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彭德:別指望藝術史給當代藝術留太多篇幅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8-30 17:01:01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起點藝術”試圖建立通向未來藝術的平臺。它的倡導者在中國高校演講,只有同齡人客氣地表示理解,年輕學子幾乎都在質疑,他們不關心未來。新澤西州教授譚力勤向我談起他的這個遭遇,一片困惑,懷疑國人的基因可能缺少指向未來的成分。他對學生們説,當代文化本來應當是“後喻文化”,我的講座卻成了“前喻文化”。前喻文化是晚輩向長輩學習,後喻文化是長輩向晚輩學習。

國人不關心未來,外因緣于農業文明不重視未來。國人關心的是現實的需要和現實的短期延伸,沒有思考長遠未來的興趣。在中國,走紅的電視劇都是古裝戲,諸如塑造七零後、八零後、九零後人生境界的甄環傳、還珠格格、紅樓夢。中國人的未來夢,比如黃粱夢和南柯夢,都是做夢娶媳婦加陞官發財,都離不開世俗的慾望。美國的電影人做夢,指向的卻是未來,夢境的結構一層套一層,國人想都不曾想過。

我曾向譚力勤推薦羅馬俱樂部的未來學著作,他説羅馬俱樂部的未來學在美國沒有影響。這不是因為美國人排外,而在於美國的未來學是依據尖端技術的趨向去預測未來,歐洲學者的未來學則是依託現實問題的反思,對科技發展的前景常常質疑或否定。

中國有未來和未來藝術嗎?沒有,無論是植根科技的美式未來,還是植根現實的歐式未來。邏輯上講,藝術,尤其是當代藝術,本來是未來學的天然盟友,中國當代藝術卻不是。中國當代藝術的主要據點在宋莊,可是宋莊正在變成一個高畫價的大芬村,那裏看不到未來,看到的是對名利的渴望和追求。

美國人除了對科技前景、藝術前景持續關注之外,對未來政治、經濟、倫理道德等領域都有人在進行深入研究。二三十年後,中美下一波藝術較量,還沒有開始,高下就已經定格了。對未來比較敏感的中國人,唯有馬雲。儘管他的腦袋很小,思維容量卻比中國高層智囊團的思維容量加起來還要大,可惜他只涉足買賣。

不要指望藝術史會給中國當代藝術留下太多的篇幅。用不了多少年,人類的藝術將在我們的面前出現一個急驟的大轉彎,當然不是轉向過去而是轉向未來。轉變之後,中國藝術界會愣在那裏發呆,然後會再來一次大洗牌,再次重復追隨美國先鋒藝術的運動。

令人沮喪的是,投身當代藝術二十多年,除了譚力勤在電話交流時能短暫激活我對未來的嚮往之外,沒有人主動同我談論過未來藝術。不關心未來的中國當代藝術,我們除了感情和慣性,還有多少關心它的理由?

(作者為西安美術學院教授)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