。當然這一切需要有一個人提出,並通過時間達成共識。至於對水墨意韻的拓展,還需藝術家對藝術史有一定深入的了解,以及對時代的關注和創作表達能力的綜合提升;否則,産生的水墨創作作品會流於平庸,也無法超越以往境界。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