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市場

市場解讀:當代水墨市場為何被看好?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1-04 10:24:54 | 文章來源: 資訊時報

朱偉《水墨研究課徒系列》   成交價:HKD 7,475,000
        對於當代水墨未來的價格走勢,多數業內人士持樂觀態度,其主要理由有:當代水墨市場剛起步,鮮有大額資本的介入和惡意炒作;當代水墨作品整體價位偏低,真偽鑒定也相對簡單,投資風險小;歐美國家和東南亞地區藏家的介入使當代水墨已具有一定的國外買家基礎,具有國際盤的優勢。

在不久前結束的香港秋拍中,中國當代水墨表現令人矚目——保利香港的《中國當代水墨II》專場總成交價2,400萬港元,成交率達89%(按拍品件數計算)。部分作品以高於估價2至5倍的成交價成交,如朱偉作品《水墨研究課徒系列》估價160萬港元,最終以約750萬港元的高價成交。而在香港蘇富比秋拍中,劉國松的《子夜太陽》也以630萬港元成交。

除了拍賣市場的繁榮之外,更為可喜的是一級市場的活躍。近兩年來,不少畫廊紛紛在國內外舉辦展銷性質的中國當代水墨展,相關的學術研討也不斷舉行,有人戲稱,2013年中國藝術界兩個關鍵詞就是“當代水墨”與“威雙(威尼斯雙年展)”。對此,保利香港中國當代水墨部專家徐行表示:“這説明新水墨行情已經到來。”

對於當代水墨未來的價格走勢,多數業內人士持樂觀態度,其主要理由有:當代水墨市場剛起步,鮮有大額資本的介入和惡意炒作;當代水墨作品整體價位偏低,真偽鑒定也相對簡單,投資風險小;歐美國家和東南亞地區藏家的介入使當代水墨已具有一定的國外買家基礎,具有國際盤的優勢。

2012年至今頻繁動作:研究為市場造勢

從2012年至今,國內藝術機構頻繁舉辦當代水墨的藝術活動,不論在學術梳理還是市場價值認同度上都有很大的提升,一邊是熱鬧的學術探討和展覽開幕,一邊是拍賣行和基金的關注。有人驚呼,2012年,當代水墨“火了”,還有人建議,把2012年稱為“中國新水墨元年”。

2013年年初,先後在湖北省美術館以及今日美術館進行的“再水墨:2000~2012中國當代水墨邀請展”似乎延續了這把“火”。

隨後,兩大國際拍賣巨頭——佳士得、蘇富比先後在其紐約的藝術空間舉辦的當代水墨展覽也為這把火添了些柴。

除了這些大型群展,一些當代水墨藝術家個展也層出不窮,如今日美術館2013年先後舉辦了李津的個人當代水墨展《李津·今日·盛宴》、由徐冰、馮斌等四位藝術家舉辦的《何不水墨》展以及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潘公凱的《彌散與生成》等展覽……

這些展覽對中國當代水墨的傳播和推廣、影響收藏家的收藏方向起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深圳美術館藝術總監魯虹在前些年先後策劃了《開放的水墨》、《墨非墨》、《墨變》等一系列當代水墨展覽,可以説是“當代水墨”成長的見證者和推動者。

2013年4月,他又在中國美術館策劃了一個重要的當代水墨展——《水墨新維度——中國當代水墨提名展》。魯虹認為,當代水墨的發展已經日漸成熟,在當代藝術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此外,皮道堅、范迪安、賈方舟、劉驍純、余丁等學者也成功策劃了一系列優秀的中國新興水墨展。

這些針對當代水墨而進行的藝術活動,不僅讓原本處於當代藝術與傳統水墨之間概念模糊的當代水墨有了更為明確的理論與學術支撐,也讓它逐漸成為“藝術熱詞”,為其培養了越來越多的收藏群體。

早在十多年前,華南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藝術史論家皮道堅就與時任廣東美術館館長的王璜生在廣東美術館策劃了《中國·水墨實驗二十年:1980~2001》。

2013年初,在廣東美術館主持“第七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選水墨組初評學術論壇”時,皮道堅説:“從過去的一年中水墨藝術的發展和社會各界對水墨藝術的關注程度,我們看到了文化復興的希望。”

當代水墨的影響力並不局限于國內,2013年12月,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將推出重磅展覽《水墨藝術:中國當代繪畫的前世今生》。可以推測,歐美重要美術機構對中國當代水墨藝術家群體的學術興趣,也將影響到西方藏家對這一領域的關注。

學術爭議:“當代水墨”究竟是什麼?

中央美院教授、《美術研究》副主編、中國雕塑研究中心主任殷雙喜教授曾總結了近年來當代水墨活動頻繁的兩大原因。

一是當代藝術市場的波動,更襯托出傳統書畫市場的堅挺,而當代水墨與傳統水墨之間有一種文脈的延續性,更容易進入收藏市場;

二是國家這十幾年來經濟發展、文化自信心增強,不再完全依靠海外博物館、策展人來到中國挑選作品出去展覽,本土策展力量的逐漸萌發,客觀上為國內的當代水墨藝術家製造了更多展示的機會。

他希望中國水墨能放下過於市場化的考量,踏實推進。

然而,對於當代水墨的市場前景,業內其實也存在質疑的聲音。有人認為,當代水墨是某些其他藝術種類的市場泡沫破裂之後,資本所尋找的替代品;另一種質疑則是認為當代水墨的定義不明確。

“當代水墨”究竟是什麼?在不同的推動者那裏有不盡相同的解釋。

在魯虹看來,它應該是指出現在上世紀80年代之後並一直延續到當下的水墨探索,這一類水墨畫不僅完全超越了傳統水墨畫及寫實水墨畫的藝術框架,形成了相對獨立的藝術體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參照的是西方現代藝術,其結果徹底打破了固有的文化秩序,導致了本土畫種的分裂。

這一概念也被稱為實驗水墨,現有的資料表明,實驗水墨的概念最早由批評家黃專與王璜生在編輯1993年第2期《廣東美術家——現代水墨專輯》時提出。

此後,人們有時也使用“新水墨”等不同的稱法,來指稱這一在文脈關係上與當代藝術密不可分的架上水墨作品——在媒材上,有時還可能向影像、裝置産生了延伸。

然而在拍賣市場上,許多人會認為“生活在當代的水墨畫家所創作的就是當代水墨”。例如2013年的保利香港秋拍,它的當代水墨推出了兩個專場,第一個專場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傳統水墨作品,如黃永玉、崔如琢、楊之光、林墉、王子武、李小可等藝術家的作品,以及一批美術學院老師的作品,以“當代經典水墨”的標簽被推向市場。

這就造成了藏家們的疑慮——當我們説“當代水墨市場前景看好”的時候,指的究竟是延續中國畫文脈的、當代畫家創作的、具有當代氣象的山水花鳥人物呢,還是那些從觀念到畫面都更像西方美術、僅僅使用了水墨媒材的作品?問題深入下去,就又回到了“筆墨等於零還是筆墨等於一切”的討論。

相關趨勢

新工筆的市場行情已經到來

11月19日,在深圳美術館將舉辦的《寧靜致遠——中國當代工筆六人展》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參展藝術家盧甫聖、魏東、武藝、徐累、周湧、朱偉都是當下很有實力的工筆畫家,其中朱偉的《水墨研究課徒系列》剛剛在保利香港秋拍中以747萬港元刷新個人拍賣紀錄,徐累《龍馬會》也以281.75萬港元被一位古畫收藏家競得。

對此,徐行評價説:“可以説新工筆的市場行情已經到來,但是還沒有到它應有的高度。一方面,新工筆畫家大部分都出生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和許多新興藏家是同一時代,藝術家內心在作品中的傳達以及反映的一些社會現象,容易讓藏家産生強烈的共鳴,激發購買的慾望;另一方面,喜歡傳統繪畫的藏家也會逐漸關注到新工筆板塊,之前將這類作品列入當代藝術板塊,一方面低估其價值,另一方面,不容易被原有的書畫買家關注。”

相較于實驗性較強、畫面表現較為抽象的當代水墨作品,新工筆因其技術的細膩而更容易得到藏家、尤其是從古代書畫收藏方面延伸過來的藏家的喜愛。

擔任《寧靜致遠》展覽策展人的魯虹説:“改革開放以來,受藝術創新大潮的衝擊,新工筆畫創作無論在觀念上,還是在形式上都出現了很大的變化。相對寫意畫,其不僅更容易處理融合中西的問題,也更容易表達當代人生存經驗與視覺經驗。這也是我們決定策劃《寧靜致遠——中國當代工筆畫六人展》的學術理由。希望它的舉辦能進一步促進中國當代工筆畫的建康發展,並引發學術界、收藏界對其關注。”

魯虹介紹説:“從我們掌握的情況來看,進行新工筆畫探索的藝術家大致分屬於兩個範疇:一個是強調‘借古開今’的價值觀,即以現當代意識關照傳統,從而使工筆畫新歷史條件下獲得新生;另一個強調‘以西潤中’的價值觀,即以西方的觀念與方法改造工筆畫,從而使其出現嶄新的形態。屬於前者的有盧輔聖、武藝、朱偉、周涌;屬於後者的有徐累、魏東。我這並不是説,強調‘借古開今’的藝術家就是純粹的‘國粹派’;而強調‘以西潤中’的藝術家就是純粹的‘西化派’。參展藝術家已經很好地超越了中西文化二元論的看法,所以能夠從更加廣闊的文化視野上借用人類文化中一切優秀的遺産。這是值得同好借鑒的。”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